王偉 ,祝巍 ,李柳生,張薇,艾珊霞
(1.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2.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3.華東交通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創新創業已經在全社會范圍內引發廣泛關注。在黨和政府的正確引導下,“雙創”戰略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通過大眾創業來激活市場,深化供給側改革;通過萬眾創新,充分挖掘市場中的創新潛力,促成知識向創新成果的順利轉化。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響應國家“雙創”號召,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改善高職院校社團建設,作為人才培養主要陣地的學校,需要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通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寬學生就業途徑。
學生社團是指學生在自愿基礎上結成的各種群眾性文化、藝術、學術團體。它不分年級、系科甚至學校的界限,由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組成。因此,基于學生興趣組建的專業社團,不僅可以鞏固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還可以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學院創新發展的先鋒隊。
BIM創世紀協會是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成立的專業性社團,是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并組建的學生協會,是受校團委、社團聯合會和院團總支監督和引導的非營利性學生社團組織。協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學生團體管理辦法》和《學生團體聯合會章程》,協會活動秉承“提高學生BIM建模水平,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原則,向“專業化”“實踐性”趨勢發展,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BIM建模水平和團隊協作能力,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自2016年10月成立以來,協會已完成換屆四次,受益學生數百人。此外,協會還多次代表學校參加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2016年11月參加江西省大學生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大賽并榮獲二等獎;2017年5月參加全國“斯維爾杯”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技能大賽并榮獲二等獎;2018年5月參加全國“斯維爾杯”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技能大賽并榮獲一等獎;2019年3月參加江西省第一屆高校裝配式設計大賽并榮獲一等獎等。
學院現有的專業社團,活動開展形式單一,質量不高,缺乏持續性以及創新性,其傳統的運行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社團文化日新月異的發展,原授課形式以及學習方式需充分融入創新精神、創業教育,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的創業動機、意識、觀念、激情等多個方面,以促進學生創新能量的提高。BIM創世紀協會為適應國家和學校“創新創業”發展的要求,BIM創世紀協會骨干成員組建了創業團隊,成立了BIM設計工作室。協會從原始的專業社團轉變成了人才重點培養基地,成為工作室人才儲備學習BIM的基地。社團組建工作室具體情況如下。
2017年10月17日,BIM創世紀協會骨干成員組建的創業團隊入駐學院“三創中心”,并成立了BIM設計工作室。經過創業團隊一個多月的努力,工作室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承攬業務窗口也基本完成,工作室已正常運營,如圖1。工作室分析了大眾創業、互聯網+等創業市場趨勢,決定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資源。創業團隊各成員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網店,工作室也成立了公司服務的網店窗口(匠心設計服務工作室jxsjfw.taobao.com),如圖2。工作室完成了互聯網+個人和互聯網+公司的部署。

圖1 BIM設計工作室成立
創業團隊的成員都是學生,這決定了創業項目資金投入少或者不需要資金。同時,結合協會專業技術優勢以及社團成員人數紅利,選擇創業項目為BIM設計工作室是可行的。綜合考慮,BIM設計工作室被定位為提供技術勞務分包服務的公司,公司主營revit、ARCHICAD、BIM建模/翻模等業務。這樣學生只需要用自己的電腦和已學到的專業知識,并加以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和條件就可以完成創業,實現符合學生實際的零成本創業。從這個角度講,工作室適合在校所有相關專業學生。因此,工作室已不再是創業團隊這幾個成員的創業,而是能輻射周圍所有同學,使他們或以兼職的形式,或以實習的形式加入,并完成相關任務,獲取相應報酬。工作室除了完成專業服務,還可以代表院校參加一些學習交流會,以及參加相關專業技能競賽。為保證有足夠的業務量,以維持工作室的運轉,創業團隊成員做了如下工作:
①利用周末和課余時間走訪各小區,張貼服務宣傳廣告;
②利用QQ空間、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加強宣傳;
③聯系老師、同學和朋友等幫忙介紹業務;
④拜訪相關公司,與其達成協議,分包其部分業務;
⑤聯絡已畢業的校友,洽談并承攬其所在公司部分業務等。
在運營過程中,工作室接到的許多業務,團隊成員暫無資質和能力完成,故工作室開始了對團隊成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提高成員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尋找相關專業的公司,達成合作,共同完成相關業務。根據承攬的業務,目前工作室已形成三種運營模式:
①業務在能力范圍內,工作室內部消化;
②業務部分超出能力范圍,未超出的部分,工作室內部消化,超出的部分,由合作公司完成;
③業務完全超出能力范圍,工作室輔助合作公司完成,并收取相應管理費。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經營,BIM設計工作室以報酬激勵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但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為每一個創業項目前期基本上處于不盈利甚至是虧損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從客觀講,一個創業項目短期內是不會取得很好成效的。結合高職學生在校僅有兩年半的實際,如果以盈利為創業目的,這必然導致創業項目停滯不前,甚至會失敗。因此,要想把創新創業融入社團建設中,首先,需要學校和老師們的宣傳,在給學生灌輸創新創業理念的同時,加強社會實踐,致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其次,需加大創業的引導,增設創業培訓和基本業務水平指導的機會,為學生出謀劃策;最后,創業需要學校的政策支持,配套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允許學生休學創業,給創新創業的學生增加學分,與此同時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創新創業。

圖3 社團創業團隊成員

圖4 工作室與魯班達成合作
學生創業積極性是社團改革的關鍵問題,而把創業平臺和學生獎助評定體系相結合,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創業項目從創業前期的困境走出來,并走向成功。創業不是一個創業團隊的事情,它必須依靠創業團隊、創業工作室、分院、學院、學生、老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全院上下擰成一條繩,形成一個創業共同體,才能把創業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才能組建成符合新時代的社團組織。
此外,將該研究的創業項目作為實驗體,經過反復改善和研究,最終將此工作室模式運用于教學課堂,推進教學改革。在該模式驅動下,學生通過注冊網店等方式獲得訂單,為完成交易、收益報酬,學生必將積極主動向老師詢問相關專業知識。那么課堂將作為教師輔導學生完成各自訂單的答疑課,不再進行傳統的理論教學,進而突出學生主導地位,實現課堂翻轉。采用這種創業驅動法,能真正地實現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的目標,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實體項目的完成成為學生學習的目的和標準,具有現實意義。如此,創新創業教育也成功地融入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