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赪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病理學是一門專門講解醫學基礎知識的課程,其中包含著比較多的思政教育素材,如唯物主義辯證法、精益求精和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等。建設病理學的課程思政,將思政內涵融入到整個教學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學生能夠熱愛自身的專業,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今后成長為一名合格醫務工作者提供支持。因此,當前有必要按照全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將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學中,落實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手段,為病理學教學更加有效的開展提供支持,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病理學”實際上是一門專門講解病理專業知識的課程,其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疾病發生和發展具體原因、人體結構與功能等,是醫療領域中對疾病進行診斷的標準,也是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連接在一起的重要學科[1]。在病理學中不僅包括相對比較專業、豐富、完整的基礎病理知識,同時也包含著一些比較明顯的思政內容,如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態度和作風等。在病理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對于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培養更多專業醫療領域人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是將思政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思政課程是高校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唯一的渠道。加上傳授的內容基本上是與大部分專業知識聯系比較差的內容,造成該課程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2]。而課程思政主要是強調在專業課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使二者能夠建立緊密的聯系,發揮出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指導作用。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當前人們越來越注重醫療服務的質量,尤其是近些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醫療糾紛,如患者由于不滿意醫生的診治服務,常常會出現暴力對待醫務人員的行為[3]。這種情況不僅嚴重打擊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熱情,疏遠了醫患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對正在參與學習即將進入到醫療領域中的學生產生了一定影響。而通過有效的實施課程思政,輔助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職業素養,使其能夠擁有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不僅能夠保證學生更加積極、熱情的看待醫務工作,同時也可以提前幫助學生樹立工作信心,為學生今后在醫療行業實現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相對比較注重病理學基礎知識方面的傳授,在教學方法上比較單一、無趣,沒有明確和重視課程包含的“育人”功能。而在課程思政積極開展的同時,不僅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良好、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同時也要牢記課程育人的主要任務,進而在教學中運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將專業知識教學、課程思政聯系在一起開展病理學教學活動。因此,在病理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能夠保證教師更加積極的對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深入、具體,同時也真正落實了“育人”的目標。
在傳授病理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有關注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反應,結合自身的人格魅力、淵博學識,將課程的氛圍充分活躍起來,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實現更加有效的知識傳遞[4]。而有效的實施課程思政,能夠改變以往單一傳遞育人內涵的情況,創建全方位、綜合的育人體系。以此保證能夠改變病理學這門課程在教學中的基礎地位,同時也體現出課程具備的“溫度”,以真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有擔當、有責任的新時代人才,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病理學學習的積極性。
將病理學思政教育改革時當前高職院校病理學教育的關鍵內容之一,但結合實際情況而言,高職院校病理學課程在進行時,并沒有有效結合思政教育。導致思政教育在病理學教學中展開較差的主要因素包含以下幾個問題。
大多數高職院校雖然都會積極響應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在病理學教學中展開思政教育,但結合實際觀察,很多教師在病理學教學時,更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從而忽視了在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并且很多高職院校都會專門針對思政教育開展選修課程。然而在病理學教師的觀念里,高職院校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基礎的知識技能,只要學生能夠將專業課知識掌握好,即使沒有在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內容也無妨。而在學生眼里,自己的學習目的也就是為了可以學到更多知識技能,對于教師在課上滲透的思政教育內容并不感興趣。
病理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了生理學和解剖學,是從形態結構以及功能代謝的方面對疾病進行的研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最優化教學效果,教師則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播放大量的圖片或相關案例資料,以此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補充,同時還需要動態圖像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模擬。相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滿足上述這一教學要求,但多媒體技術則能夠在這方面發揮出最大優勢。結合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病理學教師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并不夠理想,再加上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因循守舊。另外,有些高職院校的經費相對來說較為短缺,與之相關的一系列投入比較有限,即使具備了一些多媒體器材,但也缺少專業人員加以維護,從而影響了教師使用多媒體形式展開教學,從而導致了高職院校病理學教學質量偏低的現象。
病理學主要是對疾病的產生、變化以及發展規律進行研究的一門課程,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服務臨床診療,為疾病的防止與診斷提供相關依據。進而不斷改善診療方式,所以針對臨床而言,病理學是與其關系最為密切的一門課程。因此,病理學專業教師除了要擁有專業的病理學知識之外,還要有一定的臨床醫學知識以及相關經驗,只有同時掌握雙方情況,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搭橋連線。但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團隊中存在著這樣的一些現象:首先,一些部分病理學教師在擔任專職教師時,缺少相關意識,并且缺乏一定臨床經驗,在提升自己能力時也只顧著看書、翻閱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傳統教學模式,將書本上的知識照搬至課堂中,并不會添加自己的教學模式,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更不利于在思政教育內容的傳遞,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這一課程的興趣。其次,過于“沉迷”當前的教學模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整體教學觀念滯后。不管是學習還是接受新的知識內容、理論等都沒有較強的主觀醫院,從而忽視了對自我知識儲備的充實,難以做到與時俱進。
針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有效開展來說,需要從課程目標、大綱等方面入手,將思政內涵融入到其中,制定出全新的課程標準,為后續各項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支持。首先,制定課程目標的情況下,需要在原有課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基礎上,將思政育人實際目標融入到其中,對課程的內涵進行有效豐富。如可以在傳授病理學基本知識的同時,將培養學生熱愛學習、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身責任心、形成良好溝通能力等融入到教學目標中。以此保證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有效緩解醫患關系提供支持[5]。其次,需要按照課程思政的全新要求,制作全新的教學大綱,改變以往直接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將病理模型作為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在關注專業知識、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接受更加全面、系統的思政教育。如在基本實驗操作過程中,在引導學生了解認知疾病基本方法的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敬畏生命理念,培養學生形成負責、嚴謹的工作理念。
針對教學設計來說,教師需要按照教學大綱中體現出的思政內容,有效的開展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針對課程內容來說,需要在理論教學中準確找到思政的映射點,在不同章節中融入思政要點,真正實現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教學。如可以在緒論中將艾滋病作為案例,通過介紹疾病的傳播途徑,使學生能夠順利正確的性意識;在組織損傷和修復章節中,將過量飲酒造成肝臟出現問題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等。其次,需要按照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全新的教學用可見,更加直觀的將病理學知識展示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更加高效的落實課程思政提供一定支持。
針對實踐教學過程,需要按照病理學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目標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如針對尸體解剖學習來說,可以積極的將遺體捐獻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充分尊重遺體捐獻者,深刻感受救死扶傷的內涵。同時引導學生在使用標本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輕拿輕放,按照器官病變的不同情況,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選擇性的進行記憶,進而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認真、嚴謹、科學、求實的醫療工作理念和作風。此外,需要引導學生注重日常的細節,如使用顯微鏡后,關閉之前需要先將視野調暗,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進而培養學生形成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其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有條不紊的開展醫療工作[6]。這樣就能夠有效避免出現工作失誤的情況,減少出現醫療糾紛的幾率。
為了促使學生正確對待病理學實驗,并了解病理學實驗課程的學習意義和重要性,需要結合病理學專業課程的特征,進一步加強直觀教學。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重點需要放在人體標本觀察中,帶領學生用肉眼觀察的方式聯想到組織病變,之后再結合臨床表現,最后與病理學進行聯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發揮自身主觀能動力。然而病理切片的觀察對于學習病理學的學生而言并沒有較大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少而精”的理念,選擇最具有代表性,且常見、經典的病理切片做示教。在示教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演示正常的組織結構,之后再與病理組織進行對比,學生則可一目了然,并產生深刻印象。另外,全面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并恰當放棄一些較為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針對這一專業的學生購置一些全新的教學設備或者是相關儀器等,比如“顯微鏡數碼互動系統”,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保證學生長期對病理學實驗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管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教學都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傳授與思政相關的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政意識。
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不僅改變了以往學科在思維上的束縛,同時也有效的將“育人”理念融入到了教學中,實現了“育人”的真正目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思政教育水平的同時,從課程標準、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探索出有效開展課程思政的方法。以此保證能夠在傳授專業病理學知識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引導,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