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筍溪河特大橋作為重慶江津至貴州溪水高速公路上面的一座關鍵控制性大橋,具有較強的旅游高速功能,也是對外出口的關鍵通道。大橋的主橋是懸索橋,造型具有觀賞性,是高速公路上一條靚麗的風景線。筍溪河特大橋的總投資達到六億余元,可以說是重慶市投入比較大的一項工程建設。然而對于筍溪河特大橋來說建設難度也比較高,因為筍溪河特大橋的建設區域為峽谷,地形比較嚴峻,是非常典型的峽谷地形。就是在這樣的地形下建成了當今的筍溪河特大橋,并且在第十三屆的“中國鋼結構金獎”評審中,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

圖1 筍溪河特大橋
對于筍溪河特大橋來說,塔身的施工是以液壓自爬模系統為主,一段一段展開施工進程。然而對于鋼筋的主筋連接是用直螺紋進行操作的,以此的長度是9m。塔座建設完畢后就對塔身進行建設。在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標準之后就可以安裝液壓自爬模系統了,從第一段到第二段最后再到第三段,以此類推,直到整個塔身的施工完畢。除結構混凝土尺寸、模板類型及模板高度、鋼筋長度、運輸道路等因素外,東、西塔一般同步上升,完成平衡施工原則和成本[1]。綜合分析,東塔節段長6m,東塔段分為31級臺階。西塔段為30節段,長度是4.5m。然而對于主橋來說則是運用的鋼桁架梁,正交異型板橋面系,筍溪河之間的水平距離660m。對于施工具有相當高的難度,在這樣的高強度難度下,依然建成了如今的筍溪河特大橋,這對于重慶市來說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1)使用機器人焊接鋼筋工藝。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焊接機器人就是時代進步的標志,筍溪河特大橋就采用了這樣先進自動化技術。程序員將機器人的活動軌跡調試好就可以開始工作了,這樣能夠大大地提高工程效率,保證工程的質量的同時還能夠保證外觀平整,美觀[2]。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只需要施工人員將鋼筋移動到之前固定好的位置,焊接機器人就會自動工作。焊接機器人能夠持續工作,對于施工的效率、成本都是具有重要的意義。
(2)混凝土智能養護工藝。對于傳統的混凝土養護來說,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灑水進行操作,傳統的混凝土養護存在很多的弊端。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且溫度與濕度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得考慮到地面的溫度以及濕度。施工現場沒有測量溫度、濕度的精密的儀器。還有對用水量的掌握不夠精密,水量直接關乎混凝土的質量,水量太少就沒有很好的養護效果。如果過多不僅造成了對水資源的浪費,還會導致混凝土質量欠佳。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養護技術橫空出世,智能養護儀能夠根據氣溫的變化而做出調整。對混凝土做出最精準的養護,保證混凝土質量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做到全方位的混凝土養護,也是筍溪河特大橋的養護混凝土方式。
(3)鋼筋數控加工。隨著建設的現代化進程一步步的到來,鋼筋混凝土是筍溪河特大橋不可缺少的施工結構,鋼筋是一種極其特殊的建筑材料,在建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直徑箍筋和長彎曲筋以及定尺直條鋼筋的需求量都非常的大,加工量也非常大。特別是對于小直徑箍筋的加工。需求量巨大,然而加工復雜。一般都是依靠傳統工藝,施工人員手工彎曲,沒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勞動強度較大。筍溪河特大橋的建設引用了數控彎箍機[3]。這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數控彎箍機會經過緊密的計算,能夠快速完成鋼筋的加工,如圖2所示。

圖2 數控彎箍機
數控彎箍機具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故障率低等特點,可以說是對鋼筋進行加工的神器之一。
(4)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在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澆筑溫度就是混凝土在加工完畢之后運到模板內的溫度,一般都是控制在20℃左右。控制混凝土溫度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溫差如果太大的話會引起混凝土裂開,所以混凝土的保養在施工中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如果溫差過大就必須采用措施減小溫差。在必要的情況下設置冷卻水管,如果溫度過于高的話,利用管道里面的冷水對混凝土進行降溫。
(5)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隨著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對于橋梁工程來說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筍溪河特大橋建設對此技術的應用也是比較廣泛的[4]。可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難度,很多預應力的橋梁工程中存在一些質量隱患,預應力張拉施工沒有具體的章程,形成了不規范的手段,無法有效保證施工的質量。如今在建筑行業中,在對預應力張拉系統進行操控時,大多都是用油泵來驅動千斤頂進行張拉的控制,這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拉力和壓力表的誤差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壓力表的讀數不穩固,需經過運算才能知道拉力的具體數值,無法精確地控制拉力。其次,就是預應力張拉伸長值是由人工進行測量的,存在著較大的誤差,且工作效率低。可是在筍溪河特大橋施工的過程中采用了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精確的技術以及智能的控制能夠規范整個張拉的過程,從而在實踐中得到了更加精確的數值,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
(6)液壓自爬模整體爬升技術。筍溪河特大橋對于此項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采取分離式爬升,因為施工面積較大,所以必須進行分層式操作[5]。千斤頂和液壓技術是爬升技術的主要設備。操作原理是由液壓的控制系統泵站控制多臺千斤頂,每臺千斤頂需要連接到兩個高壓膠管和一個電磁換向。開啟電磁換向就可以通過電腦來進行操作。泵站開啟后,液壓的油留回油箱,最后再根據千斤頂的操作選擇手動的按鈕,使前進東能夠自動伸縮的過程。在整個爬升技術的過程中,千斤頂需要借助超聲波傳感器、電磁換向閥和液壓控制系統來保證彼此之間的同步,誤差必須要減小到10mm以內。
筍溪河特大橋那么大的建筑工程之所以能夠完美地收官,是因為與參與進來的工作人員和相關的制度是分不開的。加強工作人員的現場培訓,實時跟進工程進度,并且對工程的質量定時進行檢查,按照國家的標準進行進一步完善。然而對于那些更深層次的施工要點還要再高一級的標準做出要求。在質量的保證體系中也是做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從組織再到管理,并且在技術方面層層把關,以遇到工程的預期。對于現場的質量控制也是做到了近乎完美,對于技術人員以及特殊工種的施工人員要做到持證上崗,并且做出硬性要求,從而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對于材料的選取也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選取材料中也是做到層層把關,做好材料的記錄,以此來避免不合格的原料。質量檢測的工作做好詳細地記錄,將先進的設備投入并且使用,在施工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安全問題,可是對于筍溪河特大橋工程來說將安全系數放到了第一位,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始終堅持著安全第一,做好預防的建設方針,確保了施工人員的安全[6]。雖然工期緊、任務重,但是依然要明確安全的生產目標,并且在實踐中應用出來。
筍溪河特大橋的建設是重慶市高速公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是近幾年來重慶市對于橋梁建設一個突破性進展,也在規定的工期內完成了任務,沒有任何的質量問題。近幾年來為重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如此高難度建設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完成這高難度的任務,是重慶市名副其實的第一高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