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析遠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紹興市位處杭甬之間,區位獨特,其所在的長三角都市區和杭州灣正在提升融合度和整體競爭力上分工合作,協同發展,因此,紹興市正在主動融入滬杭都市區,承接滬杭輻射、帶動杭州灣南翼產業聯動,構建“十五分鐘上高速”的立體化快速路網體系。
紹興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構建“立體、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形成“全市域一小時、大市區半小時”高速交通圈。
二環西路是紹興核心區西部南北向快速路,為核心區環路的一部分,也是紹興市構建“六橫八縱”的快速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環西路既是一條重要的城市快速環線通道的一部分,也是浙江省國省干線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支撐城市南北發展軸線的重要載體,對接蕭山快速通道,銜接高速公路網的重要通道,合理分配城區交通和過境交通量。
主線高架:城市快速路(兼顧一級公路)
地面輔路:城市主干路
主線高架:80 km/h;
地面輔路:50 km/h;公鐵立交段維持現狀80 km/h;聯絡道:30 km/h。
主線高架:雙向6車道;
地面輔路:雙向6車道。
主線高架:3×3.75 m;
地面輔路:2×3.75+3.5 m。
高架橋梁結構:城-A級,公路-I級荷載復核驗算;
新建地面橋梁結構:城-A級,人群荷載:按《城市橋梁設計規范》相關規定取用;改建橋梁結構:維持原有老橋荷載。
根據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快速路網規劃及影響區經濟預測,結合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及城市空間結構、土地利用及開發強度等相關因素,對交通量進行了預測,本項目預測特征年路段流量見表1。

表1 二環西路特征年預測路段雙向流量表
二環西路主要路段間高峰斷面流量見表2。高峰斷面出現在勝利路-楊紹線區域間。

表2 主要路段各預測年份交通流量情況(單位:pcu/h)
4.1.1 工程范圍
二環西路智慧快速路改造工程,北起鳳林西路以北,沿S308省道,南至規劃文淵路(常禧路)以東,由南北向轉為東西向,全長約9.02 km。沿線涉及二環北路、鐵路蕭甬線、霞西路公鐵立交、鑒湖大橋、漓鐵專用線、亭山立交。
工程分一二期實施,一期長度約為5.86 km,二期長度約為3.16 km。
總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總體布置示意圖
4.1.2 建設形式
本次工程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路的敷設形式。主線采用高架敷設,主線與橫向道路、橫向鐵路及節點構筑物分離,主線形成連續流。同時高架下方布設地面輔路,服務于兩側用地的到發交通以及與橫向道路的溝通。
4.1.3 立交總體布置
工程沿線與2條規劃快速路(二環北路、二環南路)、3條主干路(鳳林西路、勝利路、楊紹線)、3條次干路(霞西路、西郊路、山陰路)以及若干支路相交。
工程高架總體方案,自鳳林西路北側起橋,向南上跨鳳林西路后分幅。與二環北路形成全互通立交,上跨現狀鐵路蕭甬線以及現狀霞西路公鐵立交,在西郊路北側并成整幅后,向南延伸。跨越西郊路、勝利路、鑒湖、漓鐵專用線、王家莊路、跨越現狀亭山立交、文淵路(常禧路)后落地。
本工程輔道,與現有鳳林西路、二環北路地面道路平交;利用現有的跨線橋,上跨現狀鐵路蕭甬線以及現狀霞西路公鐵立交后落地,與西郊線、勝利路形成地面平交。在現有鑒湖大道兩側新建兩幅分幅輔道橋(原有鑒湖大橋拆除)。在鑒湖大橋南側與漓鐵專用線平交,與楊紹線山陰路平交。亭山立交~工程終點處,沿用現有二環南路線位。
立交高架總體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立體高架總體布置示意圖
高架主線與二環北路、二環南路形成互通立交;輔道與霞西路公鐵立交形成輔道立交橋。
由于二環西路交通流量存在差異性,北向為主要方向,在勝利路和楊紹線北側設置兩對上下匝道,能夠保證北向交通的快速轉換。
4.2.1 高架段標準橫斷面
本工程標準橫斷面采用主線高架雙向6車道,輔道地面4快2慢的斷面形式。中央分隔為8 m,高架立柱承臺可完全置于中分帶內。
具體斷面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標準橫斷面圖
4.2.2 主線分幅段標準橫斷面
為保留現狀S308上跨蕭甬鐵路跨線橋以及現狀霞西路公鐵立交,二環西路(鳳林西路南側-西郊路北側)段主線分幅布置在現狀二環西路兩側。
具體斷面布置如圖4所示。

圖4 主線分幅段標準橫斷面圖
4.2.3 高架段標準橫斷面(外側設置輔道及匝道路段)
本工程地面道路(西郊路-王家莊路)段兩側出入口較多,因此在平行匝道外側同時設置輔道。近期地面設置雙四輔道,遠期可將3.5 m綠化帶硬化成車道,預留地面遠期拓寬雙六地面輔路的可能性。具體斷面布置如圖5所示。

圖5 高架段標準橫斷面(外側設置輔道)
根據節點周邊的現狀,在東南象限為開發建成區。立交的設計盡量利用其余三個象限進行設計。左轉匝道,盡量采用層次較低,且車速較高的迂回定向形式,結合預測流量,東向南匝道采用苜蓿葉型式。
考慮到節點南側的霞西公鐵立交,現狀二環西路以主線橋梁形式跨越蕭甬鐵路線。二環西路在此節點為上下行分幅形式。同時,主線需上跨南側的霞西公鐵立交,故而此處主線設計為最高層。
此節點設置為主線全互通立交,WN、SW、NE匝道設置為半定向匝道,ES匝道設置為苜蓿葉匝道,如圖6所示。

圖6 二環北路立交節點效果圖
本工程利用現狀立交節點作為二環西路輔道立交系統。考慮二環西路現有橋梁線位,此段主線分幅設置。在現狀二環西路跨線橋兩側布設主線高架,主線設置在最高層,上跨現狀立交節點各匝道,如圖7所示。

圖7 主線跨越霞西公鐵立交節點平面圖
現狀鑒湖大橋已不能完全滿足新規范要求,同時老橋的通航標準不能滿足規劃航道等級要求。老橋采用拆除新建方案。老橋拆除后,其線位作為主線線位。主線新建雙向六車道,輔道雙向4快2慢,輔道設置在主線橋梁兩側,如圖8所示。

圖8 新建鑒湖大橋橫斷面
二環西路是紹興市快速路網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北向貫穿核心城區西部。文章以二環西路快速路為例,以項目的功能定位為基礎,對其技術標準和交通量進行了分析論證,闡述了快速路的形式、橫斷面、立交總體方案,最后介紹了主要節點方案,為類型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