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保華, 檀和平
(1.合肥市市政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2.池州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處,安徽 池州 247100)
本次設計的劉婆磯橋位于池州市區防洪大堤以外,西起規劃濱江區環路,東接現狀沿江路,全長約372 m,道路規劃紅線寬15 m,為城市支路,設計車速30 km/h。
本次設計的橋梁位于上小湖公園東側,跨越秋浦河故道,為1跨110 m提籃拱橋,單跨115.04 m,如圖1所示。橋梁橫斷面為:3 m(人行道)+4.5 m(車行道)+4.5 m(車行道)+3 m(人行道)=15 m。

圖1 劉婆磯橋效果圖
拱肋矢跨比1∶5,矢高22.0 m。共2榀拱肋,拱肋間距18.0 m。拱肋為鋼管混凝土結構,圓端形截面;截面高度2.9 m,寬度1.2 m。拱肋之間共設3道一字橫撐[1]。
橋面系梁采用π型雙主梁式結構,梁高2.4 m。主梁間設置內橫梁,間距5 m;橋面板厚度260 mm;兩端各設置1根端橫梁[2]。
全橋共38根吊索,縱向間距為5 m。吊索采用鋼絞線,安裝內置式高性能阻尼器,利用高阻尼橡膠來耗能減震[3,4]。
橋臺采用墻式+立柱組合結構。橋臺基礎采用直徑1.5 m鉆孔樁基礎,每個橋臺共19根樁,樁長36 m,持力層選擇在⑥2中風化角礫巖[5]。
本次橋梁設計荷載等級為城-B級[6,7]。
(1)鋪裝層:防水混凝土+瀝青混凝土。
(2)人行道欄桿、緣石、人行道。
(3)自重。
(4)管線重。
(5)整體升降溫。
整體升溫,30.0℃;
整體降溫,-30.0℃;
(6)溫度梯度。
溫度梯度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的溫度梯度曲線確定,T1=14 ℃,T2=5.5 ℃(100 mm瀝青混凝土鋪裝)。
(7)可變荷載。對于汽車荷載縱向整體沖擊系數μ,按照《公路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規范》計算的沖擊系數μ =0.031。
(8)混凝土收縮及徐變作用。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的規定計算。
總體采用MIDAS Civil Designer 2019 V2.2進行建模計算,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劉婆磯橋總體模型圖
計算結果如下:
3.2.1 主梁驗算
(1)正截面抗裂驗算:正截面抗裂驗算結果如圖3、圖4所示。

圖3 正截面抗裂(頻遇)驗算結果圖形

圖4 正截面抗裂(準永久)驗算結果圖形
由圖3和圖4可知,頻遇及準永久效應組合均滿足規范要求。
(2) 斜截面抗裂驗算:斜截面抗裂驗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斜截面抗裂驗算結果圖形
由圖5可知,斜截面抗裂滿足規范要求。
3.2.2 拱肋驗算
拱肋驗算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基本組合下最不利軸向力(單位:kN)
由圖6可知,主拱承載力滿足規范要求。
3.2.3 穩定驗算
主拱穩定系數驗算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主拱彈性整體穩定系數
由圖7可知,主拱彈性整體穩定系數為69.3,遠大于4,滿足規范要求。
3.2.4 吊索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
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各吊索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的安全系數
由表1可知,安全系數大于1,滿足規范要求。
本橋上部結構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順序。
主梁支架采用鋼管貝雷架施工,支架的預壓重量按不小于梁重的110%進行預壓,預壓→實測→釋放→實測→分析彈性變形情況。間隔24 h連續測量的沉降值,沉降值在2 mm以內時,說明沉降已穩定,記錄最后沉降穩定的標高后卸載,卸載完后再測定各點的標高,得出卸載后的回彈量。
4.2.1 鋼管制作、架設
主拱肋鋼管施工按照工廠加工制作、現場組裝的原則,先采用1∶1模型進行試拼裝,再在主梁上架設臨時支撐體系后正式架設拼裝。
4.2.2 拱圈灌注混凝土
拱肋混凝土灌注采用 C50自密實低收縮混凝土,沿拱軸在鋼管頂部設置若干排氣孔,混凝土在泵壓力作用下,由下而上頂升,靠自重擠壓密實填充管腔,與鋼管共同作用。
卸落橋面上拱肋臨時支撐后,從主拱1/4、3/4截面位置對稱安裝并張拉吊索。
劉婆磯橋主拱圈向內旋轉15°,橋面人行道外側設置弧形平臺,供行人觀景,橫撐摒棄了常規的K撐造型,美化成漁網孔狀。橋面系采用π形雙主梁式結構,吊索采用單絲涂敷環氧涂層鋼絞線[8-10]。本文對該橋結構計算及上部結構施工流程進行介紹,以期為今后此類橋梁設計提供理論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