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茉莉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多頭小直徑截滲墻是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通過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將土體和固化劑強制攪拌,利用固化劑、土體和水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土體硬結成具有良好的整體性、水穩定性。多頭小直徑截滲墻具有施工簡便,工效高、截滲效果好,造價低等優點,在堤壩防滲處理工程中常被采用。部頒概預算定額中雖然規定了不同地質、不同墻厚、不同水泥摻入比時單價調整方法,但是不同工程存在的差異也很明顯,概預算定額中的水泥消耗量(或按照定額規定調整后的水泥消耗量)有時并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目前在編制工程概預算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對截滲墻定額中水泥消耗量的調整,最終導致實施單價超出概預算單價,因此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單價十分必要。
引江濟淮工程菜巢分水嶺廬江境水利施工標起于廬江縣新軍二路橋,末端至巢湖口,河道總長度約35 km,渠系交叉建筑物共81座。2020年汛期,巢湖發生超歷史洪水,巢湖忠廟站最高水位達13.43 m(吳淞高程),引江濟淮工程菜巢分水嶺以北廬江境內4個萬畝以上圩堤(同心圩、石大圩、同大圩,金同聯圩)水毀損失嚴重。工程涉及的大大小小18個圩口中除同大圩、金同聯圩外,其他16個圩口均漫溢或潰破后內外水系相通。
結合汛期險情及廬江縣政府要求,為增強重要圩堤的防洪能力,對菜巢分水嶺以北廬江境內4個萬畝以上圩堤調整堤身斷面設計、增設防滲措施,并對2個五千畝以上圩堤老堤身斷面利用較多段增設防滲措施。本工程截滲墻防滲典型斷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截滲墻防滲典型斷面圖
沿線堤防堤身填土來源一般取自附近堤基表層的黏性土。羅埠河段堤身以中、重粉質壤土為主,褐黃、灰黃色,軟可塑,局部硬可塑;白石天河段堤身填土土性以中、輕粉質壤土為主,局部較少量細砂,灰黃、灰黃夾灰色,軟可塑。
堤防堤基地層分布及物理力學性質與沿線河道地層特征基本一致,根據勘探孔揭露,沿線堤基地層以重、中、輕粉質壤土為主、零星分布細砂夾粗砂、小礫石、淤泥、砂壤土、粉細砂、細砂等。經分析,沙壤土、粉細砂、礫石占比大約為85%、5%、10%。
根據設計要求,多頭小直徑截滲墻成墻厚度0.25 m時采用鉆頭直徑360 mm的樁機。截滲墻成孔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截滲墻鉆孔布置圖
設計要求的水泥摻入比例為15%,根據圖2截滲墻鉆孔布置圖,每100 m2阻水面積截滲墻需要的水泥摻入質量計算過程見表1。

表1 截滲墻水泥摻量計算表
根據地質條件,選用水利部水總〔2005〕389號文頒發的深層水泥攪拌樁防滲墻YB7041、YB7042、YB7044子目綜合調整。0.25 m厚截滲墻單價按照計算的水泥消耗量調整分析見表2。

表2 0.25m厚截滲墻單價分析
0.25 m厚截滲墻調整后單價為111.75元/m2。相同地質條件、成墻厚度、水泥摻入比條件下,水泥消耗量按照定額計算,每100 m2阻水面積水泥摻量為10.81 t,最終單價為105.25元/m2,該工程截滲墻總計面積223 298 m2,按實際計算的水泥消耗量調整與按定額調整投資相差279.12萬元。
截滲墻單價中,水泥消耗量的影響很大,因此,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對水泥進行調整是有必要的。本工程截滲墻單價分析的思路對后續其他工程的截滲墻單價分析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