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在工程項目中,BIM技術可實現項目物理信息的數字化表達,并且能夠在BIM模型基礎上搭建共享平臺,進而提供多樣化的功能服務。其內數據可實時更新并實現共享,BIM技術可為項目進度、造價等管理內容提供平臺支撐,并可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
而在實際工程中,CAE、CAD等常規專業化技術相對成熟,而BIM技術可在數字化基礎上,可與其實現有效交互,共同構成服務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如圖1所示。在BIM技術應用中,可實現專業技術的有效集成,CAD、CAE、RFID等軟件的成果數據,能夠借助BIM平臺實現共享,使不同專業軟件間實現有效鏈接,提升工程管理技術便利性。同時,可視化也是BIM的特點,對工程設計、工序推演、碰撞模擬等均可進行形象演示。

圖1 BIM與專業技術的關系
伴隨經濟發展,造價管理面臨不少問題:首先是價格數據統計量大,尤其是對于建筑類項目,單單造價相關材料數據便達很大規模,再加上市場價格信息動態變化,常規詢價方式顯然落后。二是造價數據的延時性問題,在傳統造價模式中,主要采用定額計價,但其存在嚴重滯后性,容易與市場脫節,在精準估價方面,定額指標存在明顯弊端。三是項目造價數據的共享問題,在造價管理工作中,要想實現有效協同,數據共享是前置條件,而受制于技術問題,階段性造價數據很難及時、高效予以交換,妨礙造價管理效率提升。四是造價模式落后于市場需要,盡管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通過靜態與動態管理的應用與結合,造價管理有較大改善,但仍未擺脫計劃特色,容易與市場脫節。
由于該技術本身是數字化的,并可以BIM模型為基礎,結合工程實際,實時進行數據的調整,這樣BIM數據庫便有良好時效性。其中與造價相關的如不同構件價格數據、工程量及工程計劃、設計變更等,在造價管理中可實時予以調閱,方便掌控工程造價問題。而且造價信息在BIM系統中是留存的,可囊括整個項目周期的所有造價信息,對造價管理的全面分析很有幫助。同時,在工程進程中,BIM數據是動態的,需根據項目實際做出及時調整,而對于變動部分,造價管理人員均可有效獲取,進而實現對工程數據的準確調用。在工程造價管理中,時效性往往是準確性的基礎,可有效彌補傳統造價模式弊端。
在工程造價管理中,進度、資金等計劃內容,同造價有緊密聯系,而BIM在資源計劃管理中優勢明顯,通過對模型構件設置相應參數,然后利用BIM進行自動量算,能夠得到工程量數據,并還能劃分時間段,對不同階段工程量加以細化,再調用系統中的材料、人工等成本數據,進而提高對造價的掌控,極大方便資源計劃的制定,為工程造價管理提供依據。
目前造價機構和施工單位之間的聯系和數據資料等,多是以紙質或Word等形式在檔案柜和硬盤中保存,BIM技術可把工程數據轉化為含BIM參數的電子資料,其具有存儲便捷和調用分析準確等方面的優點,改善了以往不能進行共享數據和參考經驗的狀況。BIM數據庫是依托歷史項目數據和市場信息建立而成的,它可以明顯企業的施工效率,工作人員可以結合已有數據來建立項目信息模型,在此基礎上形成業主需要的表單和資金計劃,節省核實數據的時間。當需要對同類工程進行分析時,可以參考企業的BIM數據庫、和造價指標庫等,節省時間和費用;在進行項目建設時,施工單位應當通過BIM技術來實現精細化管理。如圖2 所示,借助于BIM存儲平臺能夠很好的積累經驗和信息等,有效提高造價管理效率。

圖2 BIM數據的積累與共享
通過構造專門的BIM數據模型,并借助BIM可視化等技術,進行項目模擬決策,提高決策的合理性。
當涉及項目投資決策時,可以借鑒類似項目的造價數據, 在此基礎上得到工程單位面積造價,進而得到項目總投資,對投資決策來說有較大指導價值。設計成本對于工程造價而言也很關鍵,為此也需設計造價控制工作引起重視。在完成項目CAD圖紙時,需要充分結合項目構成要素和造價信息等方面的內容,按照時間維度將工程造價信息輸出,減少設計階段的成本支出,完成限額設計的任務。
在進行圖紙會審時,一般是針對二維平面圖紙展開工作,同時內容十分復雜,認為檢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所在,此時通過BIM能夠實現多角度審核圖紙,甚至可以借助可視化模擬來實現高維度的碰撞檢查,在短時間內發現圖紙設計的不足之處,避免在圖紙投入使用時產生重大工程失誤,進而實現工程設計優化。
當涉及預算費用時,重點需要考慮材料費用,減少施工成本。在工程中雖然基本流程比較完善,但是受制于時間和數據等因素,審核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核實材料消耗量是否準確。通過BIM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不足,BIM中的歷史記錄便于工作人員查詢,同時還可以進行模擬施工運算,快速得到準確的材料消耗情況,很好地完成了限額領料的目標。
想要控制工程費用,一定要做好多算對比工作。一般需要考慮時間、空間和工序這三個維度,三者相輔相成。例如某項工程在整體產值為五百萬,而成本為四百萬,項目整體效益率較為理想。但僅關注其中一個子工程時,其成本支出卻可能超預算。因此,控制工程費用一定要落實到每一道工序,同時根據空間分布特點來進行任務分配等方面的工作,總體來說任務量很大,耗費時間較長。但是通過BIM等軟件,充分利用其數據庫,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工程模型構件分析,在保證其分析準確度的同時,又降低了多維度分析的成本。此外,還能夠以3D模型為基礎,通過增添時間、空間、工序等數據,可使其具備5D應用功能,如圖3所示,進而使成本分析更為準確且高效。

圖3 BIM的5D應用
要轉變對BIM技術的理解,不僅可使造價管理高效化,方便個人開展造價業務,更是企業造價管理模式的突破。借助于該技術,能夠在BIM數據庫實現造價信息的集約化管理,然后利用其多維處理的優勢,進而實現造價數據信息價值的充分挖掘,并建立實時、共享的BIM平臺,帶動造價管理效率整體提升,不僅如此,還能夠結合組織結構,賦予不同的管理及查閱權限,可方便項目不同管理層級調閱,并優化造價成本信息保密效果。同時,還能將BIM與ERP系統實現有效聯通,進而滿足項目造價管理中,對ERP數據的實際需求,還能夠提升數據可靠性,彌補傳統人工錄入的不足,還能推動企業項目管理系統的一體化建設,有著很好的成本效益。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工程造價管理現狀,仍面臨造價數據量大、延時性、共享性等問題,而借助于BIM技術,可有效提升造價數據時效性,還能進行不同維度的多算比對,對工程資源計劃、項目決策也有較大幫助。但盡管BIM應用呈現一定的趨勢,但整體應用并不成熟,還需加以持續推動,使BIM技術標準更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