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安徽金鵬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滁州 239000)
城市化進程加快,國人生活品質有所上升,居民對建筑物質量需求增加,因此建筑行業若想得到快速發展的契機,需要嚴格控制建筑工程質量,將防水防滲工藝落實到建設施工現場,完善建筑質量新時代的表達形式。建筑物發生雨水滲漏現象,不僅造成建筑物存續壽命降低危害,還會對居民生命財產情況形成危機,不利于居民居住體驗,因此建筑施工應重視防水防滲設計,提高建筑質量。
建筑工程在其發展階段,需要將質量控制管理工作落實到工程首要地位,確保工程質量符合建筑項目的質量驗收標準,提高業主居住滿意度同時,增長建筑開發商口碑,為建筑行業正名。建筑工程中發生雨水滲漏情況較為常見,這是因為工程建設期間未對重點位置進行妥善防護,因此造成建筑工程滲漏現象,不利于居民居住,對常見發生位置進行如下分析。
某建筑項目一期商品房建設完畢后,對其進行防水防滲性能檢測,發現其屋面位置處理存在滲漏隱患,因屋面未處理好防水措施,導致澆筑層和屋面材料之間存在滲漏點,由此發生了滲漏現象。由此可知,建筑施工質量的保持中,和施工人員的技術特點有一定關系,比如鋼筋材料質量不達標,則剪力墻建成后會發生形變位移變化,另外澆筑過程使墻面平面結構不夠均勻,由此導致屋面滲漏現象發生。
建筑門窗位置也是較易產生滲漏現象的場所之一,因建筑應力統一集中在建筑門窗部位,導致該位置下較易產生結構裂縫,由此產生滲漏問題。混凝土結構在雨水沖刷下,雖然內部結構依然穩定,但雨水隨外部縫隙蔓延至內部構造,將導致構造損毀隱患較大,嚴重時雨水則可進入到室內環境中,不利于建筑物壽命保持。另外在門框、窗框等設備安裝階段,其與墻體之間產生縫隙也影響了建筑結構的使用性能。
廁浴場所較易產生滲漏行為的原因是該部位下設置管線較多,水管、電氣管道預埋在廁浴場所的墻體內,一旦管道破裂或發生故障,則液體將從墻體內部向外侵蝕,導致室內結構受損,降低墻體壽命。另外當建筑用途為民用住宅設計時,浴缸的安裝位置附近是發生滲漏現象的重要場所,尤其浴缸底部,一旦發生滲漏則發現、處理難度較大,產生危害也相對較大。
現階段多數建筑在設計時便以開發地下停車場、地下室為項目賣點,而地下室結構由于直接與地下水系統相距較近,則發生滲水情況比例較高,不利于地下建筑結構的防潮性能。地下室周邊圍繞著眾多管道線路,在其建設施工期間若未進行妥善的防水處理,則地下室結構較易發生質量問題,影響建筑投入運行后的經濟效益。
在防水防滲技術施工開展前,應對技術所需材料進行充分準備,以此將建筑防水的性能體現建立在優質材料的選擇階段,從基礎層面提高建筑防水性能。現階段市場中各類防水材料更迭速度較快,說明科技進步之下,材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良到優的轉變,高科技新型材料包括高分子、高強度、高性能特質下的防水、密封、堵漏材料,能在建筑施工階段實現良好的防水應用。
防水防滲材料選擇階段,采購人員應以施工需求及項目預算作為選擇依據,通過在設計中提出的防水辦法,結合現場實際,來挑選性價比最高的適宜材料,比如剛性混凝土、瀝青卷材等[1]。另外在挑選階段還應注意不同材料的防水性能、使用特點,讓施工操作過程也變得相對輕松,分清各類材料優勢劣勢,最終選擇出與建筑項目最為匹配的材料。施工前,需要對防水材料進行性能檢測,在每處防水部位上都進行高強度防水測試,以此確定防水材料使用厚度、范圍,以此求得最佳建筑防水效果。圖1為市面上某常見類型的防滲材料。

圖1 防滲材料
建筑結構類型不同,則所需防水防滲的相關設計便也有所不同,比如針對建筑屋面進行防水設計,設計方案應選擇結構找坡方法,來將屋面的防水坡度找好,并結合底部混凝土導墻,以此完善整個屋面結構的防滲措施。
建筑外墻進行防水設計時,應選擇具備認證等級的防水材料做以施工操作,從全面化提高外部防水性能基礎上,改善建筑物所具備的抗雨水沖擊能力。外墻防水施工,首先清理表面,避免防水材料因墻面浮灰而造成黏合性降低危害,影響防水材料性能發揮。而墻體進行混凝土施工時,應在結構相交場所對其進行緊固處理,比如采用電焊網設備將節點結構包裹,該施工項目高度以300 mm為宜,采用該種加固方法還能有效避免墻體受到滲漏危害時產生裂縫,保障結構統一性。
除墻面結構,對伸縮縫、應力裂縫等部位的防水工作也要嚴格進行處理。比如在某工程項目中其廁浴部分進行防水防滲設計的過程中,要使用防水的砂漿材料進行墻面施工,而且露面與墻根的交接位置要進行導墻設計,或使用防水砂漿進行墻體施工。廁浴部分是相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的位置,施工中首先可以將廁浴中涉及的管根進行封堵,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施工,這樣通過雙重保障可以有效防止滲漏問題,在封堵施工時要預留20 mm左右的凹槽,封堵施工使用普通混凝土即可[2]。圖2為防水措施的施工現場。

圖2 防水施工現場
在進行防水防滲施工質量控制上,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以管理促質量,嚴格控制好各項施工行為。
一方面,在施工技術上的控制與管理,技術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對施工中的每項技術都做好管理,發現不滿足技術標準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整改并調整,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滲質量。
另一方面,在進行防水防滲施工時,如果出現了問題,將很難進行補救,所以施工中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進行質量檢測,待質量過關后,才能進行下一項施工內容[3]。
以某防水工程為例,其進行地下室結構的防水措施時,要將防水層構建成封閉的防水系統,當在回填土施工流程時,管理人員發現既往流程后的防水性能未達到建設標準,則應勒令施工人員進行整改,待合格后才可繼續按照設計流程進行防水施工操作。另外施工質量的管控過程,應對施工完畢后的養護工作進行充分控制,在結構混凝土材料施工完畢后,需將防水混凝土材料做以養護,以避免混凝土內部的溫差過大現象造成結構收縮,產生裂縫,滋生雨水滲漏隱患,嚴重情況下雨水可經由毛細管流經地下室,造成極大隱患。
綜上所述,建筑防水防滲的施工工作,需要在前期材料準備階段便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水材料,施工中加強對放水措施的監管,并通過各項施工技巧,提高屋面、門窗、廁浴、地下室等較易發生雨水滲漏危害位置的安全。改進防水施工工藝,將防水防滲意識落實到建筑的所有位置,以此提高整個建筑的防滲性能,針對防水質量不過關場所,務必及時發現及時改善,力求建筑工程的防水質量使業主滿意,促進建筑行業聲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