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嬌 許傳宏

關鍵詞:環境行為學 城市規劃館 展示空間 行為模式 空間設計
引言
國土空間規劃導向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中國各地區建設展示城市規劃成果展館數量不斷增加。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也提到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需求,還要同時推動數字化的發展及智慧化的服務場景應用。 [1] 城市規劃館作為公眾了解國家城市規劃政策的公共文化空間,面向新時代公眾需求及時更新提升觀眾服務和體驗,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同樣作為城市主題型的博物館,關于城市博物館展示空間的相關研究遠多于城市規劃館,對于規劃館展示空間設計的相關研究仍需探究。綜上,基于環境行為學的理論視角,設計符合新時代公眾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間,成為目前城市規劃館展示空間面臨的時代挑戰。
一、 面向新時代城市規劃館展示空間的設計問題
城市規劃展示館作為展示城市發展軌跡的公共文化空間,從2000年全國第一座上海市城市規劃館開館以來,國內的規劃展示館陸陸續續進入準備建設中,社會發展大環境推動城市規劃館發展。其一是社會環境,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趨勢,展館數量的高速增長。其二是現狀環境,城市品牌化塑造的需求,地區之間的城市競爭。其三是政策環境,管理體制的主導作用,城市建設展示的需求。[2] 通過現有文獻資料的梳理,發現當下我國城市規劃館呈現以下現象。
(一) 模式單一化
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館都是以上海城市規劃館為藍本,基本按照“過去-現代-將來”展示框架,廣泛應用于各大小型城市規劃館造成單一化的現象。雖然這種展示框架模式具有相對的合理性,但是也因此呈現出各地區同質化的現象,缺乏展示亮點及地域特色。
(二)信息復雜化
規劃館的展示內容涉及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即城市歷史、建筑成就及未來的城市展望。但僅城市歷史部分的展示已包含地方建筑街區,人文、器物、文化等諸多方面,需要展示內容較多。展示空間呈現出信息為了包含以上敘述內容,相應呈現的展示方式主要以模型、展板為主,大多數的空間會呈現整個文字化復雜。展示信息復雜化以致展示內容的主題性缺乏聚焦點。
(三) 組織分隔化
規劃館展示空間中,城市歷史與城市規劃空間的銜接,如何與城市博物館中城市歷史的空間區別。城市文化作為地域特色體現在現有空間中,將城市文化作為空間脈絡,在整個展示空間敘事中完整展現,打造以城市為載體的具有主題性的空間,而不是相對分隔的空間組織。
(四)技術形式化
近年來新媒介的發展,出現各種動態化和科技化的展示形式。高科技術的展示方式也是規劃館的特色之一,但是需要依據展示內容合理化設置的展示形式,而不是一度依賴展示技術。部分規劃館聲光電媒體的組合應用,導致整個規劃館展示空間的文化氛圍感缺失。[3]
二、環境行為學理論介入展示空間設計思考
(一)洞察觀眾行為需求
規劃館是傳達城市規劃信息及國家政策導向的公共空間,展示信息傳達的方式非常重要。展示空間作為傳遞信息的空間媒介,連接著空間環境中的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展品。因此,在展示空間中所發生的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者是基于環境而引起的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行為,在規劃館展示場域中探討各部分的空間要素及各部分要素組成之間的聯系具有重要意義。環境行為學理論的研究認為人與環境之間是一種交互關系具有相互滲透性。展示空間對于人與空間的交互,“觀眾-展品-展示空間”三者交互的關系尤其重要。環境行為學的調研方法著眼于動態信息的收集,這些動態信息包含人的行為動作等。采用環境行為學的調研方法,讓設計師洞察空間參與者的行為目的,比如不同空間環境對人行為產生的影響,探究觀展行為是洞察觀眾行為需求的基礎。[4]
(二)定位空間設計需求
環境行為學研究內容是人的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從人的行為作為切入點,設計滿足人們行為活動的環境場所。在《建成環境的意義:非語言表達法》一書中,拉普卜特嘗試建構了人—環境的聯系,環境正是通過“意義”,影響著人的判斷和行為。環境通過提供線索影響人的行為,人又靠這些線索來判斷或解釋行為,這些線索的集合就是環境的“意義”。[5] 對于規劃館展示空間建成環境意義來說,公共文化空間目的是人人參與,體現公共與公平,因此規劃館展示空間應具有社會性和公共性。從社會性到公共性的意義,環境如何影響空間行為,都需要探討人在公共空間物理環境中的行為,探究觀展行為需求定位觀眾的空間需求,實現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
三、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展示空間設計研究
(一)跨界融合設計模式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整個城市呈現出年輕、活力、發展、包容、親和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特征。[6] 城市與藝術結合,一館兩展的形式具有革新性和前沿性,一館兩展跨界融合模式為其帶來人流量聚集熱點,因此研究選取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為例分析展示空間設計。[7] 展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福中路184號,是深圳市民中心化建筑群中最具現代性的建筑。深圳市城市規劃館常設與本館北翼,由于整個展館建筑空間的獨特性,不同主題展示空間結合具體建筑空間形式巧妙布展,布展面積約9000平方米。深圳規劃展以深圳的創新性和先導性的城市規劃思想為核心,集合建筑內部空間特色性的環境要素,以現代化的新媒介為技術手段,營造具有互動性和體驗性的展示空間。
(二)展示空間行為需求
1986年唐納德.諾曼提出的“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CD的概念,他提出的用戶體驗的3個層次,即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① 這里主要關注的是空間的行為層。行為層是指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感受,針對展館空間設計中一些空間裝置、高科技展示媒介互動所產生的行動反應。在對深圳城市規劃館空間參觀者的調研中,通過觀察行為動態總結出以下三個維度的觀展行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