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戀愛經歷、父母興趣愛好、星座、婚育計劃……媒體近日調查發現,不少與求職內容無關的問題,被寫入一些企業的招聘要求中。而這些奇葩招聘背后反映的是就業歧視。現實的職場招聘中,性別、年齡、地域甚至口音等各類歧視無處不在。說到奇葩招聘,不少求職者都深惡痛絕。何謂奇葩招聘?或招聘要求奇葩。明明招的是駕駛員,有的企業卻要求屬相必須為羊、鼠、龍、虎,還標注“不符合要求者勿擾”。或面試問題奇葩。求職者應聘人事崗位,卻被要求詳細說明自己的戀愛經歷和持續時間,還美其名曰“考察情商”。
某些奇葩招聘可以用“荒誕”來形容,然而每一個奇葩招聘的背后,都是求職者的無奈與委屈,反映了整體職場生態的有待改善。
而改善整體職場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們拿出足夠的耐心與智慧。于監管部門而言,要加大執法力度,讓法律“長出牙齒”。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禁止在招聘中進行各種或顯性或隱性的就業歧視,禁止招聘企業要求勞動者提供與崗位無關、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對于涉嫌違法違規的奇葩招聘和就業歧視,要依法嚴懲;對于勞動者的投訴,要及時回應,讓舉報渠道更加通暢。于招聘企業而言,要少些“任性”。企業當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來設置招聘要求、招聘流程等,招收自己想要的人。但這種招聘自主權卻不能濫用,企業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勞動者。于應聘者而言,則要多些懂法、敢于用法。對于招聘企業的各類奇葩要求,要勇于說“不”,亦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