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2021年9月7日,航拍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中新社發,彭寰 攝)
朱槿綻放,邕城迎賓。
9月10日至13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中國—東盟‘兩會”),交出豐碩的成果:習近平主席致賀信;26個高層論壇、148場線上線下經貿活動同期舉辦;1502家企業線下參展、1517家企業“云上”參展,展位總數達5400個,展覽總面積達10.2萬平方米;179個國際、國內合作項目簽訂,超3000億元人民幣的簽約項目總投資額創歷屆之最。
這是一場服務東盟、面向世界的經貿交流與合作盛會。正值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常態化運營,系起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西南地區銜接“紐帶”的時期,本屆中國—東盟“兩會”以“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基礎設施連通條件下謀合作,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中話開放。
作為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最重要的見證者與推動者,本屆中國—東盟“兩會”又一次搭建起雙方政要相互溝通、企業彼此交流的平臺。“一帶一路”新藍圖繪起,區域發展新方向謀定。心手相連、休戚與共,中國與東盟10國全方位合作共識再次凝聚。
數十面紙張般纖薄的柔性電子顯示屏,“長”在約2米高的電子“枝干”上。屏幕中,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首發、沿線省份簽署合作協議等陸海新通道成長的100個精彩瞬間輪番放映。
這里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展臺。疏浚廣西北部灣欽州港的重型絞吸船“天鯤號”模型、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級別集裝箱船“中遠海運宇宙”輪模型……作為我國西南部最便捷的出海港口,廣西北部灣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國際陸海聯運至關重要的樞紐;展臺上的一件件“重器”模型,直觀呈現北部灣港從2009年誕生至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全國海港前10位的壯闊發展歷程。
廣西北部灣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通我國內陸與東南亞國家距離最近的海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在我國廣西境內。
由廣西向北,長江經濟帶正在崛起;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經濟增長極,位于我國西部的成渝城市群潛藏著巨大的產業輻射能量。以成渝城市群為核心,修建一條銜接長江經濟帶與北部灣出海口的交通線路,實現長江經濟帶發展與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機融合,不僅被我國政府提上日程,也成為新加坡政府與我國深化合作的著力點。
2015年,我國與新加坡聯合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宣布繼1994年中新共建蘇州工業園區、2008年中新合建天津生態城之后,雙方再次攜手,在我國西部地區設立第3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西部陸海新通道,便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建成的陸海新通道,以重慶、成都為起點,經由東線、中線、西線3條路線南下廣西,經北部灣港出海,實現了我國西部省份與東盟國家間更便捷往來、更快速通達。
這是一條涵蓋跨境公路、跨境鐵路、鐵海聯運3種物流組織形式的交通線路。2019年,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訪問重慶時,曾親自感受這條新通道搭建起的交通網絡。“它將中國西部與東南亞更直接地聯系起來,為迅速發展的??兩個地區和更廣泛區域節省了運送貨物和提供服務的時間和成本,擁有巨大的潛力。”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以北部灣港為重要樞紐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使廣西成為我國打造向海經濟的“橋頭堡”,而且為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撐。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沖久說:“??廣西面向東盟,打造西南地區、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戰略新支點,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中國與東盟國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不斷提升設施互聯互通和運輸便利化水平,??顯示出深化合作的廣闊空間。”
北接“一帶”、南銜“一路”,陸海新通道將成為一條令我國與東盟各國普遍受益的互聯互通線路。在本屆東博會上,多位東盟國家領導人表達對??陸海新通道建設與“一帶一路”暢通的期待。
“希望通過《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中國??陸海新通道的建設,??為各國間的貿易、投資、服務、旅游提供便利。”泰國總理巴育·占奧差認為,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與東盟國家于2016年通過的《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議題重大,它將進一步促進區域互聯互通,??拉近彼此的距離。‘??一帶一路倡議也帶來諸多機會,??通過包括東盟東部增長區在內的次區域活動,??推進多個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促進各國經濟增長。”文萊蘇丹哈桑納爾表示。
連通東盟,輻射全球,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步伐仍在繼續。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時間表”:到2020年,一批重大鐵路、物流樞紐等項目開工建設,鐵海聯運和多式聯運“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到2025年,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到2035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建成。
“自《規劃》實施以來,北部灣港建設成效顯著,??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物流服務網絡逐步拓展,鐵??海聯運班列跑出加速度,為我國西部地區溝通東盟、??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本屆東博會高層論壇“2021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合作峰會暨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論壇”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朱魯存說。
與東博會舉辦幾乎同期,9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與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區域重大戰略對接,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北部灣城市群戰略聯動,牽引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明認為,作為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通道,??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培育連通西部地區南北的??產業發展走廊,促進經濟增長,將成為沿線地區共同的使命。
道路通,百業興。汪明說:“通道銜接??帶來發展機遇。我們要加強港口、航運、??產業、物流、貿易的協同發展,打造產業走廊、貿易走廊、多式聯運綜合運輸走廊,??最終使這個地區成為??重要的經濟走廊。”
“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紐帶”,我國與東盟10國的新機遇將不僅來自基礎設施連通帶來的雙方物流與貿易便利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馬六甲海峽抵達南亞與非洲、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南歐與西歐,更多機遇將不斷涌現。
廣西螺螄粉、泰國乳膠枕、越南椰子水……9月10日,電商主播薇婭的直播間擺滿來自我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特色產品。直播4.5小時,累計在線觀眾超1855萬,總銷售額1951萬元人民幣,薇婭直播間成為本屆東博會最熱鬧的“云端”之一。
“??直播不僅可以使外國友人看到中國電商的巨大能量,而且能夠??用最便捷的方式把國外優質產品帶給中國消費者。”在本屆東博會高層論壇“2021中國—東盟絲路電子商務論壇”現場,薇婭表示。
“越南的咖啡、柬埔寨的堅果、泰國的香米、馬來西亞的燕窩、印度尼西亞的榴蓮等??東盟伙伴國的優質農產品、特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進中國千家萬戶;桂林米粉、六堡茶等??中國特色產品,也通過電商平臺進入東盟百姓家。2016年至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6.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7.21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達9.3%,其中,跨境電商經濟規模年均增長30%,??推動了貿易高質量發展。”商務部副部長任洪斌認為,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提高我國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力量。
電子商務也正在成為東盟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2015年的55億美元到2020年的542億美元,東盟電商經濟規模在5年間增長了9倍左右;預計到2025年,東盟電商經濟規模將達到1460億美元。”印度尼西亞貿易部副部長杰里·桑布加說。
東盟國家的許多電商平臺,都有來自中國的投資。杰里·桑布加介紹,東盟的電商平臺已經從京東集團、騰訊公司等中國投資者手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直接外資,京東商城等中國電商平臺也在印度尼西亞積累了可觀的用戶量。
疫情之下,很多經濟活動陷入停滯或衰退,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卻展現出強勁活力與強大韌性。“??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新增長點。”在本屆東博會重要活動“投資合作圓桌會暨東盟產業園區招商會”上,商務部亞洲司副司長韋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為區域經濟增長帶來更大不確定性,??但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卻為中國和東盟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在緬甸投資和對外經濟關系部部長昂乃烏看來,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是抵御疫情影響的有效舉措,而且是高質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類似潛在沖擊影響的唯一辦法,就是提供可開創高質量、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機會,并與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的行動結合起來。國家間的合作,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數字技術的應用與投資提供了廣泛渠道,也提供了推動形成更可持續和富有韌性的商業模式以抵御沖擊的機會。”
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和地區合作,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經被??越南列入國家經濟轉型計劃。“2020年,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下滑,而越南數字經濟增長率仍達到16%,高于2.91%的GDP增長率。為使2021年至2030年的GDP年均增長率達到6%—6.5%,越南政府已經認識到,發展數字經濟將起到重要作用。”??越南計劃投資部外國投資局局長杜海黃表示,近年來,東盟—中國合作碩果累累,為建設強盛繁榮的經濟共同體作出卓越貢獻,未來,數字經濟將成為越南與中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以保持這一勢頭,繼續創造發展動力”。
完善合作機制、發展數字經濟,我國與東盟國家在本屆東博會上形成共識。韋彥說:“中方愿與東盟方一道,將數字經濟打造成為中國—東盟合作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以數字經濟領域的經貿和投資合作為契機,??促進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西部陸海新通道展臺,陸海新通道成長的100個精彩瞬間在柔性電子屏幕輪番放映。
“對于東盟來說,如同中國所做的那樣,加快數字轉型,構建并加強地區數字經濟十分關鍵;我們提出一個深入的數字化議程,致力于為東盟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東盟各行業整合和持續投資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成果正日漸顯現,我們誕生了1400萬新互聯網用戶,整個東盟地區約有4億互聯網用戶;到2025年,東盟的互聯網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美元。歡迎中國企業來東盟地區投資,挖掘這一積極開放、利潤豐厚的市場。”??東盟秘書處副秘書長薩特溫德·辛格表示。
我國與東盟共建貿易平臺、擴大雙向投資,除數字經濟領域蘊藏巨大潛力外,農業、制造業等傳統產業也仍然具備較強吸納能力。在投資合作專題展區,中馬“兩國雙園”展臺上,精品燕窩、精裝紅酒、防彈背包、3D打印工藝品、農用微生物菌劑……種類豐富的展品,皆是入駐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區企業的產品。
于2013年同步開園的中馬“兩國雙園”,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共建、開啟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對方領土互設產業園區先河的產業園。園區中有不少企業為中馬合資企業。從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糧集團,到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泰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園區的企業涵蓋了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諸多產業門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我國與東盟國家間的雙向投資與貿易往來幾乎涉及國民經濟方方面面,貿易量、投資額巨大。“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資國。2020年,雙邊貿易總額已經達到783.7億美元。”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介紹。
“中國一直都是馬來西亞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地。2016年至2020年,中國連續5年成為馬來西亞制造業的最大外資來源國。2020年,中國參與馬來西亞342個制造業項目,涉及基礎金屬制品、電子電氣、非金屬礦產品、機械設備、木材和木材制品、石油和石化產品、化學化工制品等行業,總投資額達70億美元。華為集團、吉利汽車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廈門大學等許多知名企業與機構也已經落地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首席執行官阿汗·阿布都·拉曼認為,這說明中國對馬來西亞充滿信心。
“??東盟是中國最主要對外投資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韋彥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和東盟國家相互累計投資總額超過3100億美元。“除制造業、??農業基礎設施等傳統領域外,??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數字經濟、高新技術、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的投資合作也穩步拓展。”
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東盟國家表現出強烈的期待。昂乃烏說:“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保健、技能培訓和研究的投資。緬甸歡迎設立產業園,建立農業、健康產業等領域制造業和數字化供應鏈等各類投資活動,希望看到更多區域內企業抓住到緬甸的投資機會。”
“馬來西亞積極把握機遇,歡迎智能制造、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等高科技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入駐,也歡迎相關機構來馬來西亞設立基地。在這些領域,中國企業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我們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前來投資,讓馬來西亞成為中國在亞洲的利潤中心。”阿汗·阿布都·拉曼表示。
在BCG(生物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經濟模式下中國與泰國的合作可能,則是??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馬碧云的關注重點。“泰國政府特別重視建立BCG經濟模式,促進疫后經濟復蘇。我們非常希望與中國政府和投資者合作,吸引更多BCG相關領域的投資。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化學、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廣泛商機仍有待發掘,中國企業在這些方面擁有突出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為向先進型、知識型產業轉型,泰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包括科技基礎在內的基礎設施升級。“東部經濟走廊被定位為新區域增長中心,配備了高鐵、創新和研究中心、5G通信網絡等現代化基礎設施。數字化和自動化,是我們轉型的重要方向。過去幾年,中國在泰國的投資顯著增長,已成為泰國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國之一。希望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到這場轉型之旅中來,我們期待進一步加強雙邊投資關系。”馬碧云表示。
對于未來的經貿合作,中國與東盟雙方都充滿信心。薩特溫德·辛格說:“作為東盟的對話伙伴國,2020年,中國對東盟的外商直接投資額達到76億美元,已經成為東盟的第四大外資來源地。隨著中國與東盟經濟的逐漸融合,我們的合作關系將繼續保持下去,并越來越緊密。”
“??中國和東盟有深厚的歷史合作基礎,有優勢互補的產業體系,??有完善的雙多邊合作機制,??這些都為中國和東盟共同應對問題、進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條件。我們鼓勵中國企業到東盟國家投資,??也歡迎東盟企業來中國發展,共享機遇,實現互利共贏。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強政策溝通和對接,繼續秉持共建、??共商、共享原則,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推動區域經濟復蘇增長,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本屆東博會“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總結道。
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已經成為亞太地區別具特色、充滿活力的一道風景。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兩會”,則是這條風景線上最亮麗的華彩。
“??推動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再上新臺階”“期待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早日生效”“實現中國、東盟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繁榮共享”……本屆中國—東盟“兩會”上,各國領導人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共識凝聚、余音回響,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正在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及區域內蔓延的,??對地區和世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沖擊。??盡管各國人員往來受限,??但是東盟與中國仍不懈努力、加強合作,??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召開各類視頻會議,??使地理距離限制??沒有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障礙。”老撾總理潘坎·維帕萬向本屆東博會發來視頻致辭。
“雖然疫情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活動,但當得知中國與東盟雙邊商品貿易在2020年全面增長時,我受到極大的鼓舞。這使得中國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在此堅實基礎之上,我們應當更進一步攜手合作,減緩疫情影響,努力加速區域經濟恢復。”哈桑納爾說。
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來自??山水相連、血脈相親,更來自危難時刻的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持續向東盟國家提供抗疫物資與疫苗支援,伸出最慷慨友愛的援手。“中國是??最早向東盟提供抗擊疫情支援的伙伴國之一。”馬來西亞總理伊斯邁爾·沙必里表現出對中國與東盟戰略伙伴關系持續深化的強烈信心:“我相信,雙方戰略伙伴關系將繼續加強,從而推動伙伴關系達到新的高度。”
我國為東盟國家提供的抗疫援助,得到東盟的良好反饋。“感謝中國政府捐贈醫療器械、藥品及新冠肺炎防護用品”“感謝中方派遣醫療專家赴東盟國家協助抗疫”“越南高度評價和希望中國為越南及東盟各國??更好獲取新冠疫苗及其生產技術提供便利”……緬甸商務部部長本山、老撾工貿部部長坎平、越南副總理黎文成等東盟國家領導人和相關部委負責人不約而同表示。
“我代表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表達深深的謝意。??感謝你們向柬埔寨王國及人民??提供的新冠肺炎治療技術、??醫療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支持,尤其是??捐贈疫苗和為我們從中國采購疫苗??提供便利。??同時,我高度贊揚中國政府及人民通過疫苗生產與分發、??醫療設備供應,以及新冠肺炎??預防、護理等經驗分享,??積極參與全球抗疫,??并在其中發揮引領作用。”柬埔寨首相洪森強調。
永遠風雨同舟、持續合作共贏,是我國與東盟國家面對疫情沖擊的共同回應。王瑞杰說:“這場疫情使我們充分意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共同的未來。”
我國與東盟國家攜手共建的未來,是在戰略互信繼續增強、經貿合作全面展開基礎上,建立的更緊密命運共同體。洪森說:“抗擊全球蔓延的疫情,??需要在尊重國際法和各國主權的??多邊主義機制下的團結、信任,共同籌劃和謹慎行動。此外,東盟和中國??必須繼續加強各個領域,尤其是金融??與貿易領域的合作,??提升市場開放和自由貿易程度,??促進投資流動,加快推進疫后??社會經濟復蘇。”
在伊斯邁爾·沙必里看來,除加大貿易開放和投資力度外,促進RCEP協定生效也是推動區域經濟復蘇的關鍵手段。“東盟和中國要大力發展貿易和投資。在新一輪病毒來襲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攜起手來,繼續發展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關系,以幫助本地區渡過危機。RCEP協定一旦生效,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引領本地區走上復蘇和增長之路不可或缺的工具。”
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8年談判最終簽署的RCEP協定,是自2002年《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我國與東盟國家全面經濟合作的再次升級。這是覆蓋全球近50%人口、逾30%貿易量的亞太地區規模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協定生效后,我國和東盟10國以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成員國,將建起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
“??泰國同樣支持《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升級,??并期待RCEP協定早日生效,??以全面、有效地利用這一協定。”巴育·占奧差表示。泰國是第一個批準RCEP協定的東盟國家;今年3月,泰國商業部已經成立RCEP中心。“??在當前面臨挑戰的情況下,更應該進行國際合作,??推動經濟復蘇和進一步增長,實現中國、東盟,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繁榮共享??與可持續發展。”巴育·占奧差說。
RCEP協定的生效實施,將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菲律賓貿工部部長拉蒙·洛佩斯認為,RCEP協定將與《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一起??提供平臺,鼓勵在制造業、創意產業、能源工業等重要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使東盟企業可以與中國企業建立更多合作伙伴關系。“中國與東盟之間,還有許多潛在機會。”
把握RCEP帶來的合作契機、擴大市場開放,是我國與東盟各國共同的期盼。伊斯邁爾·沙必里說:“東盟與中國應盡力保持必需的物質與服務便捷流動。消除各種不必要的貿易壁壘,??把新的限制性貿易措施??控制到最低水平,可以使我們更加接近疫情前的經濟增長。”
“越南政府承諾為中國和東盟企業??對越南各領域投資營造最為有利的環境,??同時希望中國、東盟為越南企業??及出口商品進入中國和東盟市場提供便利。”黎文成表示。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RCEP協定生效實施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加快推進與中國經濟合作進程,各國領導人立足本國國情,都有著美好的展望。伊斯邁爾·沙必里建議,通過??雙方互認疫苗證明文件,恢復旅游業和人文交流。“??疫情導致各國邊境收緊,旅游仍被視為高風險活動。可以探索用類似‘旅游氣泡的形式進行相應??隔離安排。”
“??我們也應當恢復區域間的航空聯系,進一步放寬‘東盟—中國航空運輸協議,以增強區域聯通性。??在后疫情時代,??航空旅行將和過去截然不同,但維持緊密的航空聯系,對于經濟復蘇及加深各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依然至關重要。”王瑞杰表示。
今年是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多位東盟國家領導人表現出對在與我國經濟合作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作為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的協調國,??泰國重申,??我們決心并愿意為推進東盟與中國??在本領域的合作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巴育·占奧差強調。
“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另一個重要的合作領域。”王瑞杰認為,東盟和中國共同制定的《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戰略及行動框架(2021—2025)》、由中國推動成立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都可以促進相關知識交流,推動合作并帶來投資機會。“只要我們重視可持續發展,??就能夠為子孫后代留下綠色的地球家園。”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一衣帶水的地緣關系,賦予中國與東盟源遠流長的友好往來和經貿交流。面向未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雙向投資持續增長、商品貿易額不斷擴大的經貿合作基礎上,我國與東盟國家的戰略伙伴關系將繼續深化。攜手共進、再創輝煌,站在第十八屆中國—東盟“兩會”的新起點,中國與東盟國家組成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將共同的歷史使命擔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