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友興


2002年,《浙江人大》創刊了。20年來,《浙江人大》不僅見證了浙江人大工作的發展,而且自身也日趨成長,可謂同頻共振。雜志發刊詞《祝賀與希望》提出,“希望雜志社的同志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開拓創新精神,努力把《浙江人大》雜志辦成一份有浙江地方特色、高品位的人大刊物”,《浙江人大》做到了。《浙江人大》是讀懂浙江進而知曉、把握中國人大工作發展進程的重要窗口,是從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和包括海外在內的關注中國現實的學者了解中國人大尤其是地方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信息來源。
《浙江人大》是把脈時代與了解人大工作發展的重要依據。20年來,雜志立足浙江大地,敏銳地回應浙江和國家的重大需求,聚焦浙江的經驗,刊發了一大批有著浙江特色的地方人大經驗文章,并且通過焦點議題的設置與討論,引領浙江人大工作的發展。從2002年到2021年,雜志在發現與總結推廣新經驗、推動地方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浙江人大》2002年第1期就特別關注了鄉鎮選舉。在該期中,不僅有《洪祖裕和他的14張選民證》,還刊發了《鄉鎮選舉:中國農民的民主操練》。
《浙江人大》從關注發端于1999年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活動而來的溫嶺民主懇談會開始,一直跟蹤著2005年開始的溫嶺“參與式預算”。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浙江大量的鄉鎮轉為街道。撤鎮(鄉)設街后,浙江多地探索基層民主新路徑,暢通民意的“最后一公里”。2003年11月,海寧市馬橋鎮被撤銷,改為馬橋街道,為此進行探索,最終成立了海寧市人大常委會派出機構——馬橋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浙江人大》關注著。2019年11月29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條例》,填補了街道人大工作的法制“空白”。
2008 年,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從寧海縣開始試行。《浙江人大》關注著。爾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聚焦、報道這一人大創新實踐,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票決制成為浙江人大工作的一張“ 金名片”。
代表閉會期間如何履職,尤其如何保證與確保代表與選民之間保持密切聯系,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為此各地進行了探索,其中人大代表工作(聯絡)站是最為典型的做法。2005年,溫嶺市人大選擇在箬橫鎮設立“人大代表接訪室”,開啟了人大工作站的試點、探索工作。《浙江人大》第一時間關注著。201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來浙江調研時,視察了衢州市柯城區府山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對代表聯絡站工作和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并指示要做好進一步深化的文章。代表聯絡站工作成為浙江人大工作的一張“金名片”。
數字化改革激發人大新活力。數字化改革是浙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和全省人大數字化改革工作推進會召開以來,各級地方人大統籌推進改革各項工作,努力打造數字人大工作新名片。《浙江人大》給予充分的關注與討論的空間。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浙江人大》及時給予關注,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實實在在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事,通過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真正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個環節彼此貫通起來,支持和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此,《浙江人大》第一時間給予報道,指出,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緊密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浙江人大》也是交流互鑒的重要陣地。20年來,地方人大工作的同志們通過《浙江人大》不僅將自己地方工作的經驗介紹給大家,而且通過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將浙江人大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20年來,《浙江人大》也為關注、研究中國人大制度的學者同實務工作者進行溝通、交流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我本人就受益于《浙江人大》這個平臺,不僅多次參加了《浙江人大》組織的研討會和相關的采訪活動,而且第一時間讓我讀到基于第一手鮮活經驗而撰寫成的稿子。盡管編輯讓我作評述或提出修改的意見,但是,其實我本人要比作者從我的評述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當然,我很感謝也很珍惜《浙江人大》讓我發表小文或者采訪我的機會。《浙江人大》總是盡最大的可能及時地將我的一點研究心得傳達出來。
二十載春華秋實,《浙江人大》踏上新征程。相信《浙江人大》依然能夠記錄中國偉大時代的新進程,見證浙江人大的再創新、再發展。我依然會將《浙江人大》視為讀懂浙江進而把握中國人大工作發展甚至中國政治進程的重要窗口。
(作者系浙江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