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航 魏佳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以下簡稱“鹽小”)是一所百年老校,秉持“厚德如鹽,適融入道”的辦學理念,圍繞“立道厚德,有鹽有味”的育人目標,始終深入課程探索,鑄就了優質教育品牌。2019年以來,鹽小積極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努力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有效減輕了家長負擔。
2021年7月下旬,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保障每個兒童的健康成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意見》)。四川教育作為高質量教育示范地,成都市成為全國9個“雙減”試點城市之一,鹽小所致力于開展的各種課后育人活動,正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
一、深化改革:遞交教育服務滿意答卷
鹽小有百年辦學史,見證了中國教育事業扎根廣袤大地、托舉民族復興、櫛風沐雨的艱辛過程。在穩步深化教改的過程中,鹽小深刻地認識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再具化一點說,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培養有理想、有志向、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鹽小深研“課后服務”與“立德樹人”的“適融”機制,下好融合育人的“先手棋”,鑄就了優質教育品牌,自2019年以來,在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課后服務課程,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為教育服務交滿意答卷。
在“雙減”《意見》發布之后,在教育部“全面覆蓋、保證時間、提高質量、強化保障”重要精神的引領下,鹽小義不容辭地肩負起了百年老校的擔當與責任,跑出落實“雙減”的“加速度”,進一步優化課后服務工作,深化融合育人。
二、融合育人:提升學生課后學習質量
教育是一種服務,它服務于人的成長,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學校真正的產品應該是課程。
1. 構建“適融”課后服務課程
鹽小以“融合育人”“課后育人”理念為引領,回應“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培養之聲,以“完成作業+參加活動”為課后服務基本模式,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見圖1)。
(1)基礎保質服務課程
基礎保質服務課程由語數外教師合理分工,以作業指導、個別輔導、自主學習、綜合閱讀和習慣養成等內容為主,鞏固、提升學業質量。管理實施“課課巡、日日結、周周評”。管理員根據《五維考核表》,每天至少3輪巡視,從5個維度入手,做好1日小結,保障綠色質量。例如,我們特別關注學生的坐姿,為學生坐姿打分,有效促進近視防控,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每節課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及時向學科教師反饋(見圖2)。
(2)拓展揚彩服務課程
教育的目標不是補齊所有短板,而是發現學生的長板是什么,是挖掘學生的潛能。基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展,鹽小設置了拓展揚彩服務課程,即紅色基因、勞動教育、體育健康、國際理解、藝術審美、科學技術6個領域59種拓展類社團選修課。其中,舞蹈團的《快樂熊貓》和民樂團的《歡樂的火把節》分別榮獲四川省第九屆中小學生藝術節舞蹈類和器樂類一等獎;還獲得336項科創領域賽事獎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6個(見圖3)。
(3)實踐煉能服務課程
《管子·權修》有云:“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在基礎作業和社團選修課程之外,鹽小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設置了實踐煉能服務課程,含學科內項目式學習,以及“一育融五育”理念下的跨學科和超學科項目式學習(見圖4)。
2. “適融”課程的四種學習模式
鹽小的“適融”課后服務課程包含四種學習模式:自我指導學習、小組學習、大團體指導和沉浸式探索(見圖5)。自我指導學習是基礎服務課程的主要學習方式,目的是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責任感和培養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進度的能力。小組學習是學科內項目式學習的學習方式,指在學科教師的組織下,15人左右組成一個小組,深入到具體的主題中。從學期第8周起,小組進行一到兩周的沉浸式探索(跨學科、超學科項目式學習),即引導學生探索一個特定的真實問題,并將技能應用到現實世界中,以應對未來社會生活。以“社區改造”項目為例,學生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與社區人員對接,走進社區查看老舊院落實情,共同制定改造方案,并與教師商討具體的實施計劃,最終完成改造項目。大團體指導學習即社團學習,以“混齡走班制”的形式,開展語言與理解、品行與健康、數學與科學、藝術與審美等領域的拓展類學習。
三、守正深耕:私人定制促生全面發展
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是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前提,而因材施教,恰恰是教師從學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讓每個人的才能品行得到最適合發展的關鍵。因此,鹽小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大前提下,在課后服務期間傾情打造“一生一課表”,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獲得充分發展。以下是三年級兩位學生的課表,均為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興趣愛好而“量身定制”的(見表1~表2)。
這兩張課表出自同一班級的兩名學生。他們因個人優勢、目標、動機、興趣不同,課表內容也不相同,他們的社團、項目學習,都能有效地挖掘個人潛能并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未來,為更有效促進“雙減”政策落地,涵養育人生態,鹽小將進一步增強課程內容的適切性、選擇度,為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更多不同的“跑道”,實行教師走班、學生走班,致力于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養培育。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鹽小萌生于四川教育的沃土,課后服務這個小小的細胞終將生發為鮮活生命體。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