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函,姚 遠
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國際奧委會在申報報告的大綱中提出,北京申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必須要回答承辦冬奧會可能帶來的后續影響,如體育人口的增加、運動項目的普及、體育文化的推廣,特別是青少年體育人口的增加[1]。國家體育總局分別在2016年5月和2016年11月發布了《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要求要抓住舉辦冬奧會這一歷史契機促進冰雪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提出了“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園冰雪計劃”,高校冰雪運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目前我國高校冰雪運動的開展主要集中于自然條件優越的北方城市,普及與推廣面臨著物質基礎匱乏、青少年對于冰雪運動認識不足、師資力量短缺等問題,本文通過引入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探索高校冰雪運動推廣普及的新路徑,以期加速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為青少年體育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通過在中國知網、河南大學圖書館、谷歌學術以“冰雪運動”、“校企聯合”為關鍵字進行搜索相關文獻資料,對相關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為提出校企聯合推廣冰雪運動的建議提供理論支撐。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與歸納,進行分析和總結,將冰雪運動在高校的普及、推廣與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結合,提出建議,以期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在北京即將舉辦冬奧會的影響下,冰雪運動進入高校體育課堂的需要顯得尤為迫切。高校冰雪體育運動是冬季體育教育重要的生力軍,在高校開展冰雪運動教育對社會體育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2]。高校是一種文化最快速的傳遞者,我國高校內的青年學生基數大、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且有一定的閑暇時間,在高校內開展冰雪運動不僅能夠讓青年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更能將冰雪運動文化傳播到整個社會中,因此高校是冰雪運動推廣最好的根據地。將冰雪運動引進高校,對于增強我國冰雪運動實力、拓寬冰雪運動隊選材渠道,都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目前我國冰雪運動課程的開設高校主要集中于自然條件優越的北方地區,如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等地,開設課程的時間普遍在11月-次年1月,教學時間大概為1-2個月,我國高校普通本科生體育選修課課時非常有限,由于資金不足,開展冰雪運動課程的場地大多在室外,受冬季天氣惡劣和安全因素的影響,教學難以開展,不少高校只能將冰雪運動課程的課時減少或縮短,導致項目教學時間和質量不能達到要求。
以長春市為例(表1),吉林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吉林體育學院、長春大學、吉林警察學院這7所高校均沒有屬于本校的冰雪場館,其中除長春中醫藥大學外的六所學校都采用場館共享等方式為學生定期開放,且可供選擇的冰雪場館極少,如冰上項目集中于南嶺體育場一家,滑雪運動僅集中在周邊4家滑雪場,場館數量無法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在上述的學校中開設滑冰課的學校僅占57.1%,開設滑雪課的學校占85.7%,其中吉林體育學院是體育類院校,東北師范大學和長春師范大學是吉林市師范類大學知名度較高的學校,這兩類院校擁有一部分的教學資源,而綜合類院校在冰雪運動課程的開設上更是參差不齊,冰雪運動資源相對于體育類院校和師范類院校更加缺乏,冰雪運動課程開發不足,綜合類學校在我國高校中占比非常高,學生基數大,具有不可估量的開發潛力。這種現象并不是個例,在對沈陽市高校開展冰雪課的現狀調查中(表2),被隨機抽取的七所高校中僅有沈陽師范大學、沈陽大學、沈陽理工大學三所現在有開設冰雪項目,中國醫科大學、沈陽化工大學、沈陽工程學院曾經開設過冰雪教學,沈陽農業大學則沒有開設過冰雪課程。

表1 長春市部分高校冰雪運動場所調查表

表2 沈陽市部分高校冰雪運動課程開設情況調查表
在對高校冰雪課存在問題的調查中,86.7%的體育教師選擇了教學設施不完善一項,另有63.3%和60%的教師選擇了教學內容單一和教學方法落后[3]。沈陽的大部分高校受困于場地限制無法開展冰雪體育教學,且目前開設的冰雪運動項目也較為單一,主要以滑冰為主。在對長春市部分高校的35名體育教師開展的學歷調查中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僅占14.3%,擁有碩士學位的占54.3%,本科學歷占31.4%[4]。這顯示出我國高校從事冰雪體育教育的高端人才嚴重不足的現狀,缺乏高素質的教師使得現階段的高校體育教育不能夠滿足冰雪運動在高校推廣與普及的任務需要。
目前我國冰雪運動在高校推廣的現存問題如下:1)社會文化方面:我國的冰雪運動開展至今只有20年左右的歷史,社會認同度低,與北美、北歐國家相比受眾面較小,從事冰雪運動的就業人員占比非常低,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產業規模小等原因沒有形成社會氛圍,不利于冰雪運動的普及與推廣;2)資源設施方面:據調查結果顯示,約有60%的人認為運動場所數量的不足導致了他們愿意但是沒有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5]。場地、冰雪運動的器材等物質條件的不足,是推進冰雪活動進校園必須解決的難題。為了響應國家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號召,除了擁有優越自然條件的北方城市,一些南方地區也興建了人造雪場和冰場,但數量仍然很少,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場館建在高校。這些場館普遍面臨利用效率不高、功能不全的問題,且維護成本十分高昂,很多高校沒有足夠的資金建設自己的冰雪運動場館;3)師資力量方面:現階段學校體育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普及率高、容易出成績的項目上,對于冰雪運動關注較少,大部分體育教師沒有接觸或者極少接觸,冰雪運動對于年齡、身體和技術的要求也使得部分體育教師無法提供專業性的指導,雖然部分高校已經著手于冰雪運動教練的培養,但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推廣的需要;4)課程設置方面: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冰雪運動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課時少、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滿足學生想要了解和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的需求。
2017年1月和12月,國務院相繼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我國正式拉開了校企聯合培養的帷幕。“校企合作”的教育實施所體現的育人共同體,“工學結合”的教育內容所體現的人文與工具的融合,其本質是“知行合一”這一教育原則在現代教育上的應用[9]。校企聯合指的是由高校與相關企業協作,合理利用資源,通過多方位的合作共同推進冰雪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推廣。校企合作源于19世紀末德國的“雙元制”教育體制中,“雙元制”支撐著德國的職業教育,這一制度設計的實質是由國家立法支持,校企密切配合,培育優秀人才。隨后這一模式在英美等國興起并進一步得到完善,至今一直受到全球高校與企業的重視[6]。校企聯合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冰雪運動在高校推廣的現存問題,高校和企業可以在合作中發揮各自的優勢,企業通過提供冰雪運動場館和運動器材,在場館數量有限且參與冰雪運動花費較高的限制下,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并且參與到其中來。高校體育與社會接軌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結構,使高校體育教育內容進一步豐富,充分彌補傳統體育教育實踐性不足問題,促進高校體育改革[7]。同時校企聯合可以加速培養高質量冰雪運動產業從業者的進程,上課就是上班,學習也是工作,將實踐與課堂結合,既能增加教學內容,又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用一體化,從而培養出大量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經過正規教學、培訓、實踐的學生在畢業后流入人才市場,會使得冰雪運動商業市場更加規范化。未來冰雪設施的建設關鍵點并不僅僅是場館的數量,更多的是場館的利用率,如何經濟化的利用現有的體育設施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8]。校企聯合模式通過穩定可規劃的學生流量來減緩冰雪運動場館運營淡季對企業所帶來的沖擊,有效地提升了場館、設施的利用率。
高校和企業作為聯合培養模式的兩個主體,二者的力量缺一不可。在體系的構建中,不但要考慮高校能從中獲得哪些好處,更要考慮以經濟效益為主的企業能夠從中獲得什么,全面調動各方積極性,從而構建一個互利共贏的聯合培養模式。

圖一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1)政府方面:建議政府在推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時,應以政府為主導促進校企間的交流并達成合作協議,同時應出臺相應的規定以便明確職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做到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不執行的規定等于沒有;違法必究,堅決保障合作雙方的權利。根據可操作性、科學簡明性、導向性、整體性、簡潔性的原則,建立內部和外部的監督體系和清晰的有效性評價體系[10]。比如企業是否具有參與聯合培養模式的資質、培養的質量評價等。作為高校和企業的共同引導者,政府要制定激勵政策,提供一部分資金支持,同時給予參與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企業適當的稅務減免,提高企業積極性;
(2)企業方面: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中,企業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與培養方案的制定,為學生提供學習冰雪運動知識的條件和從事相關管理、教學活動的機會,也可以根據招聘中所需人才的要求選拔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學生成為企業的新生力量。在聯合培養期間,企業要對每一位參與聯合培養的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挑選專業技術強、思想平行端正、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參與教學,還應安排主要負責人對學生的學習、考勤、紀律等進行管理,同時對學生的人身安全負責。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學與用的結合中提高學生對冰雪運動的了解和運動技術,對于提供勞務的學生實習生要提供實習工資、商業保險等,并且按照規定與學生簽訂協議。應樹立起戰略眼光,著眼于未來的長期發展,才能實現校企合作的持久共贏。
(3)高校方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建立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高校在與企業達成合作前應充分考察企業是否滿足學校開展冰雪體育教學的需要,并且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合同,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實時調整培養方案,例如錯峰使用場館、淡季使用場館等,并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創新教學方式,共同組成教師團隊。在聯合培養期間為學生購買運動保險,保障學生人身安全,讓參與者和家長無后顧之憂。高校應該利用聯合培養模式把學與用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多方需求制定培養方案,例如調整體育課程設置,開設冰雪運動選修課,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其中,形成良好的參與氛圍;成績合格的學生可以作為企業員工參與到日常運營中,通過實訓盡快成為社會需要的、可以上崗的冰雪產業人才,提升就業機會等。在聯合培養中高校可向企業提供管理、技術上的服務,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等。
冰雪運動是體育運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僅在于促進學生身體健康,也在于推動我國冰雪運動產業的發展。采用校企聯合模式讓企業參與到冰雪運動在高校的普及與推廣中,不僅可以使高校擺脫缺少冰雪運動場館和運動裝備、師資力量不足的困境,也可以通過增加冰雪運動的參與人數、創造良好的冰雪運動社會氛圍、擴大知名度等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同時通過學用一體化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應變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加速我國冰雪運動人才的培養的進程。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優勢十分顯著,但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政府、高校、企業三方緊密合作、面向一線、制度與經濟效益結合,才能達到在高校中普及、推廣冰雪運動和使得我國冰雪運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