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楓, 藍益鵬
(沈陽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70)
數控機床直線電機直接驅動系統,與傳統驅動系統不同,省掉了中間傳動環節,具有運動慣量小,結構簡單,高精度和高速度等優點。但是運動部件與導軌之間的摩擦問題依然存在,影響直線伺服系統的性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用磁懸浮電勵磁直線同步電機(EELSM),消除摩擦對系統的影響,從根本上改善系統的性能[1-3]。EELSM水平方向上產生電磁推力驅動平臺直線運動,垂直方向產生可控懸浮力使平臺懸浮于導軌上,實現無摩擦進給[4]。由于EELSM系統省掉了中間傳動環節,端部效應等不確定擾動會直接作用在直線電機上,對系統性能影響更加顯著,控制變得困難。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控制方法提高系統的魯棒性受到廣泛關注。
目前,直線電機控制系統中,PI控制器仍然占有主要地位,其原理是“基于誤差反饋來消除誤差”。針對PI控制存在“快速性”和“超調”的矛盾問題,1998年韓京清[5]提出自抗擾控制(ADRC)。多年來對ADRC研究已取得豐碩的成果。文獻[6]針對線性擴張狀態觀測器的估計能力和閉環系統的穩定性問題分析,論證構造出適合的線性擴張觀測器可使估計誤差趨于零。文獻[7-8]從頻域分析方法入手,基于頻帶特性曲線,提出一種新的非線性ADRC參數整定公式,簡化了非線性擴張觀測器參數整定。文獻[9]對ADRC的原理進行系統性地理論分析,進一步論證參數對系統穩定性及性能的影響,闡述了ADRC所蘊含的思想。文獻[10-11]設計速度環ADRC,通過試驗證明當負載變化時,電機轉速仍可以穩定。文獻[12]提出一種二階NLADRC實現位置和速度的復合控制,簡化了伺服系統的調試過程且提高了系統動態響應速度。
綜上所述,NLADRC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更強的抗擾能力,其控制效果與非線性函數選取、參數調整大小有直接關系。本文針對EELSM數學模型的特點,設計了三階NLADRC,并對其抗擾原理進行研究。通過對比和分析非線性函數參數變化對系統性能的影響,歸納和揭示出參數的物理意義及其整定方向。最后通過仿真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三階NLADRC控制對EELSM懸浮系統有很好地抑制非線性因素和內外擾動的效果。
本文選取EELSM磁懸浮進給平臺如圖1所示,由EELSM、平臺基座、輔助導軌、電渦流傳感器、運動平臺、光柵尺組成。

圖1 EELSM磁懸浮進給平臺結構圖
EELSM懸浮系統驅動原理:電樞繞組通入三相電流,會在氣隙中產生水平方向的行波磁場。勵磁繞組中通入直流電流,會在氣隙中產生勵磁磁場。行波磁場與勵磁磁場相互作用產生電磁推力,推動平臺直線運動。垂直方向上,勵磁磁場與動子鐵心之間產生磁懸浮力與懸浮平臺重力相等時,實現平臺穩定懸浮[13]。根據此原理推導出垂直方向的狀態方程。
EELSM磁懸浮系統在dq軸系下的數學模型[14]如下。
電壓方程:
(1)
(2)
(3)
式中:ud、uq、id、iq為dq軸系下的電壓與電流;uf與if為勵磁電壓和勵磁電流;Rs與Rf為推力繞組的電阻和勵磁繞組;τ為電機的極距;v為電機運行速度。
磁鏈方程:
ψd=id(Lmd+Lσ)+ifLmd
(4)
ψq=iq(Lmq+Lσ)
(5)
ψf=if(Lmd+Lσf)+idLmd
(6)
式中:ψd、ψq為dq軸系下的磁鏈;ψf為勵磁磁鏈;Lmd、Lmq為d、q軸主電感;Lσ為推力繞組的漏電感;Lσf為勵磁繞組的漏電感。
采用id=0的矢量控制方式,得到電機的懸浮力方程:
(7)
式中:Z為懸浮高度。
(8)
式中:Fy1是Fy中第2項當作擾動處理后的磁懸浮力。
懸浮方向的運動方程:


(10)
式中:k為磁懸浮系數,數值為5.659×10-6。
以此完成數學模型構建,將其中不確定性因素視為擾動處理。
針對EELSM系統存在非線性以及不確定性擾動的特點,本文采用三階NLADRC控制器,控制其懸浮高度,所采用標準型為串聯積分型(并非實際結構)。總擾動除了包括實際結構與標準型結構的差別外,還包括系統中不確定因素以及內外擾動[15]。圖2為本文設計的基于NLADRC控制的EELSM懸浮系統原理框圖。虛線框內為三階NLADRC控制器,分別由跟蹤微分器(TD)、擴張狀態觀測器(ESO)以及非線性狀態誤差反饋控制律(NLSEF)組成。

圖2 EELSM磁懸浮ADRC結構圖
對于初始狀態,誤差過大會導致控制量過大進而對系統有沖擊影響,可以利用TD在系統輸入前安排過度過程,消除超調的同時保證快速性,并且給出輸入給定值的近似微分信號。
根據推導出狀態方程選取最速跟蹤微分器表達式為
(11)
式(11)非線性TD采用的fhan函數形式。其表達式如下:
式中:e為輸入信號與跟蹤信號的誤差;h為采樣周期;參數r為決定跟蹤速度的因子。
為了消除進入穩態時出現超調現象,將最速跟蹤微分器fhan(e,x2,r,h)函數中的h換成h0,只要取h0為適當大于h的參數就會消除超調現象[16]。
通過仿真實驗可知,h0的大小影響跟蹤微分器的響應快慢,當參數r不變時,改變h0大小來跟蹤響應快慢的變化,如圖3所示。

圖3 h0不同時跟蹤曲線
由圖3可知,給定值為2.5×10-3m時,不同的h0過度時間不同,當h0為2、3、4時,過度時間分別為0.517、0.839、1.122 s,由此可見h0值越小響應速度越快。
非線性ESO通過對系統輸入量與輸出量測量進而確定內部各狀態量,測出系統被施加的總擾動,再通過控制器進行擾動補償,使系統穩定。
要實現我國山區玉米的高產栽培,首先需要對玉米種子和山區種植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充分結合山區的氣候因素和環境因素,選擇合適的種子進行推廣,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個地區的土壤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需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等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并針對性的采用科學的種植方法。例如可以采取輪作等方式來有效的提升玉米產量,同時不斷的改良土壤,從而更好的提升農戶的經濟收入。

(13)
則對應的擴張狀態觀測器:
(14)

(15)
式中:α為冪次;δ為線性區間。fal函數在原點附近為線性的連續冪次函數。
在式(10)中g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了觀測未知擾動,需要將已知部分放進擴張狀態觀測器中。最終建立的懸浮方向上的三階擴張狀態觀測器為
(16)
式中:β01、β02、β03、a、δ、b0為系統可調參數;z3為系統中被擴張的狀態觀測量。
式(17)中e1和e2是TD的輸出與ESO的輸出之間的誤差,通過e1和e2計算誤差反饋控制量u0,其中k1、k2為可調參數,然后通過ESO觀測出總擾動進行補償,得到最終的控制量u,實現被控對象的反饋線性化,得出NLSEF的數學模型:
(17)
對式(15)作如下變換[18]:
(18)
此時fe(t)與fe1(t)是式λ(e)與誤差e乘積。參數α與δ分別對系統有影響,兩者之間又相互關聯。分析δ的影響,當α=0.5時不同的δ值函數輸出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δ不同時λ(e)函數變化曲線
由圖4可知,當α=0.5時,δ越小其線性階段越小,誤差越小時函數λ(e)值就越大,但是δ取值過小,增益會過大造成系統不穩定。δ取值過大顯示不出非線性的優勢。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具體的系統選取合適的線性區間,本文對EELSM懸浮系統驗證,δ取值范圍在0.000 1~0.005之間線性區間最好。
當α=0.5,δ=0.001時,λ(e)函數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λ(e)函數曲線
當誤差值在δ區間內,函數輸出為線性恒定值,此時表現為“小誤差大增益”;當誤差大于δ區間時,隨著誤差的增大增益逐漸減小,表現為“大誤差小增益”。
α值同樣影響系統性能,當δ=0.001時,不同的α值λ(e)函數曲線如圖6所示。

圖6 α不同時λ(e)函數變化曲線
由圖6可知,α值越小,函數λ(e)的恒值越大,非線性的“大誤差,小增益;小誤差,大增益”特性越明顯。但是當α取值過小會導致控制量高頻振顫,取值過大會影響誤差衰減性能以及抗擾能力。本文選擇α為0.25和0.5。
由于ADRC需要整定的參數比較多,式(16)中控制增益b0整定可按照模型計算得出,也可試湊整定,已有研究表明總擾動中就包含控制增益b0的不確定性,b0也具有較強的魯棒性,可大范圍調節而不會引起系統的不穩定[8]。
本文通過模型計算得出b0=0.1。采用仿真試驗得到β01=6 000,β02=200,β03=10 000,k1=20 000,k2=1 600。對控制系統進行計算機仿真,電流環采用PI控制,位置環采用NLADRC控制,與PI控制算法進行對比。
分3種情況對EELSM懸浮系統進行分析:
(1) EELSM的起動性能。圖7為起動時PI控制與ADRC對比下懸浮氣隙高度響應曲線。采用PI控制的系統,響應過程無超調,約0.12 s達到給定的磁懸浮氣隙高度,但存在穩態誤差,調節時間長。采用ADRC的系統,響應過程無超調,約0.053 s達到給定氣隙高度,無穩態誤差,調節時間短。因而ADRC控制比PI控制響應速度快,性能優越。

圖7 起動時磁懸浮氣隙高度響應曲線
(2) EELSM系統對負載擾動的抑制能力。系統穩定時,在0.3 s加上f=20 N的負載擾動,在0.6 s時卸掉負載。圖8、圖9分別是加入負載擾動后PI控制與ADRC對比下磁懸浮氣隙高度響應曲線和勵磁電流響應曲線。采用PI控制時,加入擾動后,動態降落為4.32×10-5m,恢復到給定值時間為0.2 s。采用ADRC系統動態降落為7×10-6m,恢復時間為0.05 s。說明ADRC的系統抗干擾能力強,對外界擾動不靈敏,在加入擾動后的穩態誤差為0,反映了系統具有良好的擾動抑制能力。

圖8 加入擾動時磁懸浮氣隙高度響應曲線

圖9 加入擾動時勵磁電流響應曲線
(3) EELSM系統對直線電機特有端部效應的抑制能力。采用正弦函數f=15sin(20t)N模擬端部效應。圖10為正弦擾動下的氣隙高度響應曲線。采用PI控制時,加入正弦擾動后,波形波動劇烈抗干擾能力差。采用ADRC的系統沒有明顯的波動,抗擾能力優于PI。

圖10 正弦擾動下磁懸浮氣隙高度響應曲線
(1) 分析EELSM磁懸浮系統的結構以及運行機理,構建電壓方程、運動方程,以及系統狀態方程,將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視為擾動處理。
(2) 設計三階NLADRC控制器。選取最速跟蹤微分器,對給定信號進行跟蹤濾波的同時給出微分信號,然后,通過構建的狀態方程,設計三階非線性擴張狀態觀測器,最后,構建出合適的非線性狀態誤差反饋律。分析NLADRC中的非線性函數fal的參數整定方向和規律。
(3) 通過對控制系統的計算機仿真,與PI控制器對比,三階NLADRC應用于EELSM磁懸浮系統的抗擾性、穩定性和響應的快速性均具有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