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森 張思敏
摘要: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圍繞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城市群應運而生。本文以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部分城市為調研對象,通過調研梳理出該地區在滅火救援一體化發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促進該地區滅火救援一體化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城市群;滅火救援
2019年5月13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審議通過,明確了上海、江蘇、浙江(以下簡稱“三地”)增強一體化意識,加強各領域互動合作。《綱要》提出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風險防控標準體系和規劃體系,健全區域性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完善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專項預案,加強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應急演練,推進重點城市和都市圈防災減災救災一體化、同城化。消防救援作為公共安全風險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快速建設和發展趨勢對于建立與長三角相匹配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加強救援合作、提升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調研與嘉興市相鄰的上海、江蘇部分城市在滅火救援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進一步對滅火救援機制一體化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一、滅火救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滅火救援調度存在漏洞
接壤地區較多,由于受通信行政管轄所限,日常接警中,接壤處的警情會出現按照行政管轄接警的問題。通過實地測試,在獨山港鎮白沙灣油庫附近報警,因行政區域屬于平湖市,出動力量為該地區消防站(該區域兩個消防站距離該處距離分別為34公里和7公里),而距離該地1.2公里的金山區緯九消防站受限于跨行政區域,不能第一時間出動處置。第一接警單位是行政區域劃分而非地理區域就近接警,未滿足就近調派原則。同時在接警調度上沒有建立聯動調度機制,如果通過電話溝通形式再次調度,可能會因為跨總隊、跨支隊調動而影響了滅火救援的快速性。
(二)滅火救援裝備建設不同步
三地消防救援隊伍裝備建設不同步,在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未形成統一建設規劃,在裝備建設上受地區經濟因素影響差異性較大。在裝備配備上不同型現象依然存在,上海消防救援隊伍的供水干線普遍使用90mm水帶,而江蘇、浙江消防救援隊伍普遍使用80mm水帶,從水帶接口上看三地目前接口形式也不同,從調研情況看,交界地區消防救援站、專職消防隊雖然配備了轉換接口,但與實戰需求還有差距。
(三)滅火救援互聯互通存在短板
三地目前通信對講普遍采用PDT數字集群對講,但三地因基站品牌、型號等問題存在物理隔離;使用的公網對講機品牌不同,平臺間難以打通。目前僅能依靠手機或一方提供對講機的形式彌補,在雙方調集力量較多時,指揮員、戰斗班長間信息難以互通,同時因無線電管理局對講機規劃頻點不同,救援現場統一的對講機三級組網也存在較大困難。
(四)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不同步
三地政府專職消防隊管理模式不同。受工作壓力、薪資待遇、社會保障等因素制約,政府專職消防隊員流動性較大,江蘇、浙江兩地政府專職消防員經常會流動到上海。三地在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上依然存在差距,特別是在接壤地區鎮與鎮之間的專職消防隊日常聯勤聯訓開展較少。受地方政策影響,在隊伍實戰能力建設上,上海、江蘇兩地政府專職消防隊在管理上基本上以消防救援隊伍管理為主,在初戰控火能力、搶險救援能力水平上高于浙江。
(五)滅火救援人才隊伍建設與超大城市群不匹配
三地在全國人才隊伍建設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是在滅火救援人才骨干的儲備、培養、交流等方面與實際政治、經濟地位不成正比。雖然三地消防救援隊伍日常有交流,但未形成固定統一的人才交流、培養模式,人才相互交流開展不夠廣泛和深入。三地新消防員招錄上仍然存在招錄數量不足的現實問題,一專多能的復合人才嚴重短缺,承擔特殊任務的拔尖人才較少。
二、構建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滅火救援聯動機制構想
(一)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聯席機制
上海青浦、金山,江蘇蘇州,浙江嘉興消防救援隊伍應牢牢抓住打造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這個“牛鼻子”,結合轄區特點,針對消防規劃、基礎設施、勤務機制等方面協同發展,補短板強基礎。建立具有長三角地區特色的滅火救援勤務機制,定期組織聯席會議,通過1~2年的時間,打破行政管轄,解決頂層瓶頸問題,促進消防救援工作協同發展。
(二)建立勤務聯動機制
上海青浦、金山,江蘇蘇州,浙江嘉興消防救援隊伍在依托本地指揮中心基礎上,結合實戰指揮平臺建設建立跨區域應急救援指揮平臺,推動消防勤務“一鍵式”聯動,整合滅火救援力量,充分發揮區域消防力量優勢,優化勤務統籌、指揮協同、力量配置、任務遂行等,實現就近調派救援力量。打通現有實戰指揮平臺端口,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互聯互通實現消防管理信息和接處警平臺數據互聯互通,確保對滅火救援現場信息化支撐,同時可建立一套應急救援綜合信息數據庫,及時更新信息資源,確保對災害現場偵察裝備、指揮機構、作戰平臺進行無縫連接。
(三)加強聯合訓練和業務交流
打破行政區域束縛,搭建聯絡機構,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背景,建立一體化發展辦公室,搭建方便快捷的交流平臺,擴大溝通協調工作參與面。建立跨區域熟悉演練制度,定期組織開展跨區域熟悉訓練、聯合實戰演練,編制聯合救援預案,明確各類事故的響應等級、力量編成等內容。固化學習交流機制,在聯席會議基礎上結合災害事故特點每年開展一次戰例研討班、聯合演練。
(四)著力解決車輛裝備兼容互通問題
上海青浦、金山,江蘇蘇州,浙江嘉興消防救援隊伍應結合各地車輛裝備實際情況,在后勤器材裝備采購配備上建立相通的裝備配備標準,解決規格型號兼容問題。專業隊裝備配備應結合相鄰轄區災害事故特點,組建總隊級跨區域增援編隊,配備與該區域災害事故特點相關的大功率泡沫水罐車、多功能消防機器人等專業特種車輛、裝備,達到資源共享。
(五)協同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
要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專門的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管理機構,強化組織管理,規范隊伍管理,積極爭取隊員待遇保障標準穩步增長,切實提升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的管理水平和實戰能力。努力形成“覆蓋城鄉、專兼結合、防消聯勤、管滅并重”的多種形式消防力量格局,建立起與長三角協同發展相適應的消防力量體系。
(六)夯實基礎設施規劃
要在規劃上下功夫,強化科學論證。各地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研究未來5~10年內經濟社會發展對消防安全的新需求,緊緊圍繞城鎮化、產業化、園區化、國際大通道等重點領域、核心環節,從隊站、裝備、消防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出發,整體規劃,制定計劃逐年落實。
(七)推進滅火救援人才培養交流機制
科學合理推進滅火救援人才隊伍培養,完善人才培養交流機制。依托本區域的地方院校、科研院所采用在職、脫產的形式,選派專業素質較好人員接受長期或短期培訓,以彌補相關專業知識結構的不足,從而從個體方面提高綜合素質,進而完善整體知識結構,通過學術交流、研究促進專業人才層次的不斷提升,加快推進滅火救援人才培養交流。
(八)建立一體化區域資源共享
整合區域消防公共資源,打破行政劃分,構建融浙、融滬、融蘇滅火救援力量體系,組建區域編隊,最大化實現作戰力量一體化。可依托嘉興市消防救援支隊訓練與保障基地,借助長三角研究院、嘉興學院、上海消防研究所等單位優勢資源,建立“需求—研究—生產—應用”的生態鏈。
參考文獻:
[1]伍和員.消防指揮員滅火指揮要訣[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羅永強,楊國宏.石油化工事故滅火救援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
[3]李建華.滅火戰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