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摘要: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綜合交通工具運輸體系中的骨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集成了計算機技術、能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鋅合金材料等多種高新技術于一身的高速鐵路的產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變革。到2020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達3.79萬公里,位列世界第一。由于鐵路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投入運用,加之新規章、新標準的陸續出臺實施,給高速鐵路動車組列車應急救援工作也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現結合本人工作經歷,談一些淺顯的認識,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速鐵路;動車組列車;火災特點;處置要點
目前,國際鐵路聯盟對高速列車的定義是在既有線上運行速度超過200km/h和新建線上運行速度超過250km/h的列車。高速列車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風險。由于其運行速度快、列車最小追蹤間隔短、編組列車運輸量大等因素疊加,一旦發生事故,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還可能導致整個高鐵路網運行中斷,大量旅客滯留,極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快速有效處置高速動車組事故已然成為一項全新課題。本文將圍繞高速動車組火災事故的處置進行探討。
一、動車組列車分類
(一)按速度等級分類。運行速度在200km/h以上的稱為高速動車組或高速列車;在160km/h至200km/h之間的稱為快速動車組或快速列車;在160km/h以下的稱為普通動車組或普通列車。
(二)按動力類型分類。可分為電力動車組和內燃動車組。
(三)按動力配置分類。可分為動力集中型和動力分散型。
(四)按列車車型分類。可分為CRH系列和諧號動車組、CR系列復興號動車組和CJ系列城際動車組。
二、動車組列車車身特點
(一)車體材質。主要采用鋁合金和不銹鋼作為車體材料,以鋁合金車體居多,厚度3~5cm,熔點約660℃,多采用雙殼結構,截面剛度高、強度大。
(二)內部構造。車廂內部為客艙,頂部和側面夾層鋪設電器線路,安裝通風、空調、照明、探測器和控制器等設備及管路;下部為設備艙,安裝牽引變壓器、蓄電池、動力裝置、空壓機和其他服務輔助設備,多為左右對稱布置。
(三)應急車窗。每節車廂有4個應急車窗,對稱分布,車窗上部中間區域設有紅色敲擊點,使用安全錘在車內車外均可敲碎玻璃。
(四)電力系統。電力由軌道上方接觸網供給,輸送的為25kV、50Hz單向工頻交流電,經二/七節車廂變壓器轉換為3kV、380V、220V和110V,分配至不同系統使用。車廂設備艙有4組蓄電池,可維持應急用電2h。
(五)防火設計及消防器材配備。車廂使用的所有材料防火等級均達到A2以上。整列車設有消防聯動控制系統,以及手動火災報警系統、火災警報器和應急廣播。每節車廂為一個獨立防火分區,防火端門耐火極限15min,斷電情況下可手動開啟或關閉。車廂門在斷電情況下,內外均可手動開啟。每節車廂兩端均設有5kg干粉、水基滅火器各2個。
三、火災特點及危害性
(一)突發性強,條件受限,滅火救援效率低。站點間距大,沿線地勢、環境復雜,絕大多數路段不通公路,采用封閉式管理,消防力量難以抵近,且城鎮以外軌道沿線水源匱乏,取水難度大。
(二)火點隱蔽,不易發現,初期處置難度大。易發生火災的部位主要是設備艙的變壓器、變流器、蓄電池和客艙夾層的電器線路,起火初期很難發現火點。
(三)布局緊湊,人員密集,營救疏散任務重。火災狀態下易造成逃生人員擁擠,甚至踩踏傷人;且軌道線路一般為高架路橋,疏散路徑不暢。
(四)高壓帶電,危及安全,滅火措施難選擇。接觸網電壓高達25kV,2次側繞組電壓1.65kV,輔助繞組電壓也高達400V,斷電前基本無法使用水系滅火劑。
(五)車體密閉,材質堅固,切割破拆難度大。車體為一體式高強度鋁合金車廂,采用雙層防爆鋼化玻璃,材質堅硬、結構牢固,常規破拆器材難以進行有效切割破拆。
四、處置措施及對策要點
本節主要從區別于其他火災事故處置措施及對策的方面進行探討,提供非常必要的建議。
(一)接警調度
首次接警時即應詢問清楚事故的所有關聯情況,適時回撥詢情;并協調鐵路調度指揮中心,啟動應急聯動預案,掌握列車停靠位置情況。
(二)途中指揮
指揮員應多方了解與作戰相關聯情況,草擬作戰計劃;協調鐵路部門區域性關閉并確認接觸網斷電;確認技術人員是否對蓄電池組、電容器等進行接地放電,時間不少于20min;確認作戰力量行進路線、方式和抵達預估時間。
(三)力量集結
屬地力量應優先選擇公路抵近事故現場;也可視情況協調搭乘鐵路救援機車趕赴現場;條件允許時,可視情提請調用軍、警、民直升機投送救援力量。
(四)現場偵察
初戰偵察即應繪制簡易指揮圖,標注列車受損部位、起火點和人員被困、聚集等情況;重點了解電力系統斷電、放電情況;向隨車乘務組重點關鍵人詢問情況;并在確認事故區間接觸網已經斷電后再抵近全面偵察。
(五)現場警戒
現場警戒應由政府和鐵路部門統一組織;對上、下行鐵路軌道應設置警戒觀察哨,根據行駛速度確定緊急制動距離,分段管控。
(六)人員營救
列車仍處運行狀態時,應電話指揮乘務組疏散人員至相對安全的車廂,且應盡量保證人員左右均衡;當乘客較多時,列車停穩后可擊碎應急窗,輔助疏散;消防救援力量到場時,應從起火車廂開始向兩端逐節搜救,檢查過的車廂應確保防火端門關閉。破拆車體救人時,應優先選用空氣等離子切割機、氧焊、乙炔焊等設備并輔以水霧掩護。已疏散人員應盡快引導至遠離鐵路線路的安全地帶。
(七)滅火行動
動車組列車斷電前不得利用水基滅火劑全面實施火災撲救,必須經專業技術人員確認和漏電探測設備檢測后,方可使用A類泡沫、開花或噴霧射流滅火。滅火時車廂門左右兩側全部開啟有助于排煙散熱,防止蔓延;除起火車廂,其他車廂客艙的防火端門應全部處于關閉狀態。
客艙內的火勢優選A類壓縮空氣泡沫或霧狀射流滅火,火勢較小時也可使用手提式滅火器。客艙內火勢位于夾層內部時,應在水槍掩護下實施破拆滅火,直攻火點,避免盲目射水。為防止客艙內火勢蔓延至設備艙,應打開起火車廂設備艙兩側的所有裙板,并有效設防。
設備艙發生火災時,應根據起火部位和設備正確選用滅火劑。變壓器應首選B類泡沫滅火劑滅火;其他設備選擇水、干粉、A類壓縮空氣泡沫等滅火劑滅火;蓄電池明火熄滅后,應持續冷卻1h以上;若起火部位隱蔽,難以直擊火點,可在多數封板處于關閉狀態下,灌注高倍數泡沫滅火。
(八)火場供水
列車停靠車站時,應有效占據和使用市政消防水源、天然水源或車站內部的消防水池。供水線路盡可能避免跨越鐵軌,必須跨越時優先選擇從鐵軌底部穿越,或協調鐵路部門對所涉鐵軌進行運行管制。
列車停靠在兩個車站運行區間時,應根據水源、道路和地勢等情況靈活確定供水方式。
(九)清理移交
移交前應清查列車燃燒部位,肅清隱蔽處燃燒火點,必要時對著火部位進行深入破拆,徹底清除殘火;對旅客遺留的行李物品和列車上的其他轉移物資應集中收管,統一向鐵路和公安部門移交,規范移交手續。移交時應提示鐵路部門做好現場監護,必要時安排消防救援力量留守。
五、結語
本文雖然對高速動車組列車的分類、車身特點、火災特點及危害性、處置措施及對策要點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但是由于高速動車組列車事故的應急救援仍屬于一項新的課題,筆者的研究難免不夠深入,權當拋磚引玉,供所有應急救援人員參考使用。
參考文獻:
[1]佟立本.鐵道概論(第七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
[2]程學慶.高鐵應急救援管理及預案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
[3]中國鐵路總公司編.高速動車組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
[4]孔慶春.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第二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
[5]邱成.動車組輔助電氣系統與設備[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6]吳作偉,丁莉芬.動車組車體機構與車內設備[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7]羅一童.中國火車大圖集(動車組分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