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琳

從一年級入學起,我就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從學生的坐姿、書寫姿勢、上課舉手發(fā)言習慣到站隊出操、中餐等,都有一套規(guī)范的動作。孩子們記性好忘性大,我一有空就像唐僧念經(jīng)一樣反復跟學生強調紀律、安全、衛(wèi)生等,想讓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形成條件反射。時間一長,學生的確形成條件反射了,可是,一旦老師不在場,他們就“忘乎所以”了。
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直到有一次,我在調試直播設備時,不小心將班上學生的動態(tài)投射到了大屏幕上。剛開始,學生覺得很稀奇,嘰嘰喳喳地指著屏幕相互說話。過了一會兒,學生漸漸地安靜下來,坐姿也端正了。課后,我詢問了幾個孩子,他們說看見自己斜扭著的坐姿在大屏幕上很難看。我突然想起了“照鏡子,正衣冠”的作用。
“照鏡子”
從第二天開始,我不再“念經(jīng)”,只是把學生的方方面面都拍下來。我將教室全貌、個別學生的抽屜桌面以及教室的小角落都拍下來,在班會課時投影在大屏幕上,讓全班同學各抒己見。
師:大家仔細看一看我們班下課時的樣子,有什么想法嗎?
生1:教室里亂糟糟的,很難看。
生2:地面上有垃圾,特別是第一組。
生3:有的同學桌面沒有清理干凈,書本、鉛筆、橡皮擺了一桌子。
生4:有的同學的板凳和桌子都是歪的。
生5:是的,桌椅歪歪扭扭的,像一條蛇。
生6:我發(fā)現(xiàn)小畢、小胡、小姜等幾個同學的桌面和附近地面都很干凈。可是周圍同學的桌面不整齊、地面不干凈,還是不好看。
師:大家都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看出了我們班這么多問題。教室是我們的家,我們能讓它不整齊、不干凈嗎?
生(齊聲):不行!
教師平時一直在強調的規(guī)則,學生在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卻沒有深刻的感受。“照鏡子”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直觀地發(fā)現(xiàn)問題,從平時只看見局部到看清楚整體。看到的比聽到的更讓人印象深刻,直觀地“照鏡子”式的反思比老師的“和尚念經(jīng)”管用。
觀后“議一議”
師:大家想一想這些問題是怎么形成的?我們該怎么解決呢?先說一說地面衛(wèi)生問題。
生1:有的同學把用過的紙放在桌子上,這樣很容易掉下來,用完的紙應該直接丟進垃圾桶。
生2:有的同學喜歡撕紙,碎紙片掉到地上很難清理,要改掉撕紙的壞習慣。
生3:很多同學覺得地上的紙不是自己丟的,所以就不管,我覺得,不管是誰丟的,只要看見了,都應該撿起來,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教室。
師:說得真好!教室就像我們的家,我們每個人都要維護它,大家只需要動動手就能為班級盡一份力。
師:那桌面衛(wèi)生和桌椅擺放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生4:我覺得,有的同學一下課就想著出去玩耍,什么都不顧。特別是小劉同學,從不收拾學具,一下課就跑出去了。
小劉:我一聽到下課鈴就想出去,總是忘記收拾學具,下次我會記住的!
師:像小劉這樣健忘的同學怎么辦?
生5:同桌可以一下課就提醒他,先把書本學具放好了再出去玩。
生6:小組長也能提醒組員。
師: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還可以發(fā)揮小組的模范帶頭作用。這些建議真好!那么,桌子板凳不整齊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生6:老師,可以讓桌子腳對齊地磚上的線。
師:每個桌子要怎樣對線呢?
生6:第2組和第3組同學的桌子要對這條地磚線。
師:需要對線的同學知道怎樣對了吧。什么時間對桌子呢?
生7:上課不能對桌子,會影響老師講課,可以下課對好桌子再休息。
生8:還有一點,有的同學的飯盒袋太大,來來往往經(jīng)常撞到,桌子就會歪。
師:嗯,飯盒袋的問題也要想一想。我們班有51人,教室空間有限。有的同學將飯盒袋平放,掛在桌子旁邊減少了同學們活動的空間,建議大家?guī)жQ立的袋子裝飯盒。
大家齊想“改一改”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群策群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我和他們一起擬訂規(guī)則:
1. 下課鈴響后,同桌互相提醒整理桌面,把桌子對齊,小組長檢查組內(nèi)桌面衛(wèi)生和桌椅擺放情況。上課預備鈴響起時,全班同學一邊背《經(jīng)典誦讀》,一邊檢查桌子是否整齊。
2. 不管是誰,看見教室里有紙屑和垃圾都要主動清理干凈。
3. 值日生每一節(jié)課課間檢查教室衛(wèi)生,提醒同學保持座位周邊的衛(wèi)生。
4. 學生離開座位時要及時插好板凳,值日生負責提醒并督促。
5. 統(tǒng)一飯盒袋大小。
師:這都是同學們自己想出來的,大家能遵守嗎?
生(齊):能!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反思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讓學生經(jīng)歷“照鏡子、議一議、改一改”的過程。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沃土,班主任要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面對班級出現(xiàn)的問題,班主任要及時出謀劃策。這次“照鏡子”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管理班級的積極性,我結合學生的建議,在班內(nèi)實行“分級管理制”。
一級管理:5名值日班長,負責一周全班各項工作的監(jiān)督總結。
二級管理:小組長,分管本組的學習和衛(wèi)生。
三級管理:各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科任教師的工作。
四級管理:負責班內(nèi)某一項工作,如“中餐管理”“發(fā)牛奶”“發(fā)畫報”“關燈”“眼保操”“大課間”等。
把班內(nèi)的工作分配到個人,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也鍛煉了學生,還形成了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班風。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大興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