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民

走進鐵嶺市昌圖縣金家鎮黃酒館村,處處是“村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美麗景象。可在2003年以前,這里曾是全縣重點扶貧幫困對象,村里外債一度高達300多萬元,被貼上了“深度貧困”“班子渙散”“經濟效益差”等標簽。2003年9月,新一屆黨總支班子成立了,一切變化都從那時開始。
由弱變強,發揮頭雁作用。黨組織如果沒有戰斗力,村干部在群眾心里就沒有威信。團結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村黨總支堅持以大局為重,堅信團結就有戰斗力。村里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村級重大事務全部實行“四議一審兩公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村黨總支對全村黨員實行積分量化考核管理,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了“講奉獻、比貢獻”活動,真正讓黨員身份在群眾身邊亮起來,讓黨員作用在基層展現出來。
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體系。經過研究,村黨總支確定了“黨建領航、村社合一、富民強村、厚植基礎”的發展思路,以打造“現代循環生態農業”產業鏈為方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2018年,村黨總支整合560萬元資金(其中省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0萬元,村黨員干部入股資金200萬元,農民入股資金160萬元),成立了昌圖縣綠色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以“村社合一”為主體,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依附”產業、深加工產業四大產業體系,構建了農田作物喂養、牲畜糞便漚肥、農家肥料還田、產品深加工的循環經濟模式。2020年,四大產業體系創收額達350萬元。
黨建引領,夯實經濟基礎。為促進產業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村黨總支不斷研究創新管理機制,逐步形成“黨建+”模式。一是“黨建+合作社”:將黨支部建立在合作社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二是“黨建+人才”:組建“村社合一”的管理隊伍,聘請各科研院所的種養專家團隊作為合作社技術顧問,使合作社在生產運營中提升效益降低風險。三是“黨建+銷售”:自2018年起,黃酒館村打破傳統線下銷售模式,進行線上銷售,合作社生產的土特產品、有機肥料、花卉、黏豆包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惠及民生,共享發展成果。村集體經濟壯大了,農民的腰包鼓了,惠民之路越走越寬。村黨總支圍繞落實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強化村級事務管理體系。黃酒館村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60萬元,吸納全鎮精準扶貧戶1167人入股合作社,每年產業分紅達16萬元。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計用工500余人,每人年均增收5000元。黃酒館村還加強宜居建設,先后修建鄉村院墻1000米,鋪設村級水泥道路750米,修建村一站式服務大廳……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成果。
(作者單位:昌圖縣金家鎮黃酒館村黨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