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最近,筆者在與一位朋友閑談時,聽其“吐槽”起一名“好好先生”:但凡單位“一把手”說的話,回答只有“好好好、對對對”,不假思索、不會質疑,即便有時明知領導考慮不充分、決策不科學,也一味迎合、不提建議,在向下傳達時更是以“這都是領導定的”為名,把矛盾問題都轉嫁到領導頭上。
“好好先生”,源自《世說新語》:“后漢司馬征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后世據此引申出成語“好好先生”,指的就是那些奉行明哲保身、不辨是非處世哲學的人。
其實,在一些單位,不時能看到“好好先生”的身影——對領導搞無條件“尊重”,對同級別同事一貫“奉承”,對下屬是非不辨、一味“包容”。
可以說,“好好先生”的本質是利己主義,看似“老好人”實則“老害人”——對工作,遇到原則問題,用“一團和氣”代替直言不諱,必然會掩蓋一些矛盾和問題;對同事,遇到是非問題,用“好人主義”代替直面批評,勢必縱容其在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說到底,“好好先生”就是私心雜念作祟,既愛惜羽毛、怕得罪人,又企圖通過阿諛奉承來籠絡人心、贏得賞識,但這無疑是對自己、對同志、對黨的事業的嚴重不負責任。
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重要講話時對“好好先生”的批評一針見血:“對共產黨人來說,‘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義的人,沒有公心、只有私心,沒有正氣、只有俗氣,好的是自己,壞的是風氣、是事業。”
顯而易見,一個“好好先生”盛行的單位,注定風氣不正;一個充斥著“老好人”的地方,注定不會有良好的政治生態。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在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前進的道路上,既需要上下同心、團結一致,更需要敢于直言、善于批評、勇于斗爭。
共產黨人講黨性、講原則,就要講斗爭,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能含糊,在大是大非面前決不能退讓。面對問題和矛盾,不能當唯唯諾諾、見風使舵的“好好先生”,而要敢于“唱黑臉”、敢于亮劍。唯有如此,才是對自己、對同志負責,對黨忠誠盡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
顯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趨勢下,容不得“好好先生”。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做人不做“老好人”,遇事不做“太平官”,見勢不做“跟風草”,方能以“一身正氣”戰勝“歪風邪氣”;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更應以身作則,帶頭堅持原則,把那些敢于動真碰硬、敢抓敢管的人選出來、用起來。只有讓那些心存私心雜念的“老好人”進不了“門”,方能營造“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的良好氛圍。?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