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靜 張明明 魏東方 李志超 劉曉鈺



摘? 要:目的? 探討青少年近視患者接受角膜塑形鏡控制治療期間的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接受角膜塑形鏡控制治療的130例青少年近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單盲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展開延續性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者的近視進展控制效果,調查其對于取戴鏡護理、保養的掌握程度,觀察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戴鏡6個月后的矯正視力和屈光度相對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于取戴鏡護理、保養的掌握程度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青少年近視患者接受角膜塑形鏡控制期間,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近視進展的控制效果。
關鍵詞:角膜塑形鏡;青少年;近視;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35-03
角膜塑形鏡是控制青少年近視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視力矯正效果。青少年近視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視力進展的控制效果,往往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應該重視眼部保健及取戴鏡護理、保養。相關研究報道指出,應用角膜塑形鏡控制青少年近視的過程中,應該給予患者細致、周到的護理服務[1],在取戴鏡護理、保養方面進行指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獲得良好的佩戴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選取接受角膜塑形鏡控制治療的130例青少年近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戴鏡期間的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接受角膜塑形鏡控制治療的130例青少年近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單盲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29例,年齡10~16歲,平均年齡(12.64±1.71)歲。對照組中,男34例,女31例,年齡11~16歲,平均年齡(12.35±1.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1)簽署知情同意書;(2)雙眼近視柱鏡范圍為-0.50DS~-1.50DS,近視球鏡范圍為-1.00DS~6.00DS;(3)矯正視力≥1.0。
排除標準:(1)患有結膜炎、角膜炎等眼部;(2)眼部外傷;(3)有眼部手術史[2]。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在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護理人員能夠向患者講解佩戴方法以及取、戴鏡的注意事項,同時為患者發放說明書,叮囑患者認真遵循說明書上的戴鏡要求。
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基于常規護理內容(同對照組),展開延續性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的跟蹤隨訪。護理人員在講解角膜塑形鏡知識、戴鏡注意事項的過程中,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想法與感受,并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幫助患者全面認識角膜塑形鏡,掌握正確的佩戴方式。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患者保持聯系,詢問患者的角膜塑形鏡佩戴情況,了解患者的視力矯正效果以及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關于角膜塑形鏡的取戴方式和保養方法,護理人員可以編寫成圖文或視頻資料,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發送給患者。患者可以在閱讀文章、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掌握角膜塑形鏡的取戴方式和保養方法,做到正確佩戴,并可以自覺加強眼部保健。戴鏡期間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患者能夠隨時向護理人員咨詢,接受專業化的指導。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6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近視進展的控制效果:觀察戴鏡前、戴鏡6個月的視力、屈光度變化。(2)取戴鏡護理、保養情況:自制調查量表,調查了解青少年近視患者對于取戴鏡護理、保養的掌握程度(0~100分),評價為優(>85分)、良(60~85分)、差(<60分)等標準。(3)不良反應:青少年近視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觀察角膜點染、結膜炎和角膜壓痕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近視進展的控制效果
與戴鏡前相比,兩組患者的視力、屈光度均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戴鏡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矯正視力、屈光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青少年近視患者對于取戴鏡護理、保養的掌握程度
觀察組對取戴鏡護理、保養的掌握程度優良的青少年近視患者比例為93.85%,高于對照組的81.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61,P<0.05)。見表2。
2.3? 兩組青少年近視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2%,低于對照組的1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88,P<0.05)。見表3。
3? 討論
近視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多形成于青少年時期,多為不良用眼習慣所致,同時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表現為視物不清,給日常的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3]。在青少年近視干預方式的選擇上,主要通過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進行視力矯正[4]。在控制近視進展方面,角膜塑形鏡的應用效果更好,利用硬性透氣性接觸鏡進行物理矯形,降低近視度數,改善患者的視力[5]。
經過眼部檢查、驗光后,根據患者的視力、屈光度進行配鏡,選擇合適的鏡片。試戴60 min左右,檢查角膜塑形鏡與角膜的接觸情況,詢問患者的感受。在試戴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患者可以持續佩戴。而青少年近視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應該做好取戴鏡護理和保養工作,對于長期、持續控制近視進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延續性護理的開展過程中,通過對青少年近視患者的跟蹤隨訪,持續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在取、戴鏡方式和保養等方面,進行專業化的指導,患者可以正確、規范地佩戴角膜塑形鏡,并可以注意日常的眼部保健。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視力、屈光度恢復效果明顯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對于取戴鏡護理、保養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充分凸顯了延續性護理在角膜塑形鏡治療期間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青少年近視患者在接受角膜塑形鏡控制治療期間,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更好地控制近視進展,提高患者對于眼部保健的自覺性,并加強取戴鏡護理、保養,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李強,孟佳,羅芳,張偉.角膜塑形鏡控制青少年近視發展的106例的臨床觀察[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8):58,61.
[2]余文琳.青少年不同年齡段長期配戴角膜塑形鏡的療效與安全性探究[J].當代醫學,2020,26(8):113-115.
[3]張玉婷,李勝蘭,黃旺興,等.長期佩戴角膜塑形鏡對控制青少年近視發展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23):3940-3943.
[4]劉莎,董竟,王彬.角膜塑形鏡配戴不同時長對青少年近視影響的Meta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11):1901-1907.
[5]邊思予,仁千格麥,何元浩,等.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鏡對成年近視患者淚膜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51(1):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