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
摘? 要:目的? 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案,比較不同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方法? 納入患者均為2019年6月~2020年6月瓦房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確診病例,將患者按入院順序進行編號,采用單雙號形式分為治療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與對照組(靜脈溶栓),各組納入35例患者,比較療效、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比較治療14 d后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靜脈溶栓治療方式而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更加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而且預后效果好,應擴大使用范圍。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靜脈溶栓;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41.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15-02
急性心肌梗死由心肌壞死產生,其主要誘因為冠狀動脈持續性、急性缺氧缺血。有文獻資料表明[1],急性心肌梗死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與情緒、飲食、習慣、工作等方面有重要關聯。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為胸悶、心臟區域持續性疼痛,往往伴有惡心干嘔、呼吸困難等癥狀,倘若治療不及時,會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臨床常用治療方式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與靜脈溶栓,文章對2019年6月~2020年6月瓦房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案,比較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對象均來自瓦房店市中心醫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70例患者按入院順序進行編號,采用單雙號形式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45~82歲,平均(57.2±3.9)歲;病程2~9年,平均(4.80±1.12)年。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7~80歲,平均(56.93±3.71)歲;病程2~10年,平均(5.20±1.32)年。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病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②患者發病12 h內,持續嚴重胸悶超過30 min。
排除標準:①患者其他臟器伴有嚴重疾病;②近期有過心臟手術治療;③伴有惡性腫瘤,或是對試驗方式有禁忌證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方式,溶栓前給予患者提供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企業:廣東九明制藥公司,國藥準字號H44021139,規格:50 mg×100 s),口服,1次/d,300 mg/次;以及氯吡格雷(生產企業:賽諾菲制藥公司,國藥準字號J2018002,規格:75 mg×7 s),口服,1次/d,300 mg/次。然后,將2萬U/kg的尿激酶(生產企業:天津生物化學公司,國藥準字號H12020492)與100 mL的 0.9%氯化鈉溶液混合,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0 min內,1次/d。連續用藥14 d。
治療組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術前給予患者阿司匹林(生產企業:廣東九明制藥公司,國藥準字號H44021139,規格:50 mg×100 s),口服,1次/d,300 mg/次;予氯吡格雷(生產企業:賽諾菲制藥公司,國藥準字號J2018002,規格:75 mg×7 s),口服,1次/d,300 mg/次。然后,給予患者10 μg/kg的替羅非班(生產企業:魯南貝特制藥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90225),靜脈滴注,1次/d,時刻關注患者的血壓變化。術中采用經皮穿刺法進入橈動脈,并注入3000 U肝素,做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狹窄部分,然后進行手術。術后6 h給予5000 U低分子肝素(生產企業:法國安萬特制藥公司,國藥準字號J20090095,規格:0.6 mL:6000AxaIU×2支/盒),1次/d,肌內注射。
1.4?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14 d后部分梗死血管再通人數、術后觀測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人數,如心肌梗死、心搏驟停、支架內形成血栓等。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以及不良反應,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率=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100%。
心肌梗死血管再通判定標準:①按照動脈造影情況觀察患者血管再通情況;倘若TIMI分級達到2級或3級,說明血管再通;②心電圖ST段抬高,在2 h內下降超過50%;③胸痛2 h內消失。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軟件對納入患者信息資料展開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比較治療14 d后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治療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
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
試驗過程中,治療組有2例發生不良反應,其中心源性休克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應率為5.71%。對照組有13例發生不良反應,其中心源性休克5例,心力衰竭3例,惡性心律失常6例,不良反應率為37.14%,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229,P<0.05)。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年輕人的飲食習慣與作息時間發生了重大變化[2],如暴飲暴食、過度加班、吸煙飲酒等,很容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最終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快速且有效的治療是關鍵[3],通過及時打開閉塞的冠狀動脈,縮短心肌血液供應時間,可以促進血液流動,使心臟恢復正常的供氧供血功能。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與病死率較高[4],疾病形成后很容易發生惡化現象。目前,該疾病的有效治療方式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不僅創傷小、康復快,在減少心肌梗死面積的同時,使心肌功能得到有效保護。
上述研究顯示,治療組的部分梗死血管再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左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卞申國[2]研究報道相一致。說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對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更為明顯,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心肌泵血力量,提高心臟動力,并且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相較于靜脈溶栓治療方式而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更加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且預后效果好,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磊.直接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與藥物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間的臨床效果比較[J].預防醫學研究,2019,1(4):75-76.
[2]卞申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PCI)與靜脈溶栓治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療效對比[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12):1762-1763.
[3]馬霞,廖容,賴紅梅,等.分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與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9,19(89):104-105.
[4]劉廣旭,李珊,盧飛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心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17(1):2247-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