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牧


摘? 要:目的? 探討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邳州市中醫院收治的9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中45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另外45例納入觀察組,進行中醫綜合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治療中實施中醫綜合護理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了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中醫綜合護理;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42-03
偏癱是腦卒中患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后遺癥,當前隨著腦卒中發生率逐漸增加的同時,偏癱患者也在不斷增加[1]。該病患者的基本情況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沒有自理能力,且運動功能有一定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2]。該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綜合性的護理手段,有效地改善患者因為偏癱導致的肢體運動障礙[3]。為了分析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療效,選擇9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開展分析研究,結果做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邳州市中醫院收治的9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中45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另外45例納入觀察組,進行中醫綜合護理。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在42~77歲,平均年齡(60.8±6.5)歲;患病時間為1~4個月,平均病程為(2.5±0.4)個月。觀察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在40~78歲,平均(61.3±6.7)歲;患病時間為1~3個月,平均病程為(1.9±0.3)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和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只有一側出現肢體癱瘓;病程在2個月以內;確診為腦卒中后偏癱。
排除標準:發病之前就存在肢體功能的障礙者;參與其他治療的試驗者;有嚴重的并發癥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護士隨時關注該患者的身體情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安慰以及生活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綜合護理,護理措施包括(1)中醫飲食護理:按照患者體質和癥狀的不同,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飲食方面給予不一樣的指導。患者適量吃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為患者提供一些養生茶,比如決明子茶,枸杞茶等。(2)中醫心理護理:護士應積極與患者交流,及時掌握患者的心情健康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積極地引導患者保持好的心態,促進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3)穴位按摩:①針對上肢偏癱患者的按摩取穴如下:肩井、肩貞、手三里穴位;針對頭面部癱瘓患者,主要的按摩取穴如下:地倉、太陽、下關穴等;針對下肢癱瘓的患者,按摩取穴如下:絕骨、環跳、風市穴。要注意的是每一個穴位按摩3~5 min,按摩3次/d,可以通過運用拿捏法、捶拍法等進行按摩。(4)生活起居護理:護士必須按時囑托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要熬夜,在晚上起來喝水或者上廁所時,必須要注意保暖,指導患者進行手部的穴位按壓,增強對患者的刺激,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按摩,促進患者的康復。兩組患者均護理1.5個月,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觀察和對比。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肢體功能、活動度和疼痛程度情況,采用肢體功能評定量表對肢體功能、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后肢體功能程度越強。(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定,0分:無痛;3分以下:輕微疼痛;4~6分:可以忍受疼痛;7~10分:劇烈疼痛。采用康復量角器對關節活動度進行評測。(3)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運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評分越接近100分,認為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肢體功能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關節活動度以及疼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關節活動度以及疼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經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不同的護理之后,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病癥來源主要是由患者腦血管病損傷神經功能所導致的,臨床中還伴有說話不清晰、肌力下降等癥狀,康復治療難度大[4]。當前腦卒中發生率逐漸增加的同時,偏癱患者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占所有腦卒中患者的80%以上。腦卒中偏癱患者因供應大腦血液的腦動脈阻塞而導致的腦細胞壞死,表現為神志不清,叫醒后又很快入睡,嚴重者會昏迷、肢體無力或麻木,面部、上肢、下肢感覺有異形感等,肢體活動不靈活,平衡能力差、站立不穩容易摔倒,突發的說話不清楚,或不能說話癥狀,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下降,有的患者會伴有大小便失禁以及視物不清等。
常規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應用對上述問題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綜合護理效果仍舊差強人意,有比較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所以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中醫綜合護理至關重要[5]。首先,加強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多以飲食清淡為主,適量吃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為患者提供一些養生茶,比如決明子茶,枸杞茶等[6]。其次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按摩護理,不同部位按摩的穴位不同,護理人員必須要高度注意[7]。此外保證每一個穴位按摩3~5 min,按摩3次/d,可以通過運用拿捏法、捶拍法等進行按摩[8]。接著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積極地引導患者保持好的心態,加強對患者心理的疏導,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9]。最后對患者的起居進行護理,對患者手部的穴位按壓進行及時指導,從而有效地增強對患者的刺激,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按摩,促進患者的康復[10]。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前的肢體運動功能、關節活動度以及疼痛明顯比護理后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比對照組理想。表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用中醫綜合護理模式具有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中醫綜合護理,效果顯著,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夠有效優化并回復患者的肢體功能,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水蓮.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進程的促進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18):2631-2632.
[2]孫瑞麗,郝麗霞.中醫綜合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0):88-90.
[3]喬潤琴.中醫綜合康復護理服務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情緒狀態、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3):229-230.
[4]周勤.中醫綜合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6):23-24.
[5]烏蘭格日勒.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作用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0):97,100.
[6]王雋.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7):118,128.
[7]董春艷,張梅,張建霞,等.中醫綜合護理在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中的價值[J].環球中醫藥,2015,8(S1):196.
[8]隋濱陽.中醫綜合護理改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運動功能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6):222.
[9]于思筠.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作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31(19):235-236.
[10]楊瑾.腦卒中患者中醫綜合護理的康復效果觀察[J].光明中醫,2017,32(5):75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