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目的? 探討肺癌患者化療治療時接受護理干預后的效果,探究對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空軍特色醫學中心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進行肺癌護理干預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比組與研究組,每組40例。對比組行一般護理干預,研究組行加強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況、不良反應、患者滿意程度和生活質量。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肺癌患者心理狀況評分均低于對比組肺癌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肺癌患者不良反應低于對比組肺癌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肺癌患者滿意度高于對比組肺癌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生理機能性、健康變化情況、社會功能性、軀體疼痛感和情感職能)高于對比組肺癌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護理干預更加全面、細致,以肺癌患者需求為護理核心,不僅提升護理質量,也改善患者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使肺癌患者滿意程度更高,提升其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護理干預;肺腫瘤;化療治療;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56-03
肺癌是源于肺部支氣管病變的一種癌癥,并無傳染性,但受到遺傳因素影響,肺癌家族病史人群發病率高[1]。化療是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但存在明顯的不良反應,如厭食、便秘和腹瀉等,導致肺癌患者在治療期間生活質量不佳。多數肺癌患者因為病痛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出現負性心理情緒,在肺炎治療與護理過程中配合度不高。護理干預是提升肺癌患者生理與心理耐受能力的有效方法,改善肺癌患者心理狀況,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故此,選擇80例患者進行肺癌護理干預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空軍特色醫學中心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進行肺癌護理干預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比組與研究組,每組40例。所有肺癌患者均接受化療治療。對比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2.64±1.98)歲;肺癌類型:腺癌16例,鱗癌24例。研究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52.67±1.99)歲;肺癌類型:腺癌17例,鱗癌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1)肺癌患者符合WHO臨床診斷標準;(2)知情同意此次肺癌患者干預研究內容;(3)肺癌患者生存期>5個月。
排除標準:(1)溝通障礙患者;(2)肺癌患者病情急劇惡化;(3)傳染病患者。
1.3? 方法
對比組患者接受一般護理干預措施。一般護理干預:(1)根據肺癌化療要求,科學配置藥物,按順序給藥;(2)監測化療過程中肺癌患者生理指標數據;(3)告知肺癌患者及其家屬注意事項。兩組患者均化療藥物均為順鉑。
研究組40例肺癌患者則在一般護理干預措施基礎上接受加強護理干預。加強護理干預:(1)藥物護理干預。①根據醫囑要求為患者服用抑酸藥物、地塞米松等,增強患者不良反應能力耐受能力,降低對化療對肺癌患者消化系統的影響;②針對肺癌患者已經出現的不良反應,可以根據醫囑要求進行灌腸、按摩等對癥治療措施。(2)飲食護理干預。①肺癌患者少吃多餐,減輕消化系統負擔;②多進食易吸收的食物;③多食用優質蛋白食物;④切忌油膩、高鹽、高脂肪食物,不宜進食辣椒、胡椒等刺激性的食物;⑤切忌吸煙、飲酒。(3)心理護理干預。用專項量表篩選高危抑郁、焦慮患者,依據肺癌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護理分級;對于高危心理狀況患者要聯合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專項護理;護理人員及肺癌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增強治療信心。(4)行為健康教育。①采用畫報宣傳、視頻宣傳、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方法,增強患者對于肺癌化療知識的掌握;②為患者講解其他肺癌化療案例,幫助患者借鑒、學習健康知識,并形成積極的治療態度;③對肺癌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配合護理干預工作開展。
1.4? 觀察指標
(1)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由肺癌護理干預研究人員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兩組肺癌患者進行評估,評分范圍為0~10分,評估時間為干預前與干預后14 d,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厭食、便秘、腹瀉及其他。(3)比較兩組患者滿意程度,包括不滿意、一般和滿意。由此次肺癌護理干預研究人員發放調查問卷,參與研究的肺癌患者依據主觀護理干預感受選擇對應項,記錄滿意例數,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4)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包括生理機能性、健康變化情況、社會功能性、軀體疼痛感和情感職能。由此次肺癌護理干預研究人員使用生活質量問卷(SF-36)進行調查,評分范圍為0~100分,調查時間為護理干預工作開展30 d,了解患者生活質量。
1.5? 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整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和S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對比組SDS和SAS高于研究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比組不良反應共計8例(20.00%),高于研究組的不良反應2例(5.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比較
對比組滿意度為30例(75.00%),研究組滿意度為37例(92.50%),對比組低于研究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對比組生活質量(生理功能、健康變化情況、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感和情感職能)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肺癌臨床發病概率高,我國肺癌患者人數逐年升高,男性患有肺癌的人數要高于女性,已經是男性死于惡性腫瘤的主要疾病之一[2]。臨床調查研究顯示,由于肺部組織代償性高,許多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期,預后效果有限。肺癌雖然無傳染性,但有家族遺傳趨勢[3]。肺癌發病機制主要與肺部長期處于不良炎性刺激有關,導致部分細胞出現癌變,致使患者患上肺癌。
多數患者診斷時間為中期、晚期,主要癥狀表現為胸痛、咯血等癥狀,患者需要長期住院,因此治療費用相對比較高[4]。治療期間,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疼痛影響,心理情緒始終不佳,部分患者甚至對肺癌治療失去信心,采取極端方式抵抗治療與護理措施,不利于肺癌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5]。此外,化療一直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表現出多種不良反應,進一步加劇了肺癌患者不良情緒。在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強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從健康教育知識、患者個人營養需求、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進行預防護理、心理情緒安撫等護理措施,增強肺癌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的耐受能力,對于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4]。此次研究,選擇40例肺癌患者進行了以不良反應為核心的多項指標對比,數據結果有力證明了強化護理干預在心理健康狀況、生活質量、滿意程度以及不良反應預防等各方面的優勢。
綜上所述,加強護理干預更加全面、細致,以肺癌患者需求為護理核心,不僅提升護理質量,也改善患者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讓肺癌患者滿意程度更高,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李曉霞.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4):2440-2442.
[2]呂聰靜,吳英雪.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睡眠質量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4):715-716.
[3]蒙麗艷,王悅.心理干預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療中應用效果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8,16(12):1468-1471.
[4]黃守梅.肺癌化療實施護理干預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5):156-158.
[5]丁雅琴,嵇冰,曹美麗.綜合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9,13(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