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玲麗

摘? 要:目的? 觀察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的精細護理配合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護理的159例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情況分為標準配合組(常規護理)81例和精細配合組(精細護理配合)78例。對比滿意度、出血等事件發生情況、焦慮情緒評分。結果? 護理后,精細配合組滿意度明顯高于標準配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配合組出血等事件發生率、焦慮情緒評分低于標準配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細護理配合在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減少出血等事件發生率,減輕患者焦慮和提高滿意度,值得應用。
關鍵詞: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精細護理配合;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90-02
近年來,我國胃腸道黏膜下腫瘤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傳統的黏膜切除術腫瘤殘留率和復發率較高。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與傳統剝離術相比,具有痛苦小、恢復快、復發率低、出血等事件發生率低、焦慮程度輕、醫療費用低等優點,且可達到與傳統剝離術治療相似的效果。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的不斷發展給各種消化道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提升了各種類型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效果,但同時需要做好護理[1]。本研究選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護理的159例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情況分為標準配合組(常規護理)81例和精細配合組(精細護理配合)78例。對比滿意度、出血等事件發生率、焦慮情緒評分,分析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的精細護理配合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護理的159例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患者臨床資料,所有入選患者根據護理情況分為標準配合組(常規護理)81例和精細配合組(精細護理配合)78例。標準配合組男性41例,女性40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5.25±7.06)歲。精細配合組男性38例,女性40例,年齡24~79歲,平均年齡(45.21±7.03)歲。組間性別、年齡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具備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指征;②智力正常,依從性好,能配合護理和隨訪;③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無法配合的患者;③中途退出或資料缺少患者。
1.3? 護理方法
(1)標準配合組采取常規護理。①術前配合:常規根據剝離術的需求做好患者術前的生理準備,并準備好操作儀器和術中急救藥物。②術中配合:術中密切配合醫生進行護理操作。術中密切觀察醫生的各項操作步驟,配合做好手術器械傳遞工作,并加強與醫生的溝通,以更好地配合醫生的術中操作。如果剝離術中出現出血或穿孔并發癥,及時協助醫生進行止血處理,保持冷靜,避免驚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醫生。③術后配合:術后加強患者病情監測,同時輔助患者解除枕仰臥位。術后24 h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止血、補液、保護胃粘膜等相關護理。密切注意腹痛、嘔血、大便發黑、腸鳴音降低等不良情況。④飲食護理:術后48~72 h內,患者應嚴格禁食,以減少剝離術傷口摩擦;如剝離術傷口較大,應在術后72~96 h內嚴格禁食,然后進食米湯等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半流質、軟性食物。(2)精細配合組采取精細護理配合。①術前配合:有效連接剝離術中使用的各種器械,使其處于正常待機狀態;鋪設無菌剝離術板,準備好剝離術所需的操作儀器;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指導患者左側臥位,口服利多卡因。②術中配合:密切觀察剝離術進展情況。按消毒技術規范對所需設備進行消毒滅菌,準備腎上腺素、氯化鈉溶液、高滲鹽水、氧氣、心電監護儀,準備各種搶救器械和藥品。讓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同時固定口墊,插入內窺鏡時指導患者采取吞咽動作配合。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意識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③術后配合:術后除了常規護理,加強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ESD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出血、腹痛、穿孔。出血通常發生在ESD治療后2周內。術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持續心電監測,吸氧2~3 L/min,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并記錄眼瞼結膜顏色、嘔血、黑便等情況。術后第2天可復查血常規。保持靜脈輸液通暢,按時遵醫囑給藥止血;做好配血、輸血準備,如有活動性出血征象,應及時輸血,以維持有效循環血量。腹痛主要由插管時的機械刺激和治療過程中形成的潰瘍引起,患者主訴中上腹疼痛、壓痛,遵醫囑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和胃粘膜保護劑治療;對于ESD穿孔并發癥,立即發現的小穿孔可以用非手術治療,如內窺鏡鉗夾、胃腸減壓和廣譜抗生素治療,而大的穿孔需要立即手術治療。
1.4? 觀察指標
1.4.1? 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
在出院之前發放自制滿意度問卷,滿分為0~100分。90~100分表示滿意,75~89分表示比較滿意,低于75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2? 出血等事件發生率、焦慮情緒評分
術后72 h內觀察出現的不良事件(出血、穿孔、腹痛)情況。采用SAS量表進行焦慮情緒評分,分值范圍20~80分,得分越低表示焦慮程度越輕。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精細配合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標準配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出血等事件發生率、焦慮情緒評分比較
術后72 h內觀察不良事件發生率,其中標準配合組出現腹痛4例,出血3例,穿孔2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1.11%(9/81);精細配合組出現腹痛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8%(1/7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32,P<0.05)。標準配合組焦慮情緒評分為(48.21±7.03)分,精細配合組焦慮情緒評分為(40.21±7.03)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95,P<0.05)。
3? 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先進診療技術相繼問世。內鏡黏膜剝離術作為治療消化道腫瘤的先進技術,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具有以下優點:(1)創傷小,術后臟器功能恢復快,疼痛輕微,住院時間短;(2)可在封閉條件下剝離治療;(3)出血少。其被廣泛應用于淺表病變的治療,但圍術期需要加強護理[2]。
正確應用內鏡下黏膜剝離術護理程序,做好術前準備、術中護理配合、術后護理觀察,可減少患者不良反應,減少出血等事件發生率、減輕術后焦慮情緒,保證剝離術順利進行,提高剝離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充分的心理護理和完善的術前準備是剝離術成功的關鍵。術中積極配合可明顯提高治療質量,術后精心護理可使患者早日康復。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確保剝離術順利進行,同時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3-4]。
因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的處理較為復雜,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術中護理方法、手術操作程序、并發癥護理、心理護理、儀器設備護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具體操作中靈活運用[5]。
本研究中,護理后,精細配合組滿意度明顯高于標準配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配合組出血等事件發生率、焦慮情緒評分低于標準配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精細護理配合在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減少出血等事件發生率,減輕患者焦慮程度和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曹蕾,陳紅,李靖.綜合護理干預對接受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的早期上消化道腫瘤患者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4):839-842.
[2]余愛玲,任玲,顏晶,等.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的精細護理配合[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2):3089-3092.
[3]趙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腫瘤的護理配合[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37(4):479.
[4]王曉慧.探討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早期胃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5):231-232.
[5]賈必菲,劉志權.快速康復理念在消化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