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鳳 宋田君
摘? 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增強(MR)掃描和灌注成像(PWI)對腦膠質瘤術后復發與放射性損傷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收治的35例腦膠質瘤術后放療患者,對異常強化病灶者行MR和PWI檢查,對比兩種檢查的結果。結果? 增強T1WI檢查腦膠質瘤復發病灶時,可觀察到腫塊狀或者斑塊狀等情況,表現為形狀強化的特點;而放射性損傷的患者主要是柳絮狀或者奶酪狀強化等情況。腦膠質瘤復發患者病灶強化區rCBVmax大于放射性損傷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病理和臨床隨診結果作為金標準,PWI檢查診斷診斷準確率高于常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WI檢查的誤診率和常規MR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膠質瘤術后復發和放射性損傷的PWI診斷準確率高,誤診率近似,PWI更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腦膠質瘤;術后復發;放射性損傷;磁共振增強掃描和灌注成像
中圖分類號:R739.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12-02
磁共振增強掃描(MR)和灌注成像(PWI)是指血流由動脈往毛細血管網灌注而匯進靜脈的過程成像,對腦部疾病的檢查與診斷作用顯著,可用于腦腫瘤的定性診斷。為腦膠質瘤患者開展治療時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加放療,但存在復發現象。為準確地了解腦膠質瘤術后復發與放射性損傷情況,本文選用35例腦膠質瘤術后放療患者,回顧性分析其MR和PWI的檢查資料,探討PWI對術后復發和放射性損傷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收治的35例腦膠質瘤術后放療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齡21~68歲,平均(52.12±15.20)歲;WHO分類:Ⅱ級26例,Ⅳ級9例。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1)證實為腦膠質瘤者;(2)同意接受手術和術后放療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兩次MR檢查間隔不足2個月;(2)聽說讀寫能力異常。
1.3? 方法
磁共振檢查:選擇GE 3.0T Discovery 750,設置顱腦正交線圈,掃查序列為T1WI、T2WI和PWI。(1)T1WI:層厚5 cm,層間距1.5 cm,FOV 20.7 cm×23 cm,矩陣460×640,TR/TE 1 800 ms/9.0 ms,TI 785.6 ms,保持成像1 min 8 s。(2)T2WI:層厚5 cm,層間距1.5 cm,FOV19.4 cm×23 cm,矩陣486×768,TR/TE 5 000 ms/95 ms,保持成像1 min 5 s。(3)PWI:TR/TE 1 000 ms/50 ms,反轉角60°,層厚3 mm,層間距0.1 mm,FOV 8 mm×8 mm,矩陣64×64。造影劑采用釓噴酸葡胺,MR檢查根據規定進行。
1.4? 診斷標準
參照WHO制訂的放射性腦損傷診斷標準[1]:(1)組織學檢查后無活性腫瘤細胞;(2)開展連續影像學隨診,發現強化病灶逐漸減小或是無變化,且附近占位效應和水腫減輕,患者臨床表現好轉或穩定。符合1個條件即診斷為放射性腦損傷。參照WHO制訂的腦膠質瘤復發診斷標準[2-3]:(1)組織學檢查后存在活性腦腫瘤細胞;(2)病灶有占位效應,強化病灶有大于2次或持續2次的進行性增大。符合1個條件即診斷為腦膠質瘤復發。
1.5? 觀察指標
(1)將病理和臨床隨診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病理和隨診結果,總結常規MR檢查腦膠質瘤復發和放射性損傷的病灶情況及影像學特點。(2)比較腦膠質瘤復發與放射性損傷患者腦血容量(rCBV)max,比較PWI和MR診斷準確率。(3)對灌注參數的偽彩圖進行評價,測量其最大值并計算rCBVmax。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腦膠質瘤復發和放射性損傷病理和臨床隨診結果
19例腦膠質瘤復發和16例放射性損傷患者,腦膠質瘤復發中隨診有10例,二次手術治療復發有6例,組織學檢查有3例。放射性損傷中3例為組織學檢查證實,13例為隨診結果證實(持續隨診時間超過6個月,無復發)。
2.2 常規MR檢查的影像學特點
T1檢查腦膠質瘤復發及放射性損傷病情的結果顯示,均表現為稍低信號;而T2檢查顯示,均表現為高信號,病灶主要是混雜的信號,病灶組織周圍能檢查到T2信號,病灶組織的中心表現為較低信號,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應。增強T1WI檢查腦膠質瘤復發病灶時,可觀察到腫塊狀或者斑塊狀等情況,表現為形狀強化的特點;而放射性損傷的患者主要是柳絮狀或者奶酪狀強化等情況。MR檢查診斷出放射性損傷患者8例,誤診1例,診斷出腦膠質瘤復發患者8例,誤診2例,總診斷準確率為37.14%,總誤診率為8.57%。
2.3? PWI檢查結果分析
腦膠質瘤復發患者的病灶強化區的rCBVmax為(2.50±1.24),放射性損傷患者的病灶強化區rCBVmax為(0.65±0.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7.599,P =0.000<0.05)。PWI檢查診斷出放射性損傷患者18例,其中誤診1例,診斷出腦膠質瘤復發患者11例,其中誤診1例,總診斷準確率為77.14%,與常規MR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16.897,P=0.000<0.05),總誤診率為5.71%,與常規MR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0.2154,P =0.643>0.05)。
3? 討論
腦膠質瘤是一種原發性顱內腫瘤,源自神經膠質細胞,一般患者需要接受手術腫瘤切除,再以合理的放療和化療綜合治療。腦膠質瘤患者術后放化療很關鍵,與氣病情預后密切相關,但放化療期間患者發生放射性損傷的風險較大,這種情況和腦膠質瘤復發較相似,易混淆和誤漏診,對患者病情控制和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影響[3-4]。
灌注指血液流經臟器或者組織中的微循環生理過程,PWI診斷灌裝成像具有功能性成像的特點。劉超等[5]指出灌注成像能產生時間-信號強度,其變化曲線可計算rCBV等數值,根據數值能了解腦血流動力學,對組織微血管結構以及功能可充分顯示和定量描述。
本次采用PWI檢查腦膠質瘤術后復發及放射性損傷的診斷準確率高于MR,PWI檢查獲得的CBV值對患者的病情判斷意義重大。潘靜容[6]指出在放射性壞死組織當中,通常血管內皮細胞有嚴重壞死的特點,所包含的新生血管非常少,且具有血管壁玻璃樣變化、纖維素性壞死的特點,很多患者還存在血管管腔狹窄、源性水腫的問題,能夠看到CBV降低現象,在腦膠質瘤術后復發的患者腫瘤病灶中包含有大量的新生血管。所以腦膠質瘤復發的患者會出現CBV上升的情況,可反映腫瘤的血液供應明顯增加,本研究也顯示腦膠質瘤復發患者的rCBVmax稍高,rCBV的變化與放射性腦損傷的持續加重有關。
綜上所述,PWI對腦膠質瘤術后復發與放射性損傷的診斷準確率與價值均較高。
參考文獻
[1]劉紅彥.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高級別腦膠質瘤與單發腦轉移瘤鑒別診斷中的效果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8):87-88.
[2]王威,李紅,冀鵬,等.磁共振灌注加權成像對腦膠質瘤及腦單發轉移瘤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8):19-21.
[3]陜曼玉,楊國強,秦江波,等.DSC-MRI和IVIM在鑒別高級別腦膠質瘤術后復發和放射性腦損傷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20,11(5):326-331.
[4]肖國強,王善濤,徐豐林.DWI聯合MRS對腦膠質瘤分級診斷的價值[J].磁共振成像,2020,11(7):573-576.
[5]劉超,胡效坤,鄭蘭蘭.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腦膠質瘤術后復發與放射性損傷中的應用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3):159-160.
[6]潘靜容.膠質瘤術后放射性腦損傷應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術的臨床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