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聚
【摘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用,其具有成本低、標準化、集中化、專業化的優點,滿足了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需要。但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模式也給企業原有的內部控制方面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與否將直接影響財務共享作用的發揮。因此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要對原有的內部控制進行改進和優化,使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實施,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財務共享;內部控制;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一、財務共享和內部控制的概述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企業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財務管理上的最新應用,是將企業大量簡單重復的會計業務,采用信息化手段以標準化、流程化的方式進行處理,從而解決大型集團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問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降低財務管理成本,推動財務工作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內部控制是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內部控制應包括以下五個要素:內部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內部控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經營活動正常有效進行,確保企業的方針政策有效貫徹執行,防范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防范經營風險的發生,同時也可以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
財務共享模式與傳統的管理模式在運營方式、組織機構、職能定位等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對內部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以前的內部控制制度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結合財務共享模式的特點,以內部控制五要素為切入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新內部控制體系,從而保證企業經營活動正常運行,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二、財務共享模式給內部控制帶來的影響
(一)對內部環境的影響
財務共享模式涉及財務人員整合、崗位職責和權責的變動,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發生變化。財務共享具有專業化、標準化、集中化的特點,從而使得每個人的分工更加明確,共享人員只負責其中某一個環節,簡單重復性的從事某一項審核工作,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從而導致審核出錯的風險增加,也不利于財務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也受到限制,使得財務人員缺少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
(二)對風險評估的影響
管理層對共享模式下的風險識別重視不足,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風險應對機制較為薄弱,對一些潛在的風險不能及時發現,并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財務共享中心的實施核心在于業務流程的再造與優化,如果共享流程出現問題,就會對內部控制產生影響。共享中心負責整個企業會計核算的工作,審核標準的不一致會增加會計核算的風險,同時每個共享中心人員的工作量很大,一個業務有多個流程審核節點,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可能導致整個流程錯誤,從而增加財務風險。
(三)對控制活動的影響
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清楚業務的全流程,可以與業務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而在財務共享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無法對業務的真實性、合理性進行管控,使得發生風險的概率增加,同時財務共享流程如果出現問題,也會使公司的控制活動受到影響。
(四)對信息與溝通的影響
公司財務共享中心是高度流程化的工作方式,既帶來了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同時也帶來了信息溝通障礙的弊端、財務共享模式下,會計核算人員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辦理業務,財務人員和業務部門分離,對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合規性的掌控程度減弱,導致信息傳遞不完整和滯后,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工作中的信息差錯需要反復交流才能解決,增加了信息交流的成本,降低信息交流的效率。同時信息化風險也在增加,由于財務共享是基于信息化建立的,所以也就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弊端,財務共享系統里有企業重要的財務信息和職工個人的一些敏感信息,一旦系統遭受網絡病毒或人為的惡意攻擊,將給企業和個人帶來嚴重后果。
(五)對內部監督的影響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及時督促改進。目前的內部監督體系都是基于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建立的,同時內部審計部門對這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認識較少,無法降低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的內控風險。
三、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的應對策略
(一)信息與溝通的對策
財務共享模式下需要加強公司內部信息的溝通與交流,搭建財務共享人員與業務人員溝通的平臺,使業務信息能及時、完整地進行傳遞,共享中心應對常見問題及事項進行總結,并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使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應充分發揮財務共享數據管理中心的作用,加強對數據的分析能力,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建立新的信息風險控制環境,加強信息系統安全工作,成立信息化安全部門,定期對共享系統進行維護,對財務數據進行備份,防范網絡信息危險的發生,保證數據開展安全。
(二)進行人員培訓和崗位輪換
構建符合財務共享模式下的財務人員培訓機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內部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加強對共享中心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培訓,尤其是重大事項的風險識別。實行定期的崗位輪換,可以讓財務人員全面了解共享中心的工作,以更好適應財務共享的發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制定符合共享中心的人才發展戰略,為員工提供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晉升渠道,讓優秀的財務人員能夠脫穎而出,為員工提供發展平臺和轉型的機會,完成由業務財務到共享財務再到戰略財務的轉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內部監督的對策
進一步劃分責任主體,完善財務共享中心各項規章制度,對財務共享中心內部各科室的職責進行明確,在共享中心內部建立監督稽核機制,選拔高素質的人員進入監督稽核隊伍,開展工作,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防范潛在的危險發生,防止企業的利益受到損害。財務共享中心要評價當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及時改進,要根據法律和規章制度,落實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和交叉審批的要求,要在共享流程上進行設置,將內部監督要求嵌入到共享系統,實現系統自動防控,尤其是與資金支付相關的崗位進行分離,防范資金風險,保證資金安全。同時加強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明確開展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定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進行評估。
(四)風險防控的對策
財務共享中心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設定內部控制的目標,對面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梳理和識別,形成內部控制風險清單,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同時共享中心應全面梳理和優化共享流程,將企業的內控制度和工作要求固化到系統流程中,推進內控制度落地,從流程上防范存在的風險,共享中心應制定統一的業務審核標準,防范財務人員審核風險。要加強財務人員對共享模式下風險識別的培訓工作,提高風險識別的敏感度。共享中心要在提高服務水平,控制企業風險和自身風險,保證財務信息質量等多種需求下尋求平衡點。
(五)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
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為了規避和防范風險,其應急預案體系的建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應急處置方案以及重大事項預案等。企業和財務共享中心如果出現重大問題,都可能導致內部控制不能有效進行。雙方責任主體是密切相關的, 因此應建立共享聯動的應急預案機制,對風險發生前、發生中和發生后的相關人員職責和權限進行明確,確保在發生重大風險事項后,能夠充分發揮機制的作用,使內部控制仍然能夠有效實施。應急預案應建立在風險評估基礎之上,并不斷更新,不僅要做到在風險發生時能發揮作用,更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損失。同時采取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應急預案,增強應急預案的實用性,確保應急預案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四、結語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領域的拓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勢在必行,應完善財務共享模式下的企業內控體系,以確保內控體系能夠持續、穩健、順暢運行,從而提高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能力,保證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的內部控制建設應遵循合法性、整體性、適應性、經濟性、發展性原則,優化資源配置,使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在企業內部有效貫徹執行,不斷探索和創新適合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模式,提高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實用性,充分發揮財務共享模式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段繼飛.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內部控制問題探討[J].現代營銷,2019(7):152-153.
[2]吳夢銀.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J].財稅月刊,2018(5):10-10.
[3]張波.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建設要點[J].商情,2017(17):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