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強



吳越國是五代時期浙江的一個地方政權,建立者為錢镠,定都于杭州。其統治區域最盛時有十三州,即浙西杭、蘇、秀、湖、睦五州,浙東越、明、臺、溫、婺、衢、處七州,另加福州。大致相當于今浙江省全境加蘇、福二州。秀州即今之嘉興,系文穆王錢元瓘時從蘇州析置。此外,錢镠早年曾占有常、潤二州,在孫儒之亂時陷失,后歸吳、南唐所有。
現存吳越國遺跡
吳越國在浙江特別是杭州地區有很多文化遺跡,如吳越錢氏捍海塘、雷峰塔地宮及杭州地區五代吳越國錢氏家族墓群。錢镠父母、錢元瓘、錢元瓘妃吳漢月及一些不知身份的錢氏貴族墓在杭州、臨安出土,展示了五代時期杭州地區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景象。墓中出土的石刻星圖、秘色瓷等器物,非常珍貴。吳越諸王崇佛,境內大興寺院,留下很多佛教寺塔與造像,如臨安功臣塔是磚塔仿木式樣較早的實例,湖州飛英塔采用“塔中塔”的構造形式,這些都在中國建筑技術史上具有典型意義。杭州慈云嶺、煙霞洞和飛來峰等處則保存了大量五代吳越的佛教造像。此外,吳越國在寧波、紹興等地有大量越窯遺址。這些都是吳越國留給后人的富貴財富。
深入做好吳越國研究
杭州各個歷史時期,最有影響也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無疑是南宋。實際上,吳越國是杭州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吳越國之前,杭州只是一個普通州府,在長三角地區的影響力不及蘇州與越州(紹興),從吳越國開始,杭州從一個普通州府發展成長三角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進而成為一國之都。論歷史影響之深遠,吳越國不在南宋之下,但論現實知名度,吳越國卻遠遜南宋。到了省外,很多人不知吳越國為何物,甚至將它與春秋時期的吳越混為一談。因此,有必要深入發掘吳越國文化,打響吳越國文化品牌。
杭州研究吳越國起步較早。因為臨安是吳越國王錢镠的故鄉,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時的臨安縣政協就成立了錢镠研究會,并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杭州市成立錢镠研究會,并創編《錢镠研究》。此外,浙江大學教授楊渭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就以錢氏家族為主題,開設“中國家族史”研究課題,撰寫了很多吳越國方面的論文與著作。迄今為止,學術界已出版多部有關吳越國或錢镠研究的學術專著。
今后吳越國歷史研究方向
與五代十國時期其它九國相比,吳越國的研究是比較扎實深入的。今后,吳越國歷史研究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加強基礎研究。一是編撰《吳越國史料匯編》《吳越國考古資料匯編》。二是深化專門史研究,可重點研究史料文獻豐富的佛教文化史、青瓷史等領域。三是以吳越國為重點,加強浙江唐宋史的研究。在浙江或杭州的歷史研究中,南宋是重中之重,既有成果非常豐富。但有關北宋杭州的歷史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2021年,浙江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南宋無疑是杭州文化史的一個高峰,但僅有南宋,宋韻文化是斷翅的、不完整的。
拓寬地理空間。杭州是吳越國首都,臨安是吳越國王錢镠的故鄉,浙江對吳越國文化的推動主要還是在杭州一市。為了更有力地推廣吳越國文化,應考慮從省級層面亮出吳越國文化這一文化品牌。吳越國文化遺存除分布在杭州以外,寧波有大量吳越國時期的青瓷遺址。浙江應以杭州、寧波為重點,研究、宣傳吳越國文化。此外,吳越國轄境除今天的浙江省外,還包括今天的上海市與江蘇省,上海與蘇州也有很多吳越國的文化遺存,如上海的龍華寺塔就建于吳越國時期。蘇州有關吳越國的遺跡更多,位于蘇州城西南橫山山脈的九龍塢(當地俗稱七子山)中發現了錢元璙墓。蘇州虎丘云巖寺塔,也建于吳越國時期,出土了石函、銅鏡、經卷、經箱、絹幞包裹、釵絲珠串、金涂塔、佛珠、木制勞動工具、錢幣、銘文磚、青瓷碗等大批吳越國時期的文物。上海、蘇州兩地也非常重視吳越國文化,均成立了錢镠研究會。可聯合上海、江蘇考慮從長三角文化的層面研究與弘揚吳越國文化。
挖掘文化內涵。對于吳越國文化的內涵,以往人們較多關注吳越國的建立者錢镠,關注他保境安已、休養生息的政策舉措,關注他興修水利、發展經濟的歷史功績。今后,應進一步挖掘吳越國文化的內涵,特別應關注錢俶,關注納土歸宋對于國家統一的歷史意義。宋朝統一戰爭中,大部分割據政權都是通過戰爭解決的,荊南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被迫投降,只有吳越國與漳泉是主動納土的。但漳泉土地面積狹小,其納土的意義與影響遠不及吳越國。而且,吳越國不僅主動納土,還是后周、北宋統一行動的參與者。后周、北宋征伐南唐,吳越國都出兵相助。錢俶納土,雖是遵循祖先遺訓,但更多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對當時局勢的理性分析與決策,是錢俶看清楚宋與南唐、吳越的實力對比,看清楚吳越與宋開戰會帶來的破壞和苦難,看清楚納土歸宋才是符合吳越人民利益的正確選擇。
此外,吳越國在國家治理與政治制度上進行了很多創新。吳越國是五代十國時期少數不稱帝的政權之一。因此,吳越國在政治體制上非常特殊。一方面,因為不稱帝,不能建立皇帝制度,更不能建立與皇帝制度相應的一套官僚設施;另一方面,吳越國的地方州縣雖被納入中原王朝的行政區劃編制,但不納入中央王朝的官員任命體系,不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如何在不稱帝的情況下實行國家治理呢?吳越國在這方面有很多制度上的創新,如建立堂院制度、世子府制度,又仿照漢朝建立丞相制度,設置了知機務、擇能院、通儒院等政府機構。特別是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吳越國更是進行了多方面的創新,如讓刺史與知州的名實分離,重復設置節度州,設置府與安撫使等等,盡力淡化吳越國君主地方官員的形象,強化其國君權威。吳越國的制度創新體現了吳越國人在不稱帝的特殊政治環境下的政治智慧,不但在當時對維護吳越國的政局穩定起了重要作用,對今天如何實現祖國統一也有借鑒意義。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