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雁
一、財務分析概述
1.財務分析的含義與作用。財務分析是指財務人員根據財務及其他相關信息和資料,采用一系列專業的分析方法,通過各種分析指標從財務角度、管理角度進行系統地梳理,分析和評價企業的總體經營狀況,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為優化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提供重要財務信息。財務人員會從企業的現金流、發展水平、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等方面進行多方位多維度的分析,以期展示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財務分析的方法。財務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種:比較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法。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和分析目標,從中選擇最適合企業需求的方法進行分析,保證財務分析的質量和效果,最大程度地發揮財務分析的作用。比較分析法是指將企業本期同以往時期的可比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等各個方面存在的差異和變動趨勢,了解其目前的發展水平,從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正確的評價。根據比較對象的不同,比較分析法分為趨勢分析法、橫向分析法、預算差異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把同期財務報表中的重要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據以判斷企業經營活動變動程度的方法,通常分為三類,一是構成比率,二是效率比率,三是相關比率。采用比率分析法時,要注意考慮對比指標的相關性、對比口徑的一致性以及衡量標準的科學性。因素分析法是根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從數量或金額上確定各個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以及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它既能揭示所有相關因素對其的綜合影響,又能探尋某一因素對其的影響程度,在財務分析中經常應用。
二、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1.對財務分析的認知存在偏差。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管理層財務專業知識相對缺乏,對財務分析重視度不夠,認為財務部門的工作就是簡單的記賬,能應付稅務機關即可。認為財務分析與企業的經營決策的關聯性不大,無關緊要,因此對財務分析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
2.資料來源的局限性。用于財務分析的資料一般是財務報表的數據,受會計政策、會計核算方法、財務報表編制方法、獲取渠道等因素的影響,并不一定能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使得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信息和企業實際狀況相差甚遠,從而誤導企業管理層的決策。
3.財務分析體系的局限性。①財務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實際工作中,每個企業的行業特性和生產特點以及每一種財務分析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和滯后性,都會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并不是每種分析方法都適合企業。比如趨勢分析法通過對比連續數期的指標數據,僅能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及性質。如果沒有綜合其他分析方法進行深入研究的話,我們無法看到引起變化的具體原因并給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這樣的分析報告才有意義。②財務分析指標的局限性。每一個財務指標只能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的某一方面,具有片面性,而且不同企業進行評價時選擇的參照標準的不同,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比如流動比率這個財務指標僅能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只能大概反映流動資產整體的變現能力,沒有考慮非速動資產的影響,并不能真實、完整、客觀地評價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相應延伸到企業的其他信息諸如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及發展能力等更無從得知。
4.財務人員素質的局限性。受財務人員本身業務能力的限制,財務分析常常與實際業務脫節,只是紙上談兵,分析結果相對膚淺,無法真實地揭示企業深層次的問題所在。久而久之,企業管理層就不會相信財務人員,不認可其工作成果。而且,財務分析報告常常過于簡單呆板,讓人看不懂、不想看,從而使得業務部門和管理層認識不到財務分析的價值。
三、完善財務分析的措施建議
1.提高管理層對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首先,財務人員應積極參與各種經營管理會議、決策討論會,定期與管理層進行討論溝通,切實了解經營管理對財務分析在方向性、廣度和深度上的要求,有的放矢方能精準服務。這樣,管理層才能認識到財務分析的價值,才會支持財務分析工作。其次,要加強財務人員在經營管理中的參與度,促使業財融和,聯合其他部門創新分析模式和方法,使財務分析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決策服務。
2.完善財務數據,引入非財務數據。①加強財務核算工作,完善財務基礎數據。財務數據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是企業過去經營活動的結果和總結,是財務分析的主要依據。因此,財務信息的及時性、真實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至關重要。首先,要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目標、業務特點等,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制定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采用正確的會計核算方法,并保持其相對穩定以保證財務數據的可比性。其次,明確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規范財務工作流程,嚴格審核每個環節以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再其次,企業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及工作效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財務工作及報表的編制,以保證財務數據的時效性。②加強企業相關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補充財務分析數據庫。對企業總體的經營狀況的分析總結,不能只靠財務指標來衡量,也不能只看企業的過去和現在,更重要的是要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要結合同行業指標、預算指標以及宏觀經營環境等因素進行深入對比研究,引入非財務指標作為必要補充,建立多角度多維度數據體系,以保證財務數據的完整性。
3.綜合考慮,建立完善的財務分析體系。全面、真實、客觀的財務分析對企業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運用不同的分析指標、不同的分析方法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分析結果。僅靠一些各自獨立的財務比率計算羅列,不可能得出客觀有效的綜合性分析結論。因此,企業要根據分析目的和自身實際情況將各項分析指標與各種分析方法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一套完整的、嚴謹的、切實可行的綜合財務分析體系,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提出科學的、合理的、建設性的分析意見、建議和發展計劃。建立企業綜合財務分析體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主要反映企業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等狀況。在分析過程中基本財務指標反映企業一定期間財務績效的主要方面,修正指標的補充分析是對基本指標分析結果的補充和矯正。定性分析是在企業定量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戰略管理、經營決策、風險控制、行業發展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其在一定期間所采取的各項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比如風險防范與化解措施、企業市場競爭力、戰略發展方向等。②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財務靜態指標分析法是通過同一時期不同企業不同指標之間的財務分析對比,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研究和考察,只能反映企業某一時期經營狀況的差異和問題,相應的解決措施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財務動態指標分析法是根據企業不同時期財務指標的動態指數,揭示各期財務狀況和發展變化的一種財務分析方法。通過這些動態的分析結果探究引起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變動的性質及趨勢,找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防范風險的措施及解決方案,為企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助力。③考慮企業外部環境以及突發事件的影響。現在是全球經濟共同發展,不斷融合的時代,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一分子,不可能孤立的發展。在進行財務分析時,要緊密聯系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行業背景等因素,隨時調整分析方法及目標,避免財務分析結果偏離實際。同時,要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制度,在分析時要注意剔除特殊事項的影響,保證數據的口徑一致。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給許多企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如何控制事態的繼續惡化,如何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如何盡量降低企業的損失,都是財務分析人員應該考慮的,應該予以披露的。
4.緊跟時代潮流,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會計行業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革,智能財務3.0時代的到來更是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已由以前的“記賬先生”升級為“CFO”。財務人員要與時俱進,轉變傳統觀念,逐步由財務會計開始向管理會計轉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財務工作,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同時,財務人員在財務分析報告輸出方式上也要下功夫,比如采用圖文結合、PPT或者小視頻等新媒體方式,表述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讓人樂于看,看得懂,用得上。另外,財務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素養,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守會計信用底線,從根本上保障財務分析的真實性及合法性,從而保障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傊?,在這個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時代,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充實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
四、結語
財務分析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財務分析報告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預測、決策、績效、評價的正確與否,因此要從人員素質、思想觀念、管理制度、分析體系等方面予以轉變與提升,充分發揮其在企業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