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可青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221116)
轉專業,是指從現在所學專業轉入另一個專業學習的過程,轉專業賦予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第二次專業選擇的機會。早在國家教育部1990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就明確規定,允許高校大學生轉專業,但規定對如何開展轉專業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轉專業并未得以實際實施,學生成功轉專業的人數幾乎為零[1]。直到2001年,中國教育報發表了“建議由你 選擇在我——聚焦清華大學2001級本科生培養方案”一文,才正式宣告中國高等教育轉專業政策的實施[2]。
2005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由此轉專業的權限下放給各個高校[3]。自此,眾多高校開始結合自身情況相繼制定出臺了本科生轉專業管理辦法。而隨著各地高校政策的不斷出臺實施,教育部在2017年發布的最新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也對高等學校轉專業政策進行了更詳細的闡述,對學生轉專業的要求進一步放寬,指出“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4]。在政策的逐步規定引導下,轉專業已成為眾多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轉專業所帶來的各項管理工作以及學生專業的發展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本文主要聚焦目前高校本科生轉專業的普適性動因和現狀,并對未來發展提出些思考。
轉專業的初衷是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滿足學生自身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從本質上看,轉專業應是內部因素起主要作用,學生對現有專業的不滿意,催生了選擇其他專業的想法。但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教育政策的不斷變革,目前外部因素已成為轉專業的主要動因。
內部因素,是指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自己的需求。專業興趣度低直接導致了學生對現在所學專業產生厭學心理,并進一步催生學生轉專業的想法[5]。興趣低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度不夠,簡單得根據自己的設想或者被專業名稱所吸引進行了專業選擇,直到真正入校學習后發現與自己最初的設想相差甚遠,失去了興趣和繼續學下去的念頭,產生轉專業的想法。除此之外,學習難度也是影響學習興趣的一大重要因素。高考制度決定了學生在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學習壓力非常大,教師、家長一直灌輸進入了大學就可以徹底地放松了的思想[6]。但學生進入大學后,發現大學不僅課程多,教師上課速度快,而且整個教學模式與高中有著天壤之別,理想與現實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學習不適應,對所學專業的興趣越來越低,企圖通過轉專業來逃避學業帶來的壓力。
外部因素,顧名思義是自身之外的因素,與社會發展和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主要有社會就業前景、學習環境的盲目跟風、家庭父母因素等方面,這些外部因素目前已成為轉專業的主要動因[7]。當前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差異導致個人社會就業前景差距拉大。首先,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好,薪資待遇高,而冷門專業畢業生完全反之。這一明顯差距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每逢高校開展轉專業工作,學生便一窩蜂向熱門專業所在學院提交轉專業申請。其次,學生周圍的學習環境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當身邊有很多優秀的同學申請轉專業的時,部分學生也會盲從,覺得自己也應該嘗試轉專業,而忽略了自身的實際情況,沒有充分考慮所轉的專業是不是適合自己。最后,家庭父母方面,有的父母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干預太多,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出發認為孩子應該學習什么專業,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想法,這部分孩子又往往缺乏主見,對自己的學業發展缺少規劃,對父母的意見只是一味地順從[8]。
本文采用數據分析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蘇某大學近5年(2018—2021年)的轉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高校本科生轉專業的現狀進行普適性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高校本科生轉專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幾點建議。
(1)轉專業政策認識不清。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發現,有58%的學生對教育部甚至本校轉專業政策不夠了解,不清楚轉專業應滿足何種條件,只是盲目地認為自己很優秀,或高考失利未進入第一志愿專業,認為自己可以勝任更好更熱門的專業;這一部分學生往往比較優秀,而在轉專業失敗后,心理上又難以接受,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調整,嚴重耽誤了自身的學習。還有12%的學生是盲目跟風,看到周圍的同學都選擇了轉專業,認為自己也應該跟大家一樣,完全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只有30%的學生是在全面分析自身能力和職業規劃后的慎重選擇。
(2)對目前所學專業認同感不夠。調查數據顯示,近47%的學生認為,目前所學專業并非心之所愿或者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其中還有18%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很差,即使學完畢業也無法以此謀生。
(3)就業形勢影響大。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近幾年,師范類專業學生是轉專業的熱門選擇,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人數從兩位數已達到三位數。師范熱是社會發展和就業導向的產物,雖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但也對轉出和轉入學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轉出學院失去一些優秀的生源,造成人才培養質量的下降;轉入學院生源的增加,造成教學資源的緊張,管理負擔的加重,也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轉專業賦予了學生再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是現代高等教育以學生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但轉專業過程中也不盡合理之處,為此基于現狀的了解和分析,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不斷優化轉專業方案,加強宣傳和引導。根據每年轉專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修訂工作方案,并及時對學生公布,在學生中間加強思想教育,讓學生知曉其中的利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避免盲目跟風,耗費大量的精力,又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2)改變專業偏見、牢固專業思想。積極引導學生改變對現學專業的偏見,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度。
(3)不斷加強專業建設,拓寬就業渠道。嚴峻的就業形勢逼迫學生不得不選擇熱門專業,然而轉入名額畢竟有限,眾多學生耗費大量精力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不得不回歸原有專業的學習。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不斷加強專業建設,拓寬就業渠道,努力使之成為熱門專業。
轉專業是高考填報志愿成功進入大學后,賦予學生再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是現代高等教育以學生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不少本科生通過這一政策真正選擇到了自己興趣度高的專業。如何讓轉專業方案真正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同時又兼顧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等外部因素的重要影響,以達到學生理性轉專業及高校本科專業健康發展的目的,是高校值得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