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廖帥,劉明玉
龍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龍南 341700
近年來二孩政策的開放及剖宮產手術增多,導致瘢痕子宮女性再次妊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這就往往存在安全風險[1]。另外,在女性計劃外妊娠或產前檢查中發現存在胎兒畸形的情況一般都會選擇終止妊娠,這也就導致近幾年瘢痕子宮女性在再次妊娠后引產的數量有一定的增加[2]。而引產對于女性來說具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妊娠中期階段,女性宮頸成熟度相對欠佳,進而造成子宮對縮宮素缺乏敏感性,導致軟產道損傷以及延長產程等不利情況出現,因此需合理為患者制定有效的引產方案,以提升引產效果,確保患者安全[3-5]。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中期妊娠引產中應用依沙吖啶+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龍南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60例中期妊娠引產患者為本次臨床觀察對象;將納入研究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28.51±3.69)歲,年齡范圍24~47歲;孕周(19.22±2.17)周,孕周范圍14~27周。觀察組患者年齡(29.96±3.57)歲,年齡范圍25~47歲;孕周(19.41±2.15)周,孕周范圍15~27周。對比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比較分析。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參與此次研究患者對研究內容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在為患者進行引產前,需準確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身體不適,并了解其情緒狀態,關注其生命體征變化。引產前還需展開血凝四項、血尿常規等常規檢查,并囑咐患者引產前2 h禁食。在實施引產的過程中,對照組予以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廣西河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5020606,規格:2 mL:50 mg)100 mg,在患者羊膜腔內注射。
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予以米非司酮片(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03,規格:25 mg)150 mg,口服用藥,并需在服藥前后2 h禁食。
(1)兩組患者的引產成功率;(2)產后出血量及產程時間;(3)并發癥發生情況。
針對本次研究中納入的數據,以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引產結果可見觀察組中30例患者均引產成功,引產成功率為100.00%;對照組患者引產成功29例,引產成功率為96.67%,引產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17,P=0.313)。
對比患者產后出血量可見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產程時間對比對照組也有明顯縮短,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引產產后出血量及產程時間對比()

表1 引產產后出血量及產程時間對比()
組別 例數 產后出血量(mL) 產程時間(h)對照組 30 217.64±68.97 12.35±2.84觀察組 30 146.86±52.33 5.66±2.09 t 4.478 10.392 P<0.001 <0.001
對比兩組患者引產中并發癥發生情況可見,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引產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中期妊娠主要指孕婦孕周處于13~27周的妊娠。在此階段,胎兒的胎盤、骨骼等均已形成,胎兒已經成型。在這一時期,女性子宮一般不會對宮縮藥物有敏感反應,且該階段宮頸還處于不成熟狀態,導致宮頸擴張與宮縮難以達到同步,因而在進行引產的過程中產程延長,并引發宮頸撕裂、軟產道損傷等一系列并發癥,危害女性健康。在現階段中期妊娠引產中,常采用藥物措施,且臨床上可選藥物種類較多,一般以依沙丫啶、米非司酮等藥物為主。以往的臨床實踐中,多單一使用這兩種藥物,臨床效果存在一定局限[6-8]。對此,在本次研究中,嘗試聯合應用兩種藥物,以探討療效。依沙吖啶是強效殺菌防腐類藥物,將其用于引產中,能夠增加患者前列腺素合成量,促進子宮肌纖維興奮程度的提升,刺激子宮收縮,以促進孕婦流產。但該藥物的單一應用易引發強直性子宮收縮,致使患者因子宮收縮過度出現軟產道損傷。米非司酮則作為受體水平抗孕激素,能夠與機體中的孕酮受體及糖皮質激素受體相結合,增強對子宮內膜中孕酮受體的親和力,有效抑制孕激素發揮,促使蛻膜組織變性,誘導機體釋放大量的內源性前列腺素,加快蛻膜、絨毛膜板分離速度,為剝離胎盤與胎膜提供方便。因而對不同妊娠時期的孕婦而言,米非司酮都具有較強的引產作用[9-12]。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比分析可見,聯合用藥與單一用藥在引產成功率方面并無差異,這可能與依沙吖啶自身就具有強效的引產作用有關,所以在聯合應用米非司酮后并沒有在引產效果方面體現作用。但從降低患者產后出血量、促進產程時間縮短等方面來看,聯合用藥的觀察組產后出血量為(146.86±52.33)mL、產程時間(5.66±2.09)h;相對比對照組的(217.64±68.97)mL、(12.35±2.84)h降低明顯(P<0.05);由此可見聯合用藥明顯好于單一用藥,這一結果充分體現出了依沙吖啶聯合應用米非司酮的優勢。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米非司酮能夠起到促進宮頸成熟的效果,進而與產婦自然分娩的宮縮接近,從而促進胎兒和附屬物的排出,以免出現過度出血的情況,縮短產程。此外,從患者出現軟產道損傷、胎盤粘連、胎盤胎膜殘留以及宮頸撕裂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方面來看,觀察組也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這一結果表明,聯合應用米非司酮與依沙吖啶既能夠降低軟產道損傷的風險,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胎盤胎膜排出效率的提升,避免宮頸撕裂,預防胎盤粘連,這一作用也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出血量,確保引產安全。
綜合以上研究內容來說,在中期妊娠引產中,聯合應用米非司酮與依沙吖啶臨床效果更為理想,能夠有效縮短產程,降低患者產后出血量,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對孕產婦造成的創傷,確保引產安全,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