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鋒,莊文瑋,張 飄,彭 偉
(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南昌330013)
高錳鋼由于其良好機械性能被廣泛應用礦山、鐵路、冶金等機械裝備中。高錳鋼是目前耐磨材料使用最廣泛的,相比較其他的合金鋼,其沖擊韌性和價格方面及其具有優勢。隨著工業的發展,高錳鋼的使用工況也有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耐磨性,人們在合金化處理[1]上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隨著現代工業對高錳鋼的要求越來越高,原始所用的高錳鋼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對其力學性能需要做進一步提高,ZGMn13是傳統的應用的耐磨材料,其在強沖擊條件下表現出良好的機械性能。但ZGMn13在強烈沖擊載荷下的使用結果卻不盡人意。ZGMn13的硬度過低,引起的磨耗劇烈增大,這樣對高錳鋼的壽命有很大的影響。高錳鋼由于其本身的性能特點,在凝固的過程中會使得晶粒變得粗大,降低了鑄件的強度[2]。近年來,再合金化處理是提升高錳鋼性能的和壽命的最有效途徑。為此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合金化處理能提高高錳鋼的各方面的機械性能。從有關文獻的研究報道中發現,夾雜物的大小對晶粒的細化程度也有影響,同時會影響第二相的強化作用[3-5]。合金化處理是在傳統的高錳鋼基礎上,再添加其他的合金元素,使其形變強化能力提高。通過沉淀強化、細晶強化及固溶強化等作用強化基體。本文試驗設定了合理的化學成分,正確的試驗思路,在傳統高錳鋼的成分基礎上加入不同梯度的鎢元素,進行合金化處理,同時設置了對照組,研究鎢含量對高錳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得出了鎢元素對高錳鋼的組織和對高錳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在實驗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調節碳和錳的成分比值,從而使得高錳鋼獲得更好的綜合性能。原始高錳鋼的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原始的高錳鋼的化學成分Table.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riginal high manganese steel
表2 本文試驗用高錳鋼的化學成分Table.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high-manganese steel used in the test
此次試驗的合金化處理方案如表3所示,添加的合金鎢的質量分數位75%,設為5個梯度,分別為未添加鎢元素的高錳鋼、質量分數為0.3%W、0.6%W、0.9%W、1.2%W五個數據組。其中合金原料采用包內加入法。
表3 合金化處理方案Table.3 alloying treatment scheme
試驗熔煉的過程在500 kg的中頻感應電爐中進行,出 箱 的 溫 度 為1 540~1 560℃。澆 鑄 的 溫 度 為1 400~1 420℃[6-10]。澆鑄的試樣形狀為標準的圓棒試樣。試樣出來后進行化學成分檢測,化學成分如表4所示。
表4 試樣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Table.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mples(Wt%)
將澆鑄好的標準圓棒試樣經車床加工成標準的金相試樣、硬度試樣和拉伸試樣。利用4XD-2雙目倒置金相顯微鏡對兩種高錳鋼的組織進行觀察,并且采用截線法對金相組織的尺寸進行測量,金相試樣的樣品尺寸為φ16 mm×8 mm的圓柱。金相試樣觀察前,經砂紙過粗磨細磨處理,最終經拋光機拋光[11],待觀察一面光滑后烘干,隨后靜置一段時間,放入含5%硝酸和5%酒精的容器內腐蝕,一段時間后取出,再進行烘干處理,隨后進行金相顯微觀察。
利用CMT5605電子萬能試驗機對試樣進行了拉伸試驗,利用HR-150A洛氏硬度試驗機對試樣進行硬度測試,拉伸速率設為1 mm/min。其中硬度試樣尺寸為φ16 mm×12 mm。圖1所示為本次實驗的拉伸試樣。其中拉伸的每個含量組分別都設有兩組數據,便于實驗誤差的考慮然后取平均值。其中硬度測試在硬度試驗機進行,測定6個點求平均值。
圖1 試驗用拉伸試樣Fig.1 Tensile specimens for testing
圖2 所示為不同的合金化方案觀察到的金相組織。表5所示為測得的不同方案的晶粒尺寸。未經合金化處理的1號試樣的平均晶粒尺寸為200.6 μm,晶粒尺寸比較粗大,其它合金化處理后的高錳鋼的尺寸明顯變小,晶粒細化了25%~50%。由金相組織得出,合金化處理后,相對于未添加鎢元素的試樣組織,合金化處理后,夾雜物的數量變小。而且尺寸變得細小均勻。并且在基體中彌散分布。
圖2 不同合金化處理的的金相顯微組織Fig.2 Metallographic microstructure of different alloying treatments
表5 不同合金化處理的高錳鋼平均晶粒尺寸Table.5 average grain size of high manganese steels with different alloying treatments
由以往的試驗也知道,高錳鋼經過合金化處理,晶粒的可以明顯的細化,晶粒的分布和形狀也變得條理性,W是強烈的氮化物、碳化物形成元素[12-13],可以與鋼中的C,N形成碳、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備高熔點的性質。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些高熔點碳、氮化合物可作為鋼液的異質形核核心。查閱文獻可知,作為形核劑的兩個條件之一是有超過液相熔點的相;二是這些相在低指數面中的情況下與液相金屬具有低的錯配度。當兩者之間的錯配度小于12%時,這些高熔點相可以作為形核的核心。經查閱可知,W2C和γ-Fe的錯配度小于12%,因此W2C可以作為異質形核核心,細化高錳鋼的組織。W元素少部分固溶于基體,大部分與C、N等結合生成化合物微粒并析出,這些析出相具有高熔點、高硬度的特點,并與γ相的錯配度較低[14],能作為結晶核心,提高形核率,從而使高錳鋼晶粒細化;合金析出相分布在晶界附近,可以防止原子擴散,阻止晶界移動,以抑制晶粒和夾雜物長大。
試驗過程中采用W進行微合金化,W和C的結合力強于Mn和C,且W2C的熔點為2 785℃。試驗過程的溫度超過1 300℃的時候,C和W會發生反應產生W2C,所以在合金化后高錳鋼液凝固相的時候,W2C會優先提前結晶,與鋼液潤濕的W2C同時作為異質形核核心,促使高錳鋼非均勻形核,從而使鑄件晶粒尺寸變小,達到細化的目的[15]。
本試驗采用的是HR-150A洛氏硬度試驗機測試各組試樣的硬度,對每一個試樣都進行3次試驗,將所得數據進行平均化取值,結果如圖3所示。由以上數據可見,鎢合金化后試樣硬度明顯提高,其中#5試樣的硬度值最高,達到了25.2HRC。與對照組相比,合金化處理的試樣平均硬度提高了18.1%~47.4%,這是細晶強化、固溶強化和彌散強化綜合作用的結果[11]。表明合金化處理能顯著提高高錳鋼的硬度。正如前面的論述中,高錳鋼經鎢合金化處理后,晶粒的尺寸明顯變小形狀變得勻稱,所以細晶強化提高了高錳鋼的硬度。同時,鎢和一部分的合金元素在鑄態過程中會溶于基體中,由于固溶強化的作用也會增加高錳鋼的硬度;另一部分與C、N形成彌散分布于基體中的高硬度的、穩定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進一步增加了高錳鋼的硬度。
圖3 硬度試驗值Fig.3 Hardness test value
如圖4所示,添加了鎢元素后,高錳鋼的抗拉強度得到提升,其中合金元素含量最高的#5試樣的抗拉強度最高,為491 MPa,相比對照組未合金化處理的普通試樣#1,其強度大幅度提升;其他對照組的抗拉強度均高于普通高錳鋼。本試驗設定的合金組合和含量對高錳鋼抗拉強度的提升效果不明顯。但是可以發現,隨著合金含量的增加,高錳鋼的抗拉強度也在提升,因此說明試驗的合金含量并沒有達到能顯著提升高錳鋼強度的層次,不能充分發揮出鎢的強化作用。試驗結果表明合金化處理也能提升抗拉強度。
圖4 抗拉強度數值Fig.4 Numerical diagram of tensile strength
(1)合金析出物數量相比普通高錳鋼有所增加,晶粒尺寸有所減小,且夾雜物的形狀和分布狀態得到改善。
(2)在細晶強化、固溶強化和彌散強化等多種強化機制綜合作用下。鎢合金化處理顯著提高了高錳鋼的硬度,最大能夠提高到25.2 HRC,但是高錳鋼的抗拉強度變化不明顯,合金化處理能提高高錳鋼的抗拉強度。
(3)由于合金化處理的強化作用增強了高錳鋼的加工硬化能力,提高了磨面硬度,并且減少了夾雜物數量,改善了夾雜物的形態和分布,減小了夾雜物的危害,合金化處理能顯著細化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