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興,楊佳鋒,梁海銘,許哲維,羅敬東,蘇 發(fā)
(廣州航海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廣州510725)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工業(yè)制造技術的升級等因素的發(fā)展,汽車、數(shù)碼產(chǎn)品、電工電子行業(yè)等勞動密集型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逐步實現(xiàn)了工業(yè)機器人代替人的轉(zhuǎn)型,而且工業(yè)機器人代替人的趨勢在其他行業(yè)中也在不斷擴大。減速器是工業(yè)機器人本體的核心部件,對于機器人的執(zhí)行精度影響很大,其種類繁多,型號各異。不同種類的減速器有不同的用途,按照傳動類型可分為齒輪減速器、蝸桿減速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而本文所研究的RV減速器是由一個行星齒輪減速器的前級和一個擺線針輪減速器的后級組成,具有結(jié)構緊湊、傳動比大、振動小、噪聲低、能耗少以及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自鎖功能的傳動機械,是工業(yè)機器人最常用的減速器之一[1]。
早期RV減速器為日本納博特斯克開發(fā)應用于機器人關節(jié)傳動部位,特點為超薄、大扭矩、大速比、高精度、高剛性結(jié)合為一身。現(xiàn)今德國、日本為代表的RV減速器行業(yè)還有很多技術都處于保密狀態(tài)。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的廠商和院校開始了RV減速器的國產(chǎn)化和產(chǎn)業(yè)化之路,也涌現(xiàn)了一大批該行業(yè)的公司,有了一定成果,不過研究多數(shù)還僅限于理論與實驗的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是在無標準參數(shù)的情況下只利用零件的測量數(shù)據(jù)對RV減速器進行建模,并依靠零件之間的實際裝配關系對模型的配合部位進行修改,使模型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實物的結(jié)構參數(shù)和運動參數(shù)。這樣既能了解RV減速器的結(jié)構參數(shù)與運動原理,也能對實物測量與三維建模之間的整體性關系配合能力進行鍛煉,在沒有標準參數(shù)依賴的情況下對實物進行精準建模復原,更符合實際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這種能力的鍛煉和經(jīng)驗的汲取能夠為以后的仿制學習和研發(fā)打下基礎。
RV減速器實物如圖1所示,由輸入齒輪、行星架、錐銷、針齒、擺線齒輪、偏心軸、行星齒輪、油封圈、配套軸承以及配合的螺釘?shù)冉M成。
圖1 RV減速器實物Fig.1 Real drawing of RV reducer
RV擺線減速器傳動原理如圖2所示。該RV減速器的第一級減速機構使用開式漸開線圓柱齒輪行星減速方式,第二級減速機構使用閉式擺線針輪行星減速方式。輸入軸1與中心齒輪6為同一體,中心齒輪6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帶動2個對稱分布的行星輪5在繞其公轉(zhuǎn)的同時也進行逆時針方向自轉(zhuǎn);曲軸8通過花鍵與行星輪5相連接固定,行星輪5帶動2根曲軸8同速轉(zhuǎn)動;2個相位相差180°的擺線齒輪3通過圓柱滾子軸承鉸接在兩根曲軸上,并與針輪4相互嚙合,在曲軸的帶動下繞針輪軸線公轉(zhuǎn)的同時也進行反方向的自轉(zhuǎn);輸出軸7的輸出法蘭由裝在其上的2個曲軸的軸承帶動,將擺線齒輪上的自轉(zhuǎn)矢量以1∶1的速比傳遞輸出,從而達到減速提高力矩的作用[2]。
圖2 RV減速器傳動原理Fig.2 RV reducer transmission schematic diagram
RV減速器關鍵零部件主要有行星輪、曲軸、擺線齒輪、針輪等,其中行星輪為正齒輪。
根據(jù)測量計算,得出本研究所用的RV減速器的部分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RV減速器零件參數(shù)Tab.1 Parameter table of RV Reducer parts
擺線齒輪是一個盤式的結(jié)構,盤中分布著對稱的孔,其最大難度就是繪制擺線輪廓,所以其三維模型應先繪制出其擺線輪廓,之后再進行孔的切除。
利用Solidworks繪制擺線輪廓,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通過編程實現(xiàn)繪制,利用Solidworks相應的編程接口編寫程序進行繪制擺線輪廓;第二種,在草圖環(huán)境下,利用其“樣條曲線”的“方程式驅(qū)動的曲線”來繪制[3]。本文采用第二種方法來進行擺線輪廓的繪制[4]。
擺線齒輪標準齒廓定義為與針齒共軛嚙合且無嚙合間隙的擺線齒輪齒廓。擺線齒輪標準齒廓的參數(shù)方程為[5]:
式中:φ1為轉(zhuǎn)臂先對于某一針齒中心矢徑的轉(zhuǎn)角,即嚙合相位角;iH為擺線齒輪和針輪的相對傳動比為幅長系數(shù),
在實際參數(shù)化建模時,標準擺線齒輪廓可簡化為以t為變量的直角坐標的參數(shù)方程[6]:
為保證曲線的齒廓與針輪嚙合部分的準確性,t取π~3π。
繪制擺線輪廓草圖步驟如下。
(1)建立擺線齒輪齒廓參數(shù)方程,將上表格內(nèi)的數(shù)據(jù)代入得:
將該方程式寫入驅(qū)動,界面畫出一段輪廓,接著畫出距離為rrp的等距實體,再進行圓周陣列,即可得到如圖3所示的擺線輪廓。
圖3 擺線輪廓Fig.3 Cycloid profile
(2)利用基礎的建模進行拉伸、切除等,即可得到擺線齒輪。
為了使針齒模型能夠與已建好的擺線齒輪模型相互嚙合,針齒建模要在擺線輪廓的基礎上進行。按測繪數(shù)據(jù),在擺線輪廓的基礎上繪制出半徑rrp、偏心距為a的偏心圓,在該圓上陣列出針齒草圖并拉伸即可得到針齒模型。
通過這種步驟建模,觀察草圖就可判斷出之前的測量、計算以及作圖是否正確合理,針齒與擺線齒輪是否有干涉等。
其他齒輪可通過設計界面的右側(cè)“設計庫”里的“動力傳動”,選用相應的齒輪類型,再調(diào)整相關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齒輪基礎實體;再對基礎實體進行所需的修改,即可得到所需的齒輪三維模型。這種方法既可省略對于齒輪漸開線的復雜設計,又可以保證齒輪模型間的相互嚙合。其他零件如密封性零件,建模時要注意服從主要運動零部件的條件,避免發(fā)生碰撞干涉等。RV減速器零件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RV減速器零件模型Fig.4 Model drawing of RV reducer parts
本文采用從零件圖開始設計再到裝配體的組裝約束的自下而上設計方式。根據(jù)實際的RV減速器裝配方式,對各個零件進行導入、添加關系約束等,進行裝配。RV減速器的零件較多且關系復雜,只在一個裝配體工程中完成全部零件的組裝較難,所以本文采用對局部零部件分級組裝,最后再對子裝配體總裝的裝配方法[3-4]。這種裝配思路能夠清晰地反映出各個零部件的裝配關系,進行修改時也能很快找到修改處,有利于復雜物件的裝配。RV減速器的裝配步驟和原理如下[7]。
針齒殼與針齒的子裝配體(A)將針齒殼先導入到裝配體中,再導入針齒,通過1.3 mm的距離配合和對2個針齒與槽進行同軸配合,即完成該子裝配體。
RV減速器有2根曲軸,每根曲軸上有4個軸承,行星架、支撐法蘭分別與機架之間有一個滾子軸承,總共10個軸承,3種軸承,其裝配過程如下。
(1)圓珠滾子軸承(B1)由內(nèi)圈、外圈、圓珠滾子以及保持架組成,使圓珠滾子與保持架重合配合,保持架與內(nèi)圈、外圈進行面重合,最后通過同軸心與重合配合即可,從該軸承形狀及其裝配位置可看出,其主要承載來自于支架與支持法蘭或行星架的軸向載荷。
(2)擺線輪支撐軸承(B2)由外套與圓柱滾子組成,使圓柱滾子底部與外套內(nèi)平面相重合,接著圓柱滾子表面與外套外滾道相切配合即可,從該軸承形狀及其裝配位置可看出其主要承載來自擺線齒輪與曲軸之間的徑向載荷。
(3)圓錐滾子軸承(B3)由內(nèi)圈、外圈和圓錐滾子軸承組成,使圓錐滾子與外圈相切配合和重合配合,接著圓錐滾子與內(nèi)圈外滾道相切配合即可,從該軸承形狀及其裝配位置可看出其主要承載來自于曲軸與行星齒輪之間的軸向載荷。
曲軸裝配體零部件有曲軸一個、軸套一個、軸承B2和軸承B3各兩個。軸承B2、軸承B3分別與曲軸相對應的軸段使用同軸配合與重合配合,接著軸套窄面在曲軸花鍵端與圓錐滾子軸承窄面進行重合配合即可完成裝配。
輸出端裝配體由輸出法蘭、密封圈和圓珠滾子軸承,密封圈組成,通過同軸配合與重合配合裝配即可。
支撐端的裝配體由支撐法蘭、套圈以及圓珠滾子軸承組成,通過同軸配合與重合配合關系將其裝配。
經(jīng)以上步驟將多數(shù)零件組合成子裝配體,裝配之前的零件,如圖5所示。以裝配體A為機架,導入曲軸裝配體B和兩個擺線齒輪3,使曲軸響應軸段與擺線齒輪對應孔同軸配合與重合配合,再導入裝配體C、D,使裝配體A、B、C相應的孔、軸進行同軸配合,接著將所導入的裝配體逐個與裝配體A重合裝配,最后導入剩下的零件并進行相應的配合,即可完成總裝配。
圖5 總裝前的零部件Fig.5 Parts before final assembly
在裝配過程中,由于建模數(shù)據(jù)基本依賴于測量值,而機械測量存在誤差,所以在仿真裝配時,零件之間的配合部位會出現(xiàn)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裝配關系,所以為了使整個機械模型能夠盡量接近實際情況,需要對零件的局部配合部位進行必要的修改,具體步驟如下:(1)找出實物對應位置的配合關系,選擇正確的配合關系;(2)依照測量數(shù)據(jù)和裝配關系,在資料中查找對應的標準數(shù)據(jù);(3)修正零件的配合部位;(4)進行計算模擬、仿真運動等,查看零部件之間是否存在干涉或碰撞,若有則重復以上步驟,進行合理修改,即可滿足其裝配和運動關系。
通過Solidworks對RV減速器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建模、仿真裝配、合理修正,可以直觀地了解RV減速器各個零部件的基本構造、裝配關系以及運動原理,對以后RV減速器和擺線齒輪等的應用、研究等提供了可行性幫助,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對于陌生機械的建模仿真、深入理解的學習思路,在無標準數(shù)據(jù)的條件下僅靠對機械實物的拆卸測量,繪制出其三維模型和理論修正,達到既與實物構造相同,又滿足正確裝配、運動關系的目標,為以后理解、仿造和深入其他機械結(jié)構奠定了經(jīng)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