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摘 要: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正在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戰略的必要條件之一,農村新產業、新模式的發展依賴于對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的使用。本文通過分析現代農業土地流轉的動因、農村土地流轉不暢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解決土地流轉的對策,以期促進現代農業的新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土地流轉;動因分析;問題;對策
一、現代農業土地流轉的動因分析
1.農村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與推廣
農村產業的發展振興催生了新的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在全國各地農業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批農業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帶動了“三農”經濟的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的新局面。原有的聯產承包責任種植方式和傳統的耕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的需要,人們需要高品質、綠色農產品的要求需要科學有效的生產方式來提供。在向農村新業態、新模式的生產形式的轉換中,亟需農村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與管理。
2.現代數字化農業大發展的應用
隨著大數據經濟的發展,農業的現代化生產與經營同樣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與推廣。從農業生產資料的供給、農業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農產品的銷售等各個環節,土地的改良、農業種植的品種選擇、農產品種植的規模確定、農產品質量管理、農業產業的布局規劃,農業種植氣候的觀測、農業機械化的應用等等都需要注入科技的因素。通過對農村經濟的考察來看,農業經濟大數據的應用必須建立在土地的適度規模的經營基礎之上,否則,農業的大數據服務新農業的發展將難以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3.抵御農業生產風險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靠天吃飯的情況依然很普遍,農業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很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推進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不失為抵御農業風險的有效選擇。在農業生產實施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中,采取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加大科技技術投資力度,強化農業生產者的市場意識,增強農業保險投入,積極引進各種資本,充分應用好政府的農業政策,大力培養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能力。
二、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流轉意識不強,農業的現代化生產認識不足
由于我國農村受傳統文化概念的影響,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較高,把土地視為自己家庭收入的命根子,寧愿把土地撂荒也不愿留意把土地流轉出去。對新型農業生產方式不太理解,認為新農業生產方式風險高,對現代農業缺少系統性認知,也極度缺乏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導致農村土地流轉困難重重。
2.農村土地基礎設施落后,投入資金缺口大
農村土地實施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只是加強自己責任田的管理,農業的基礎建設陳舊老化。加之農村缺少持續性資金的投入和整體農村基礎設施的規劃與管理,導致農村的道路交通、排水灌溉系統、天氣氣象觀測、機耕作業道路等基礎非常薄弱,政策性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公共設施不能滿足農業大市場的基本要求。
3.土地流轉市場不健全,土地流轉價格定價不合理
目前,我國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土地流轉市場主體不明確,土地交易參與主體不多,交易意愿不積極;土地交易價格不透明、交易存在土地信息的明顯不對稱問題,交易價格機制尚未確立,交易價格的不公平造成對農民土地交易利益保護明顯不足。
4.土地流轉政策法規缺失,農戶合法權益不能有效保障和維護
2005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僅限于維護承包關系穩定,鼓勵和支持土地流轉的具體法規政策比較滯后。首先,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虛位,這種虛位是導致農村土地流轉困難的因素之一,也給基層政府和村干部尋租的機會。其次,一些土地流轉的合法性尚待明確,缺乏規范的土地流轉程序和監督,導致土地流轉合法性不明確。最后,土地流轉的管理與監督問題。無論是程序管理還是合同檔案管理,目前都未形成統一的制度規范。
三、有效實施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
1.加強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政策制定、宣傳和落實的力度,積極鼓勵新型職業農民投身現代農業
在國家層面,制定農村土地流轉法律法規,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逐步形成,規范和優化土地流轉的流程,最大程度保證農民在土地流轉的合法利益,切實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在地方各級政府層面,加快制定符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農村土地制度,大力宣傳土地流轉政策,最大程度盤活土地資源。基層政府積極引導新型農業主體發展區域性特色農業經濟,增強新型職業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信心,保障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多方籌集資金,改善農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
首先,財政資金在國家財政政策的范圍內仍然是農業發展的主力軍,主要保障農村基礎設施是投入建設,如鄉村道路、農田水利、農村水電氣網、氣候監測、河道治理等項目。其次,普惠性金融資金的投入是農業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支持各種新型農業項目的扶持與發展。第三,民間各種社會資金要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的發展,形成公司、農戶、集體多方共贏的合作模式。
3.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引導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由于我國地域條件差異性大,可耕種土地集中度低,農村土地的流轉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土地作為基本的生產要素生產,要充分發揮土地資本的作用必須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認真落實農業部關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的通知,各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區域性土地流轉信息平臺,規范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的制定,合理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土地交易,維護土地流轉市場有序發展。
4.加快制定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農村土地的有效流轉
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各種風險,直接影響著農民的各種權益。土地流轉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依賴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只有讓農民能夠擺脫依賴土地的傳統,無后顧之憂地流轉土地,土地流傳工作才能順利進行。農民土地流轉后,要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新技能的培訓,優先安排農民就業,在教育、醫療、養老保險、就業等方面將農民納入進來,形成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關于有序促進黃南州農村牧區土地流轉問題的思考[J]. 周玉蓉,趙和梅.? 現代農業科技. 2020(22)。
[2]土地經營權流轉背景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構[J]. 童榮萍.? 農業經濟. 2021(03)。
[3]為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提供制度保障——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答記者問[J].? ?農村經營管理. 2021(02)。
[4]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探析. 王業松. 農業經濟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