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干勝道
【摘要】基于創業板上市公司2015 ~ 2017年在全景網召開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答投資者問的有關文本信息, 探究企業管理層語調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及是否會影響投資者行為。 研究發現, t-1年的管理層語調與企業t年的會計業績和市場業績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t-1年的管理層語調與t年的投資者信心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 就創業板上市公司而言, 業績說明會中的管理層語調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不僅可以反映與企業未來業績有關的增量信息, 而且使投資者能夠根據業績說明會中的管理層語調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
【關鍵詞】管理層語調;企業業績;投資者信心;業績說明會;文本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27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1)20-0077-7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和發展, 通過分析文本信息進行會計實證研究逐步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 作為企業信息披露的關鍵部分, 文本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投資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 同時, 中國人的語言意思很大程度上依賴語境, 且表達相對含蓄委婉, 有時會導致語言意思模糊化或產生歧義。 因此, 我國企業披露的文本信息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及是否值得投資者關注是一個有待驗證的問題。
本文從文本信息中管理層語調①的視角, 研究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未來業績和外部投資者信心之間的關系, 據此來探究在中國語言文化背景下企業的管理層語調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及是否能對投資者行為產生影響。 本文選擇2015 ~ 2017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召開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針對投資者問題的回答作為文本信息, 根據情感詞典篩選出文本信息中的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 進行詞頻統計后整理計算出管理層語調指數(TONE); 選擇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托賓Q值分別衡量企業未來的會計業績和市場業績; 選擇股票年換手率、機構投資者比例、市盈率和市凈率四個指標, 運用SPSS分析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出投資者信心指數(IC)。 在運用Stata分析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未來的會計業績和市場業績顯著正相關。 (2)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顯著正相關。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 我國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管理層語調越積極, 則企業外部的投資者信心越強。
上述研究成果證明了就創業板上市公司而言, 企業業績說明會中的管理層語調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不僅可以反映與企業未來業績有關的增量信息, 而且投資者能夠“聽話聽音”地根據業績說明會上的管理層語調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
本文的研究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本文是針對文本信息的研究, 文本信息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研究方向, 目前國內相關研究相當缺乏, 本文能為今后文本信息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第二, 本文是我國較早運用計算機文本分析技術對管理層語調進行研究并獲得成果的論文之一, 可進一步豐富有關管理層語調的研究。 第三, 謝德仁和林樂[1] 首開先例嘗試采用“詞袋”法構建管理層語調, 但尚有待完善之處。 本文在此基礎上同時參考了張秀敏等[2] 的做法, 并將部分異議詞單獨列示、結合不同語境判斷其所表達的情感態度。 筆者認為這一做法是對之前學者所構建方法的進一步嘗試和改進。 第四, 本文當屬我國較早對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度業績說明會進行深入研究的論文,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說明會屬于強制性召開, 本文的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檢驗業績說明會的信息含量和可信度, 依此來判斷這種強制性或半強制性的文本信息披露方式僅僅是敷衍了事的形式主義還是真正值得投資者關注并能夠對投資者決策起到參考作用。 這一驗證也能夠為有關業績說明會的舉行和監管提供一些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說
(一)創業板上市公司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業績
業績說明會, 亦稱為業績網上說明會, 主要采用問答形式, 由廣大股東和投資者針對企業現階段情況和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問題, 企業管理層對此做出解答。 首先, 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和信號理論, 企業管理層相比廣大股東和投資者更加熟悉企業情況, 因此在業績說明會上投資者提出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 關乎企業各個方面, 管理層做出的相應解答也可能會透露新信息。 其次, 相關規定要求企業管理層積極組織和參加業績說明會, 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業業績說明會所發布信息的規范性。 此外,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 外部投資者為了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有強烈動機去監督企業管理層, 而管理層可能利用掌握更多信息的優勢來維護自身利益, 因此依照我國證監會的強制規定, 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的業績說明會需每年召開, 屬于企業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的動態博弈, 這就要求企業的信息發布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 減少信息披露過程中管理層披露利己偏差的行為, 一定程度上保證披露內容盡量與實際情況相符。
Tetlock等[3] 從單個公司層面進行研究發現, 媒體報道企業時的語調與企業的未來盈余和市場報酬率顯著相關, 媒體語調越消極負面, 企業未來盈余越低。 韓東吉[4] 研究了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層面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從對企業價值真正產生驅動力的因素著手進行探討后指出, 企業不能過分依賴財務數據判斷企業自身價值, 非財務信息往往能夠提供財務報表未披露的信息, 對企業價值具有重要影響。 Huang等[5] 研究得出, 當企業發布的盈余公告文本語調過于積極正面時, 企業未來盈余和現金流通常小于0; 此外, 積極語調與導致正面盈余管理的事項呈正相關關系, 并與導致負面盈余管理的事項呈負相關關系。 吳卓然[6] 對2015 ~ 2016年上市公司年報進行研究得出, 我國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蘊含有用的信息增量, 尤其是管理層傳遞出的悲觀語調值得重點關注。 謝德仁、林樂[1] 通過研究全景網上上市公司2005 ~ 2012年召開的業績說明會的文本信息后得出, 管理層凈正面語調會顯著影響企業T+1年的業績, 企業管理層正面積極(負面消極)的語調與公司T+1年業績顯著正(負)相關。 這一研究結果說明: 國內上市公司管理層所發布的文本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信度, 管理層語調能夠反映與企業未來業績有關的增量信息, 即管理層語調有預測價值, 能夠預測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 而盈利能力是企業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依此認為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業績之間存在關聯。 同時考慮到企業業績又分為會計業績和市場業績, 故提出如下兩個假設:
假設1: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企業業績說明會的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未來的會計業績正相關。
假設2: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企業業績說明會的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未來的市場業績正相關。
(二)創業板上市公司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
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取決于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預測, 而企業未來的發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以前或現在的情況反映, 所以投資者對企業未來情況的預期來源于對公司以前和現在會計信息的判斷, 公司發布的會計信息質量越高, 則公司外部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越看好, 即對于企業的信心越足。
雷光勇等[7] 探究企業披露的盈余質量信息與投資者信心之間的關系后得出結論: 企業披露的盈余質量越高, 投資者信心就越足。 Loughran和McDonald[8] 對招股說明書展開研究得出, 企業披露的文本信息的表達越模棱兩可, 對未來的現金流預測情況表述越模糊, 則投資者對IPO的估價越低, 會導致IPO抑價問題越嚴重, 即管理層語調越模糊預示著未來企業風險越高。 Price等[9] 在剔除存在異常收益的企業后研究發現, 管理層語調會對企業的股票交易量產生影響, 語調積極時企業的股票交易量會增加。 Jegadeesh和Wu[10] 發現管理層披露風險信息時持樂觀態度且語調積極, 則企業的IPO風險會降低, 管理層語調越正面積極, IPO抑價越小。 Davis等[11] 通過研究企業盈余電話會議得出, 會議中企業管理層的語調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觀點和行為。 林樂、謝德仁[12] 基于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語調的視角探究企業所披露的文本信息發現, 投資者對企業管理層的凈正面語調做出正向反應, 特別是投資者對管理層負面消極語調做出負向反應。 這說明在中國這個重視“意會”的語言文化背景下, 上市公司年度業績說明會的召開有實際意義和價值, 企業管理層在說明會上的語調中包含了信息含量, 投資者可以“聽話聽音”。 本文據此提出第三個假設:
假設3: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 創業板上市公司管理層語調越積極, 則企業外部投資者信心越強。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選擇
1. 被解釋變量: 投資者信心和企業業績。 首先, 通過文獻綜述, 本文決定采用綜合指標與單一指標兩種方法分別表示投資者信心。
對于方法一即采用綜合指標, 考慮到實證過程的可操作性, 同時借鑒雷光勇等[7] 的研究成果, 本文擬選用股票換手率、機構投資者比例、市盈率和市凈率四個指標構成投資者信心指數。 對上述四個因子進行主成分分析后, 得出各個企業的綜合得分即投資者信心指數(IC)的計算結果如下:
對于方法二即采用單一指標, 筆者參考田雯[13] 等的做法, 使用股票年換手率(TO)這一指標表示投資者信心。
因此, 本文的投資者信心分別用綜合指標(IC)和單一指標(TO)來表示。
其次, 考慮到不同業績衡量指標可能產生的差異, 本文的企業業績同時考慮了會計業績指標和市場業績指標。 參考以往文獻, 本文選用凈資產收益率(ROE)表示會計業績指標, 選用托賓Q值(TBQ)表示市場業績指標。
2. 解釋變量: 管理層語調。 通過閱讀現有相關研究文獻, 本文中管理層語調的計量選用“字典法”。 首先運用Python編寫“數據爬蟲”程序進行網頁抓取, 將目標文本信息(各個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答投資者問的內容)從網頁(全景網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抓取下來匯總成文檔, 然后采用Python開放源“結巴”中文分詞模塊將段落式文本信息分成多個詞語的集合, 接著將這些詞語與情感詞典中的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詞庫相匹配, 最后統計出每一家企業業績說明會的文本信息中正面(積極)詞匯和負面(消極)詞匯的數量, 計算出管理層語調指數(TONE)。
由于目前尚無專門的中文金融財經類詞典, 因此本文參考張秀敏等[2] 的做法, 使用HowNet情感詞庫并進行篩選處理, HowNet是開源的, 適用于所有自然語言。 HowNet情感詞庫分為六類, 分別是程度級別、負面評價、負面情感、正面評價、正面情感和主張。 本文選擇其中的負面評價和負面情感類作為負面詞庫、正面評價和正面情感類作為正面詞庫。 同時考慮到部分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表達出不同的情感態度, 在進行詞庫篩選時將這部分異議詞單獨列出, 結合上下文語境逐個判斷其表達的情感態度。 本文在使用該詞庫前運用專家意見法對詞庫進行了篩選和處理, 具體處理過程如表1所示。
那么, 本文所構建的管理層語調指數的公式如下:
其中, POSPCT表示第t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答投資者問中所用的正面語調詞語數占管理層答投資者問詞語總數的比例, NEGPCT則表示第t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中管理層答投資者問中所用的負面語調詞語數占管理層答投資者問詞語總數的比例。 TONE越大, 則表明管理層語調越正面(積極); TONE越小, 則表明管理層語調越負面(消極)。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我國創業板的誕生主要是為當前暫不具備主板上市資格、基本處于高新科技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權益融資的渠道, 緩解這些公司融資難的狀況。 由于創業板企業具有高投入、高成長、高收益并伴隨著高風險的特點, 所以創業板企業在進行信息披露時注重成長性信息和企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同時每年被強制要求召開企業業績說明會與投資者加強溝通和聯系。 本文選取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 2015 ~ 2017年的數據為初始樣本, 剔除業績年度為ST的企業, 刪掉數據不全或異常的企業, 經過篩選后符合條件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共計962家。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自全景網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中的年度業績說明會、CSMAR數據庫及WIND數據庫。 其中, 計量管理層語調所需的文本信息來源于全景網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中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度業績說明會, 權衡投資者信心的股票換手率和權衡企業成長性的營業收入增長率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 其余數據信息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
(三)研究模型
借鑒謝德仁等[1] 、林樂等[12] 的文獻, 建立以下模型:
根據假設1, 建立第一個模型如下:
根據假設3, 建立模型三、模型四如下:
被解釋變量分別為企業的會計業績(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企業的市場業績(托賓Q值TBQ)、投資者信心指數綜合指標(IC)及投資者信心指數單一指標(股票換手率TO); 解釋變量為t-1年的管理層語調(TONE); 控制變量分別是資產負債率(LEV)、公司規模(SIZE)、成長性(GROWTH)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OCF); 同時文中還控制了年度變量(YEAR)。 限于篇幅, 本文略去具體的變量定義表。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來看, 2015 ~ 2017年管理層語調(TONE)指數最大值為0.825352、0.94694和0.93333, 且平均數偏高, 均在0.6以上,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創業板企業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披露的文本信息中好消息多于壞消息, 可能存在“報喜不報憂”的現象。 但是2015 ~ 2017年管理層語調指數的最小值小于0, 分別為
-0.0463、-0.11904、-0.05556, 這也表明在企業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 管理層答投資者問的內容即便可能存在隱瞞或推遲披露壞消息的動機, 但好消息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信息披露格局是不存在的。
2016 ~ 2018年會計業績(ROE)的最大值逐年上升, 而平均數分別為7.10491%、8.32912%和6.51110%, 平均意義上來看三年中企業的會計業績先上升后下降。 市場業績(TBQ)方面, 2016 ~ 2018年的平均值分別為2.99748、3.17868和5.57562, 平均意義上看企業的市場業績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
對于投資者信心指數綜合指標, 2016 ~ 2018年其平均數為2.7280、2.8397和3.1520, 平均意義上呈現出逐年上升態勢; 對于投資者信心指數單一指標, 2016 ~ 2018年的平均數為10.8390、9.9448和13.0089, 平均意義上先下降后上升。
綜合四個被解釋變量來看, 創業板上市公司2016 ~ 2018年的市場業績和投資者信心指數平均意義上呈上升態勢, 這與我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基本一致。 近年來世界經濟正在緩慢恢復, 逐漸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影,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很多新興經濟產業發展穩定, 同時加上我國貨幣政策和財務政策的扶持,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市場業績逐漸上升, 投資者逐步擺脫低迷情緒, 對資本市場的投資信心也逐漸恢復。 結合解釋變量管理層語調可初步看出, 管理層語調與未來的企業市場業績和投資者信心的變動具有一致性, 均呈上升態勢。 創業板上市公司2016 ~ 2018年的會計業績平均意義上先上升后下降, 結合最小值探究其原因可能是, 2018年少數公司的會計業績偏低而影響了整體平均水平; 企業投資者信心指數單一指標平均意義上先下降后上升, 同理, 結合最小值探究其原因可能是, 2017年少數公司的股票年換手率偏低而影響了整體平均水平。
(二)相關性分析
在對樣本進行回歸分析前, 本文先對主要研究變量進行了相關性檢驗, 結果見表2。
根據相關性分析結果可初步得出: 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會計業績(ROE)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初步支持了假設1; 管理層語調與企業市場業績(TBQ)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初步支持了假設2; 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即創業板上市公司管理層語調越正面積極, 則企業外部投資者信心越強, 初步支持了假設3。 此外, 同一模型的兩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5, 可初步判斷模型中各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回歸分析
本文主要運用統計分析軟件Stata 12.1對各個模型和樣本數據進行回歸檢驗, 檢驗各個模型擬合優度和模型中各個變量的顯著性水平, 以此來判斷各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
1. 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業績的回歸檢驗。 進行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業績的回歸檢驗, 回歸結果見表3。
從表3可知, 模型一的擬合優度為0.302, 說明企業市場業績中有30.2%的比例能夠被模型中的解釋變量管理層語調解釋。 模型回歸中的F值13.184在1%的水平上顯著, 表明從總體上看模型一中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相關關系顯著。
管理層語調的T值為2.422, 表明管理層語調與企業市場業績在5%的水平上顯著; 回歸系數為0.045, 表明管理層語調與未來企業會計業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則假設1成立。 雖然管理層語調作為文本信息沒有定量信息精確和信息量大,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供與企業未來的會計業績有關的增量信息, 進而反映企業未來會計業績情況, 值得投資者關注。
控制變量中公司規模、成長性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T值分別為1.725、3.941和2.772, 貝塔系數分別為0.018、0.282和0.106, 說明公司規模、成長性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均與企業會計業績顯著正相關。 此外, 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的T值為-1.331, 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模型二的擬合優度為0.196, 說明企業市場業績中有19.6%的比例可以被模型中的解釋變量管理層語調解釋。 模型回歸中的F值15.087在1%的水平上顯著, 說明總體上看模型二中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管理層語調的T值為2.189, 表明管理層語調與企業市場業績在5%的水平上顯著; 回歸系數為0.078, 表明管理層語調與未來企業市場業績顯著正相關, 則假設2成立。 雖然管理層語調作為文本信息沒有定量信息精確和信息量大,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供與企業未來的市場業績有關的增量信息, 進而反映企業未來市場業績情況, 值得投資者關注。
控制變量中成長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T值分別為2.758、1.955, 貝塔系數分別為0.152、0.185, 說明成長性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均與公司市場業績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此外, 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和公司規模的T值分別為-0.673和1.357, 兩者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2. 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的回歸檢驗。 進行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的回歸檢驗, 結果見表4。
從表4看出, 當投資者信心用綜合指標來表示時, 得出模型三所示的回歸結果: 模型三的擬合優度為0.217, 表明投資者信心中有21.7%的比例能夠被模型中的解釋變量管理層語調解釋, 模型三的整體擬合效果較好。 模型回歸中的F值18.082在1%的水平上顯著, 說明總體上看模型三中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相關關系是顯著的。
管理層語調的T值為1.872, 說明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在10%的水平上顯著; 回歸系數為0.006, 表明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即管理層語調越積極, 投資者信心越足, 則假設3成立。 盡管文本信息沒有定量信息精確和信息量大,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企業外部的投資者信心產生影響。
控制變量成長性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T值分別為3.704和2.049, 貝塔系數分別為0.130和0.086, 說明成長性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均與投資者信心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與預期一致。 此外, 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和公司規模的T值為-1.016和1.609, 兩者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同理, 當投資者信心用單一指標股票換手率來表示時, 得出表4中模型四所示的回歸結果, 其研究結果總體上與模型三基本一致, 再次驗證了本文的假設3。
基于上述四個模型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 四個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 而且各模型的解釋變量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與被解釋變量的相關關系均與預期一致。 但除模型一外, 其他模型中的控制變量公司規模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究其原因可能有兩個: 第一, 創業板上市公司屬于新興中小企業, 從描述性統計可看出企業之間的規模差距不是很大, 使得其對企業的市場業績和投資者信心造成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第二, 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 企業業績的提升并不完全取決于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也更加理性, 不再一味地依賴公司的規模大小去判斷企業的好壞, 還會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此外, 關于控制變量中資產負債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問題, 通過閱讀以前學者的有關文獻得知, 部分研究表明企業資產負債率與企業業績呈“U”型關系, 那么筆者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一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一定值時, 公司業績會隨著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提高而下降, 投資者信心也會因資產負債率過高而降低, 導致在回歸檢驗中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四)穩健性檢驗
本文改變管理層語調的度量方式, 對主要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 借鑒謝德仁、林樂[1] 和曾慶生等[14] 的研究, 以Loughran和McDonald[8] 的英文單詞列表翻譯成中文詞庫為基礎, 利用Python開放源進行詞頻統計, 得出衡量管理層語調的另一個變量TONE2(TONE2為該業績說明會中積極詞匯數與消極詞匯數之差占總詞匯數的比例), 并對模型一 ~ 模型四分別進行回歸檢驗, 其結果基本不變, 驗證了假設1、假設2和假設3。
五、結論
對文本信息特別是管理層語調的探究是當前管理學研究的前端和焦點, 在中國特有語境和文化背景下進行文本信息研究更有實際意義。
本文基于創業板上市公司舉行年度業績說明會時管理層回答投資者問題的文本信息, 從文本信息中管理層語調的視角, 研究管理層語調與企業未來業績和企業外部投資者信心之間的關系, 并得出以下結論: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 管理層語調與公司未來的會計業績和市場業績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 管理層語調與投資者信心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創業板上市公司管理層語調越正面積極, 則企業外部的投資者信心越強。
上述研究證明了就創業板上市公司而言, 企業業績說明會中的管理層語調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 可以提供有關企業未來業績的增量信息, 且投資者能夠“聽話聽音”, 根據業績說明會上的管理層語調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說明會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這種強制性或半強制性的文本信息披露方式不只是敷衍了事的形式主義, 而是能夠對投資者的決策行為起到參考作用。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證監會和深交所要求企業召開業績說明會的做法是正確的, 而業績說明會作為一個有效的信息披露平臺, 值得企業付出精力和成本去認真對待。 同時, 對于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而言, 應當積極關注和參與到企業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中, 獲取與投資和自身利益相關的有用信息并針對性地制定投資策略。
另外, 根據本文中投資者信心指標的實證結果可看出, 筆者對投資者信心指數的構建和計算與實際情況相對一致, 進而說明了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計算微觀投資者信心指數的做法是可行的。
本文的研究結論表明, 在中國特有的語言表達和文化背景下, 學者可以對管理層披露的文本信息挖掘和解讀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這也為之后學者確定研究方向提供了參考意見。
【 注 釋 】
1 謝德仁和林樂[1] 將本研究領域中的英文單詞“TONE”翻譯為“語調”,并將其定義為文本信息中表達的積極(正面)或消極(負面)的情感傾向。它是內容和選詞的函數,即正面的語調(語氣)可以通過集中闡述正面的結果或用正面的方式描述結果來實現。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謝德仁,林樂.管理層語調能預示公司未來業績嗎?——基于我國上市公司年度業績說明會的文本分析[ J].會計研究,2015(2):22 ~ 29+95.
[2] 張秀敏,汪瑾,薛宇,李曉林.語義分析方法在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中的應用[ J].會計研究,2016(1):87 ~ 94+96.
[3] Tetlock P. C., Saar-Tsechansky M., Macskassy S.. More than words: Quantifying language to measure firms' fundamentals[ J].Journal of Finance,2008(3):1437 ~ 1467.
[4] 韓東吉.公司價值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伊利股份上市公司的分析[D].成都:西南財經政法大學,2012.
[5] Huang X., Teoh S. H., Zhang Y. L.. Tone management[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4(3):1083 ~ 1113.
[6] 吳卓然.企業年報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語調與績效關系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8.
[7] 雷光勇,王文,金鑫.公司治理質量、投資者信心與股票收益[ J].會計研究,2012(2):81 ~ 88+99.
[8] Loughran T., McDonald B.. When is a liability not a liability? Textual analysis,dictionaries,and 10-Ks[ J].Journal of Finance,2011(1):35 ~ 65.
[9] Price S. McKay, Doran, James S., et al..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s and stock returns: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veness of textual tone[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2(4):992 ~ 1011.
[10] Jegadeesh N., Wu D.. Word power:A new approach for content analysi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3):712 ~ 729.
[11] Davis A. K., Ge W., Matsumoto D., Zhang J. L.. The effect of manager-specific optimism on the tone of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s[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5(2):639 ~ 673.
[12] 林樂,謝德仁.投資者會聽話聽音嗎?——基于管理層語調視角的實證研究[ J].財經研究,2016(7):28 ~ 39.
[13] 田雯. 環境信息披露對公司價值及投資者信心的影響研究——以深證責任指數成份股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4] 曾慶生,周波,張程,陳信元.年報語調與內部人交易:“表里如一”還是“口是心非”?[ J].管理世界,2018(9):149 ~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