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制圖技術是尤為重要的,機械工程制圖蘊含著工程師的語言和理念,是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習的重中之重。為了充分提高學生機械制圖的水平,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高校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改革與創新機械制圖教學,在培養學生機械制圖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縮小學生將來參與工作時的磨合期。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機械制圖;改革
引言:
機械制造業都重視零件和裝配體的圖紙表達,如何將零件的幾何及加工要素表達的清晰,準確,直觀,便于理解——是門藝術。但是很多高校在機械制圖教學時很不接地氣,脫離了生產加工實際,因此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機械制造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只有提高對學生機械制圖能力的培養,才能為機械制造業提供更加優秀的工程師。
一、創新教學觀念
首先,促進高職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革首先就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審視機械制圖教學,找到制約學生機械制圖能力發展的因素,并且將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學生的制圖技能。機械專業的學習,首先要學的一門基礎課程就是機械制圖,很多高校目前的機械制圖課程還停留在手繪階段(尺規作圖),但是還有很多高校目前已經將機械制圖的課程或多或少的融入了電腦繪圖當中。因此學校要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軟件,為學生機械制圖能力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1]。從傳統的機械制圖向電腦繪圖過渡,這樣教師不會將教學時間浪費在電腦繪圖方法的應用上,而是跟學生提一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課余時間結合愛好自行學習。例如清華大學的機械制圖課程中會或多或少的引入solidworks的成型原理,但是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解遠不如學生自己動手收獲更多,因此為了切實提高學生機械制圖的水平,教師就要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對機械制圖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對機械制圖教學的刻板印象,促進高職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革。
二、突出實體造型技術
隨著高校教學體制的改革,對于機械類專業來說,教師要加強教學與實踐的對接,為了有效提高學生機械制圖的水平,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技能,教師就要充分突出實體造型技術,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機械制圖并沒有任何的捷徑,只能靠多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制圖作業多畫幾遍,對照畫的正確的同學的答案,找時間反復畫。制圖習題冊里畫錯的畫的不熟的每張圖在紙上額外畫三遍,認真體會線型,投影關系等等。然后提前自學一下autocad,去網上搜一些現成的圖紙,把搜到的圖紙自己親自動手畫一份完全一樣的出來,在經過一定的量的積累之后會有變化的。
因此在機械制圖教學改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一些三維實體工程圖樣作為課堂教學資源的延伸,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機械制圖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在將來參與工作時的工作內容,實現學習與實踐之間的對接,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機械制圖的實踐能力[2]。此外,還要優化機械模型的種類,這樣學生在利用電腦軟件制作機械制圖時可以建立參數化三維模擬數據庫,促進教師機械制圖實踐教學的改革,使學生的機械制圖技術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三、加強校企合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學校的機械制圖教學在改革中也要遵循這一點,由于科學技術更新換代很快,機械制圖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但是由于部分學校沒有放遠自己的眼光,缺乏對社會中機械行業的關注,導致教學的內容與社會需求出現一定的偏差,學生很難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因此為了學生能靈活運用機械制圖技術,做到游刃有余,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機械制圖能力在將來工作中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平臺,因此學校可以加強校企合作,通過加強對于相關企業的對接,為學生的實訓、實習提供機會與場地,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也可以掌握行業中最新的機械制圖技術與軟件的使用方法,實施人性化的教育,挖掘學生的潛能與閃光點,提高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此外通過教學實踐與實習,學生可以將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所學的理論知識發展為自己的能力,了解機械制圖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于在今后的課堂學習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學校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將機械制圖抽象的理論知識簡化、實踐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將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機械工程圖表現出來,創造出更加先進的設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路漫漫而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校必須深刻認識到現階段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將其作為改革的切入點,通過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將學生機械制圖技能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濃厚的學習氛圍,還要通過實施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學生機械制圖技能的掌握,拉近學生與將來工作之間的距離,縮小參與工作的磨合期,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趙仕宇,陳天凡.新工科背景下高職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031(002):P.192-196.
[2]郭錦玉、吳佳秜、陳建國.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與學生評價的研究與實踐——以"機械制圖及CAD"混合教學為例[J].南方農機,2020,v.51;No.363(23):144-145.
作者簡介:楊霞,1982年1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南,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機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