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叢叢
起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名《斑馬流浪者》。懷揣對神秘南非大陸的敬意和對神奇動物的好奇,翻開書才發現,這本書里的斑馬其實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她出生于戰亂年代的伊朗,本名叫畢畢·阿巴斯·阿巴斯·侯賽尼。
侯賽尼家族才華橫溢且天賦異稟,斑馬更是被父親親自教導,學習多國語言,背誦偉大作家的作品,慢慢成長為一座活的“移動圖書館”。
因為戰亂,斑馬很小就隨父母背井離鄉踏上流亡之路。母親離她而去后,父親教會斑馬用沉浸于文學世界的方式來忘記悲傷,用文學思想武裝內心,抵抗外部世界的惡意。多年的流浪生活讓斑馬歷經重重磨難,嘗遍人間辛酸。當父女倆終于在美國紐約定居后,她唯一的親人父親也去世了,這讓斑馬徹底陷入孤寂和混亂。
斑馬意識到必須終結過去,遵從內心呼喚,她帶上僅有的85美元,重走兒時的流亡之路,回味曾經的痛苦,期待能從中有所領悟,獲得改變。
不久,斑馬遇到了意大利男人盧多,這時她才發現,內心堅固的堡壘不但阻隔了悲傷,似乎也擋住了別的東西,比如愛。因為長期沉溺孤獨,她不知該怎么與人相愛,一次次主動走近盧多,又一次次將其推開……
在整本書的結尾,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斑馬離開了自己過去的流浪之路,離開傷害自己的過往,向著一種新的充滿愛的生活進發。
的確,周圍有太多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會犯跟斑馬一樣的錯誤。沉溺于過去的種種不如意,總是想著修正、彌補,卻忘記了現在和眼前,其實最應該抓住且唯一能夠把握的只有此時此刻。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過去的種種都是為將來做準備,都是序章,而不是結局。所以,成長其實不在于過去的生活,而在于當下的選擇。盡管斑馬經歷戰亂、流亡,失去雙親孤身一人,但只要她做出重整旗鼓的選擇,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終會慢慢撕掉人生貼給她的消極標簽,學會與世界、與自我達成和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把握好現在,才能夠選擇將來,才是對過去最好的交代。
作者阿薩琳·維里耶·歐盧米曾獲惠廷作家獎,是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評選的五位35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斑馬流浪者》一出版即倍受好評,榮獲2019年福克納文學獎,評委盛贊其“實現了小說所能展現給我們的一切”。該書還獲得約翰·加德納小說獎,入圍美國筆會開卷獎,并登上《出版人周刊》暢銷榜。
很難想象,《斑馬流浪者》中那些極富深度的文字出自一位不滿35歲的年輕作家之手。她對政治、戰爭、文學、社會、人性乃至兩性關系都有著獨特又精辟的見解,總能讓讀者耳目一新。
合上書,我想:“流浪”這個詞,原來一直給我一種消極的蒼涼感,在流浪的路上,有人因痛遷徙,有人逐愛而居。而現在,我認為上路的動機已改變,沿途的風景也自會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