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青 劉先奎

2013年,家住廣西柳州的麻桂生與陳柳菊經過數年戀愛結為連理。第二年,兩人的兒子出生。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兩人發現他與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目光呆滯、動作刻板,逗他無反應,只顧自己玩,或是默默地望著墻壁……兩人帶兒子到醫院去檢查,醫生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征。患這種病的人表現為不合群,不與人交流,眼神也不互動,喜歡獨處,并伴有智力低、社交困難等,即使接受特殊教育、訓練,效果也甚微。
夫妻二人情緒低落,不知如何面對,爭吵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如何治療兒子上,他們產生了矛盾:麻桂生希望順其自然,以觀后效,或者兩人再生一個孩子;陳柳菊則希望兒子盡早接受治療,擔心再生一個孩子家庭經濟承受不起。
兩人的分歧逐步演變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之后,麻桂生外出務工,留下陳柳菊獨自照顧孩子、操持家務。此后,麻桂生與陳柳菊甚少聯系,也不常回家,兩人感情趨于淡化。陳柳菊覺得這段婚姻毫無希望,便于2016年以夫妻雙方感情不和為由,向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提起訴訟,要求與麻桂生離婚。
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開庭審理了此案。法官經過審理后認為,兩人的感情尚未完全破裂,依法判決不準離婚。
一晃數年過去了,麻桂生與陳柳菊的感情沒有絲毫緩和。期間,麻桂生出軌了。他想盡快結束與陳柳菊的婚姻,并于2021年6月向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提起訴訟,以夫妻分居長達6年、感情已經完全破裂為由,要求與陳柳菊解除婚姻關系。
庭審中,麻桂生稱其與陳柳菊長期兩地分居,夫妻關系已經名存實亡,當庭承認自己在外出務工時有出軌的行為,希望判決二人離婚,婚生小孩由陳柳菊撫養。
陳柳菊當庭表示同意離婚,并愿意獨自攜帶撫養孩子,同時提出了條件:因為孩子天生患疾,這些年來她照顧孩子、操持家務,付出太多。現在,因為脫離工作已久,年齡偏大,很難再進入職場。麻桂生不僅長期對家里的事不聞不顧,6年中也僅向孩子支付了5000余元的撫養費。為此,陳柳菊要求麻桂生為她所做的家務作出補償,希望法院在準予原、被告離婚的同時,支持她要求麻桂生支付精神損害賠償費2.5萬元、家務勞動補償款2.5萬元的訴訟請求。
根據《民法典》第1088條規定: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該條取消了“只有約定分別財產制下才能請求離婚家務勞動經濟補償”的限制,將其擴展適用于通常意義上財產共同共有的夫妻,也就是說不論夫妻雙方是否對財產狀況有過約定,承擔較多家務的一方都有權在離婚時行使離婚家務勞動補償請求權。
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審理后認為,麻桂生承認其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出軌行為,這嚴重違背了夫妻之間的忠誠義務,亦是導致雙方離婚的主要原因,故此,酌情確定由麻桂生向陳柳菊支付精神損害賠償費1 萬元。在庭審中,麻桂生認可了陳柳菊在照顧孩子方面承擔了較多義務,因此,對陳柳菊要求麻桂生支付2.5萬元補償的請求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依照法律相關條款規定,于2021年6月底作出判決:準予麻桂生、陳柳菊離婚,二人的婚生子由陳柳菊撫養,麻桂生每月按時支付孩子撫養費900元(醫療費、學雜費以正規發票為準,按50%給付),并向陳柳菊支付精神損害賠償費1萬元、家務勞動補償款2.5萬元。
案件宣判后,麻桂生、陳柳菊二人在法定時限內表示服判息訴,均不上訴,判決隨即產生法律效力。
【以案說法】
2021年1月1日實施的《民法典》完善了離婚救濟制度,《民法典》第1088條修改了原《婚姻法》第40條中關于離婚經濟補償只在約定財產制下使用的規定,從而使得婚姻中多付出的一方在離婚時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但是,家務勞動經濟補償實際上仍屬于給付金錢的補償行為,所以一方在提出家務勞動經濟補償時,不僅需要對照家務勞動時間、投入家務勞動精力、家務勞動效益、負擔較多義務一方的信賴利益等綜合因素合理提出,而且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才能適用,即:1.不區分夫妻財產所有制類型一律適用,如果一方在婚姻中相比另一方對家庭負擔了更多的義務,均有權利在離婚時請求補償。2.經濟補償請求以負擔了較多家庭義務為前提,這里的家務勞動,除了《民法典》規定列舉的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三種情形外,還應包括為自己和家人最終消費所進行的準備食物、清理住所環境、整理衣物、購物等無酬家務勞動,以及對家庭成員和家庭以外人員提供的無酬照料與幫助活動。3.經濟補償需一方主動提出,法院不得主動適用,但人民法院可以向當事人釋明其家務勞動補償請求權,是否行使由當事人自行決定。4.經濟補償請求須在離婚時提出,如果雙方協議或判決離婚后,一方提出經濟補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雖然法律將家務勞動由無償變成了有償,但不是贊成將夫妻關系物質化,也并非支持付出家務勞動過多一方在離婚時可以漫天要價,所以家務補償的訴求,仍需有理有據,合理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