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永芳 李慧玲
(新疆師范大學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2021 年6 月,新疆發布《新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并且要推進其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新疆作為農業和資源大省,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起步晚、速度慢。2015 年新疆第三產業所占GDP 比重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為45.6%;截至2019 年,服務業所占比重達到51.6%,這一數據比國家服務業所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低了2.3%。2020 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為新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定位,明確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發展才是新疆保持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而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推動其向高附加值產業延伸和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的重要載體,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谝陨媳尘?,新疆應抓住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關聯性強、產業附加值高的特點而大力發展,以此來帶動整體經濟發展。
產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伴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學者們逐漸將研究視角延伸到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Laurence Moyart(2007)[1]將理論與實證結合,通過就業效應、出口效應、競爭力效應和吸引力效應這四種機制對區域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如何促進經濟增長進行了闡釋。Taylor 等(2014)[2]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138 個城市的175 家服務公司的辦公網絡進行研究,發現企業通過提供服務來促進經濟全球化,并推動經濟發展。Delgado 等(2014)[3]發現產業集聚使得專利數量和企業數量得到上升,進而推動工資的增長,最終提升區域經濟效益。
國內學者對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和經濟增長也做了大量的探究。侯淑霞等(2014)[4]運用空間聯立模型發現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和我國經濟增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吉亞輝等(2015)[5]也得出了一樣的結論,認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并且生產性服務業多樣化集聚的效果更加明顯。溫婷(2020)[6]通過構建模型,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在空間上呈現出集聚,同時對于經濟增長有明顯拉動作用。
據現有資料表明,學者們選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群或者經濟帶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選取新疆為研究區域,以期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價值。
對新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進行測度,所用原始數據均來自于2007—2020 年《新疆統計年鑒》。通過參考唐曉華等(2018)[7]的研究,將生產性服務業的六個細分行業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測量產業集聚的方法以及指標多種多樣,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用空間基尼系數來對新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進行測度。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G 表示空間基尼系數,Si 表示新疆某一地州(市)某一生產性服務業細分行業從業人員數與全疆該行業從業總人數比值,Xi 表示新疆某一地州(市)生產性服務業從業人數與全疆生產性服務業從業人數比值。G 值越大則說明該地區產業集聚能力越高。
由表1 可知2006—2019 年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基尼系數。從整體情況來看,2006—2019 年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基尼系數均值為0.0330,集聚水平不高,行業布局較為分散。且這14 年以來,新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成波動式發展。其中,2006—2012 年變化不大,數值保持在0.02 與0.03 之間,2013 年猛增至0.0408;2013 年以后則呈下降趨勢,直到2017 年達到最高,后面又開始下降。在2006—2019 年新疆6 類生產性服務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空間基尼系數均值最大,為0.0662??茖W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空間基尼系數均值則是最低,為0.0072。

表1 2006—2019 年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基尼系數
從細分行業來看,在批發和零售業中,從2006—2019 年的這14 年中,空間基尼系數在0.0031—0.0260之間波動,且最近幾年,一直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在初期,批發零售商會選擇在少部分大城市集聚,但隨著經濟發展和需求的擴張,也會選擇在其他區域設置站點,因此分布也就更加均勻。對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而言,相比于其他行業,空間基尼系數一直處于高階段,表明該行業在空間上集聚狀態較為明顯。特別是從2016 年以來,就呈現出增長態勢,直到2018 年達到0.0959,2019 年則稍微下降一些。主要是因為新疆機場以及口岸的設立和擴建,加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得新疆交通運輸發展更加迅速。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其空間基尼系數在2013 年最高,達到0.0371,后面則開始下降,雖然也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同樣對于金融業來說,其變化趨勢類似于交通運輸行業,空間基尼系數先上升達到最大值后開始下降。這說明金融行業為了自身的發展,一開始會在資本要素比較集中的地區,等集聚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為了進一步擴張會將目光轉移至較為偏僻區域,這樣在空間上分布就逐漸分散。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2018 年空間基尼系數最大,達到0.1197,其余年份數值與之相比則略小。但總體說來,租賃行業集聚水平還是比較高。主要是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和交通便利性的進一步提高,人口流動性也逐漸增強,便于該行業的發展。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雖然也呈現波動狀態,但幅度較小。由此可見,新疆各地都在緊抓教育,科研機構和研發人員分布較為均衡。
被解釋變量:經濟增長率(Y)。多年以來,關于對經濟增長這一指標的度量方法主要是利用GDP 值。文章借鑒干春暉(2011)[8]的研究,以各年份GDP 增長率作為衡量新疆經濟增長的指標。
解釋變量:生產性服務業集聚(X)。利用前文計算出的空間基尼系數,作為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度量。
1.單位根檢驗
由表2 可知,在原序列下,Y 與X 的P 值均大于0.05,是非平穩序列;在一階差分下,P 值則小于0.05,拒絕了原假設,通過檢驗。由此顯示Y 與X 是一階單整序列。

表2 ADF 檢驗結果
2.VAR 模型最優滯后階數確定
VAR 模型對于滯后階數特別敏感,滯后期的選取直接關系到模型的結果,所以需要先確定最優滯后階數。由表3 可知,最優滯后階數為2 階,即應構建VAR(2)模型。

表3 最優滯后階數確定
3.協整檢驗
運用Johanson 協整檢驗方法驗證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由表4 可知:對于原假設——不存在協整關系,P 值為0.022612,小于0.05,表明拒絕原假設;對于原假設——最多有一個協整關系,P 值為0.152483,大于0.05,表明接受原假設。綜合顯示存在一個協整關系,說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存在長期的影響。

表4 Johanson 檢驗結果
4.格蘭杰檢驗
表5 顯示了Granger 檢驗結果。在滯后期為2 期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是經濟增長的單向Granger 原因,說明集聚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影響。

表5 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5.VAR 模型平穩性檢驗
圖1 為VAR 模型平穩性檢驗圖。由圖可知,該模型的的單位根全部落在了單位圓之內,即單位根全部小于1,說明該模型是平穩的,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圖1 VAR 模型平穩性檢驗結果
6.脈沖響應分析
運用脈沖響應圖來表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沖擊效果,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脈沖響應圖
圖1 表示經濟增長對于自身的沖擊效果??梢钥闯鲈诘谝黄跁r,經濟增長對于自身的沖擊最大也最明顯,之后逐漸減小并趨于穩定,由此也可以說明所構建的模型是穩定的。圖2 表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的沖擊。在前期,經濟增長受到外界沖擊,馬上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做出了響應并立即上升,直到第四期達到最大值然后趨于穩定,說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經濟增長有著持續且穩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由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獲得了規模效應,通過降低成本、資源共享以及知識溢出推動技術創新等方式使得經濟增長。
7.方差分解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所以利用方差分解方法來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變化關系。表6 列出了對于變量X 和Y 的方差分解結果。其中,Period 為期數,S.E.表示變量預測標準差,其他各列則表示X 與Y 分別為被解釋變量時的方程對另外一個變量和自身的貢獻程度。

表6 方差分解結果
由對于變量X 的方差分解可知,隨著預測期數的向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標準差也在逐步增加。在第一期預測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預測方差全部是由自身擾動所引起。在第二期時,生產性集聚預測方差則有87.677%是由自身擾動所引起,12.323%是由經濟增長擾動所引起的,由此可類推解釋后面期數??梢钥吹剑蠹s在第七期左右,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方差分解結果基本穩定,此時有72.219%是由自身擾動引起,27.781%是由經濟增長擾動引起。
同理可知,對于變量Y 的分解中,期數越后,經濟增長的預測標準差也在逐步增加。在第四期左右,經濟增長方差分解值基本穩定,此時21.984%是由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擾動引起,78.016%則是由經濟增長擾動自身所引起的。
第一,由計算出的空間基尼系數可知,行業層面上,新疆生產性服務業存在集聚現象,但集聚水平不高且各行業之間存在差距。新疆生產性服務業空間基尼系數在2006—2019 年間的均值為0.0330,從2006—2012年間,變化不明顯,直到2013 年突破0.04,后面呈現小幅度波動狀態。分行業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空間基尼系數均值為0.0662,在六個行業中排名第一,說明該行業在新疆過去14 年的發展過程中占據優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排名第二,從總體發展趨勢看來,這一行業空間基尼系數顯著提高,說明有集中發展的趨勢;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和金融業空間基尼系數均值相差不大,多年以來,這兩個行業集聚水平變化不太明顯;而批發和零售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則處于低集聚水平。
第二,由實證層面分析可知,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同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是經濟增長的單向Granger 原因。通過構建VAR(2)模型,根據脈沖響應圖分析可知,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于經濟增長產生了持續且穩定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從剛開始的緩慢上升到后面的逐漸穩定,分析結果符合事實客觀規律。另外根據方差分解結果可以知道,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和經濟增長方差分解值最終均趨于穩定,由此也進一步說明方差分解結果的穩定性。
新疆作為資源大省,想要進一步提高經濟,引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是必經之路。為了提升新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重視高素質人才和創新發揮的作用。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對于人才和創新的必不可少。推動產業、學校、研究機構的深度融合,高等院校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相關產業孕育出專業化人才。同時要提高產業和企業的競爭力,鼓勵研發創新,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二,加強生產性服務業各行業的發展。由分析可知,新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不高,并且各細分行業發展不平衡。基于此,政府應該發揮領導帶頭作用,通過減少稅收和增加專項資金等,增強對生產性服務企業的支持。同時根據新疆實際情況,對于發展較弱的行業從布局、技術、資源配置等領域進行引導,使得各行業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