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慧 徐 妍
(新疆師范大學 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①。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2000—2019 年西部地區產業調整優化有了新的進步,第一產業全國占比由25.11%上升到31.9%;第二產業全國占比由14.69%上升到20.28%;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全國占比由17.35%緩慢漲到19.65%。西部地區的城市數量和規模都相對較小,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大多為50 萬以下,城市的聚集力和綜合輻射功能有限,與東部和中部相比就業吸納能力較弱,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在烏魯木齊市國民經濟中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是服務業,在整個產業體系中增加服務業就業所占比重,服務業結構和其內部結構優化調整速度加快。推動烏魯木齊整體經濟發展,是解決目前就業問題的現實需要,同時也可以為類似經濟發展狀況地區以及其他西部地區服務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升級提供參考。
對服務業結構變動和就業效應方面國內學者研究較多。部分文獻對服務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因素做了研究,這些文獻可以歸納的視角分別是從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離岸服務外包、服務業結構調整對維度方面的測度、高端服務業結構優化與創新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來研究,普遍結論是從以上某一視角研究都可以有效推動中國服務業結構的升級[1-5]。從服務業產值結構變化的就業效應影響方面來看,吳淑玲(2011)主要關注服務業結構升級對就業效應的研究,認為服務業結構升級對就業增長具有一定的正向積極作用,可以吸納更多高素質人員[6];通過梳理現有文獻發現對西部中心城市的研究中,以重慶市為例,主要是對就業比重、就業彈性、結構偏離度以及對比較勞動生產率方面研究現代服務業的總體就業效應與內部各行業就業效應,最后提出發展服務業要加以區別,在發展現代服務業如金融業等基礎上要加以對傳統服務業結構的有效優化調整[7]。
運用1995—2019 年相關統計數據,對烏魯木齊市14 個服務行業內部結構變動和對于這種變化所產生的效應進行協調性分析,提出優化烏市服務業內部結構的對策,通過服務業結構變動來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烏魯木齊市服務業發發展狀況不平衡,烏市的服務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等14 個行業。按照功能和目的方面分為消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分配性服務業和社會性服務業。其中以傳統的運輸倉儲和郵電業、批發和零售業、教育等為主要的發展目標,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極為緩慢,在服務業內部層次結構上和產業整體布局中表現不平衡狀態,服務業發展相對來說比較迅速的地區大部分都分布在天山北坡的經濟帶區,大部分服務業是抵抗風險能力比較低的中小企業,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的效果,服務企業的內部科技創新能力較低,不能參與到相對高層次的競爭中。
圖1 為1995—2019 年烏魯木齊市服務業產值比重,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2003 年以前,分配性服務業占比最高,在50%左右,最低的為消費性服務業。在2005—2008 年,社會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比重基本一致,均為20%左右,生產性和分配性服務業也比較接近,發展水平持平。在2009 年以后,各類型的產值比重出現波動,消費性服務業由水平方向逐漸降低后緩慢增長,社會性服務業基本處于增長狀態,在2015年以后出現下降趨勢。其中在每個階段都處于占比最高的是分配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屬于最低。烏市可以優化調整服務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消費性和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圖1 1995—2019 年烏魯木齊市服務業產值分類比重(%)
圖2 為1995—2019 年烏市服務業就業結構分類比重,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2001 年以前,分配性服務業產值比重遠高于社會性服務業,并且生產性服務業占比最低,介于0—0.1 之間。在2001—2019 年,這幾類的比重變化明顯,均在上升后保持平穩狀態,尤其2005年以后,發展平緩,其中社會性服務業發展稍有波動,占比最高達到50%左右,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最穩定,分別保持在20%和10%左右。

圖2 1995—2019 年烏魯木齊市服務業就業結構分類比重(%)
為了研究烏魯木齊和西部地區其它中心城市服務業的總體規模及其GDP 比重的變化情況,選取數據為2019 年西部12 個地區中心城市的統計年鑒中的服務業增加值和地區生產總值。由圖3 可知我國西部地區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在2019 年具有明顯差異,從增加值的角度來看,基本和經濟發展水平是一致的,呼和浩特、蘭州和銀川市的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最低;經濟發展狀態較好的地區如南寧、成都、重慶和烏魯木齊市,服務業增加值均在10%以上,其中最高的是南寧和成都;從服務業的GDP 占比情況來看,西部地區均超過了50%,其中GDP 占比最高的是呼和浩特66.39%和烏魯木齊市68%,占比最低的銀川為52.87%。烏魯木齊市的服務業增加值和GDP 比重和其他中心城市比較都屬于較高者,說明想要大力發展烏魯木齊市的經濟,服務業所占的GDP 比重較大,有效發展服務業可以縮小和西部地區其他中心城市的經濟差距。

圖3 2019 年我國西部地區中心城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占GDP 的比重
用烏市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年底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派遣工)人員數與服務業分行業可比價地區生產總值來研究協調度,見表1:

表1 1995—2018 年烏魯木齊市服務業產值和就業結構協調系數

其中A、B 分別表示產業和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系數用SAB表示,對行業間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均衡發展程度加以描述,0 ≤SAB≤1。
通過計算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得到協調系數,可以看出在2010 年之前,各行業的協調度趨于平緩,相關性均保持在0.78—0.80 之間;2010—2017 年,各個行業相關性在0.82—0.89 且協調度表現上升趨勢;其中2008 年協調性顯示最差,相比較其他年份2008 年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表現不平衡;2015 年協調度到達最高值0.89,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協調性表示良好和保持平衡狀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各行業之間的協調性逐漸趨于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反映了烏魯木齊市各行業間生產總值對就業的影響作用,因此會根據以上分析對服務業結構再進一步進行傳導機制分析。
服務業結構合理性對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影響較大。服務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兩者之間具有相互協調和促進的關系。對服務業勞動資源配置效率方面,服務業結構變動起到擴大勞動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一個行業在一年中的人均增加值用生產率表示,在生產率增長的高低上,一般是由低向高增長,同時對勞動資源的配置效率也有提升作用。現代服務業在服務業內部結構變動中所占比重處于上升趨勢,相反傳統服務業處于下降趨勢,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比重和增幅是最大的。
從我國整體方面來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人均增加值和平均值都在逐年增高。在服務業14 個細分行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具有最高比重均值0.18,其次是批發和零售0.16,金融業0.13 和社會公共管理0.94 方面是相對其他行業高的。在水利、環境和公共管理設施方面、社會保障方面的勞動生產率保持平緩,水利環境和公共管理平均值的比重最低為0.12。總的來講,不管是增長率方面還是勞動生產率方面,社會服務業都呈現出比較快的增長速度,和國家機關有關的服務行業雖然有增長但是也是較緩慢的。
通過分析服務業需求和供給可以更完整地對服務業內部結構變動調整深入了解。第一,從最終需求的角度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上升,需求發展多元,就會加快消費總量與結構變化速度,也會對服務業的內部結構產生優化作用。整體來說,在需求比較高的服務行業中增長速度加快,服務業的比例也會逐漸增長。第二,從要素供給角度分析,要素供給對服務業的結構變動影響作用很大。第三,從政策供給角度分析,目前我國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的服務業,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以推動經濟發展。這種在政策上的支持可以為烏魯木齊服務業結構變動提供保障。
烏魯木齊服務業內部結構和就業之間經歷著與經濟轉變相適應的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協調系數在2010 年之前呈現的狀態是趨于平緩的,表明經濟發展狀態不平衡的現象存在,在2010—2019 年之間逐漸上升,尤其在2015 年達到最高點的狀態,而且越來越接近于1,說明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之間的協調性越來越好或越平衡。分析了烏魯木齊市的服務業中分行業之間的生產總值和就業人員情況的影響,兩者具有相互促進作用,隨著生產總值的增加,就業人員的數量也增加,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對增加就業促進作用較好,對優化產業結構和改變就業規模也有提升作用。要達到很好的就業效果,進一步增加烏魯木齊市服務業內部結構對就業的良好效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政府加大對服務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政策上加大對服務業扶持,首先最關鍵的是加大財政投資力度。要在重點行業加大投資,或在貸款方面做到貸款貼息,對于發展前景好的行業或項目可實行獎勵政策來鼓勵支持。也可在稅收方面給予減免或優惠,加大金融行業項目和金融產品開發,對符合要求的金融行業多支持,對中小企業要實行更好的鼓勵政策。
第二,利用本地優勢吸引外商投資。在利用外資方面可以多看多借鑒沿海地區經驗,或通過各種合作平臺來招商引資,吸引外商和疆外的企業來進行投資,可以通過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一些重大的項目或者活動來開展,吸引中亞國家的一些機構或跨國公司等能夠進駐,創造良好的條件,有效提高利用外資的效率。
第三,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加強技術創新。用先進的技術來改變服務業內部結構,有效率的生產或高效的使用信息管理,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科技,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來培養高素質人員。高技術人員是各個服務行業最為需要的,對提高社會生產率具有很大積極作用,可以在高校里增加現代服務業所需的專業,可以擴大招生的規模。
第四,加快烏魯木齊的城市化發展。發展第三產業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依托,可增強城市的功能,對服務業的內部結構進行優化,繼續提高傳統產業發展。加大發展科技方面如金融業或信息服務、科學技術方面的行業,對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和就業結構優化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構建以烏魯木齊為中心,四方聯動,輻射新疆其他地方的旅游格局,把烏魯木齊市建設成服務業發展好、城市化水平高以及能夠吸納更多就業人口的中心城市。
[注釋]
①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 年11 月3 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 56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