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光 蘇 萌
(東北石油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5G 時代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數據是審計突圍的重點,有足夠大的數據,對數據進行“產檢”得到精確的判斷,數據才能有價值。目前常用的Excel 表格是一款非常平民化的軟件,然而,電子表格軟件再強大也有短板,要批量重復性的做匯總和篩選工作,繁瑣且低效。相比之下,Python 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利用代碼處理大量的數據,以數據為基礎和核心,以風險導向為基礎模型,巧借“大數據東風”,實現審計價值。
Python 是一種跨平臺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隨著Python 版本的不斷更新和編程語言新功能的增加,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各種活動。審計是控制風險的活動,大數據時代,通過計算機軟件的加持和對數據的深入理解,利用Python 進行數據分析,落實到數據鏈和業務鏈,判斷業務閉環中的風險。
大數據審計是指審計機關遵循大數據的理念,對數據信息深入挖掘、分析,使審計的范圍跨層級、跨區域,降低了審計風險,但是也使審計工作更加復雜。審計很大的成本是“嘗試成本”,大數據下,利用數據軟件直接調取數據,降低“嘗試成本”。持續和變革是大數據審計的新關鍵,以業務為出發點,通過大數據審計尋找新的變革點,利用Python、網絡爬蟲、SQL 等軟件對數據分析匯總,基于大數據革新審計模式,低投入高效率,極大地方便審計人員的工作。
大數據審計與傳統審計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審計因為人力、時間、地域等影響對業務進行抽樣審計,大數據審計傾向于對企業內外部的數據實施全面審計,包括對于投資者、供應商、客戶、物流、資金的數據來源和流向都深入挖掘,跨區域、跨系統,而且不用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傳統審計表格的審計數據大都在Excel 表格中建立數據和圖標,可視化形式單一,缺乏直觀簡潔的可視化圖表,對于趨勢變化、離散程度不能一目了然,大數據審計利用數據軟件進行,使得表格中靜態的數字變成更簡潔直觀的多類型圖表,如氣泡圖、儀表盤等,更加方便數據的查找和分析。
傳統審計主要針對事后監督,大數據背景下,因為有數據的加持,審計的事后監督模式可以經數據軟件建立“前臺預測、后臺分析”模式,監督向事中、事前轉移,在分析數據時建立持續可變的風險導向模型,利用數據程序及時監督數據流向,以此降低風險。
傳統審計以人工形式核算填列期末報表。以費用類項目為例,費用分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在年末編制財務報表時,對于科目余額表中費用調整項目的分類列式需要一個一個遍歷篩選,而利用Python軟件,幾行代碼就可以將具體費用調整項目讀取篩選,寫入保存。
審計就像做拼圖,數據越完整,審計越可以勾勒出企業真實情況。Python 輔助審計是利用代碼進行數據的查找,一個簡單的界面蘊含著后臺的成千上萬的數字信條,審計程序、審計取證穿梭于數據中指向最有價值的信息。
1.審計思路
將所有需要審計Excel 表格文件運用Python 代碼讀取,輸入編碼,把其中的數據金額高于重要性水平的單元格數據一并提取出來,減少對每個表格數據篩選時間。
2.實現方式
利用Python 程序建立代碼表達,查找重要性水平大于等于200000 元的項目并寫入新的文件。
首先初始化變量m,n 讀取單元格行與列的數值,再對表格中數據遍歷循環判斷大于或等于200000 的數據,如果符合條件則寫入(write)新建表格中的指定項目、金額的行列,數字0 表示第1 行,1 表示第2行,以此類推,最后寫入保存(save)命名為“篩選結果”。主要編碼如下:


1.審計思路
將所有需要審計的貨物出庫入庫文件用Python 代碼讀取(open),輸入代碼,把出庫、入庫時間提取出來,據此審計公司貨物是否按時確認收入和成本,計入相應的會計科目,金額是否準確,這是審計存在、準確性、計價和分攤目標。
2.實現方式
初始化變量n,讀取貨物出庫或者入庫情況的工作簿,提取單元格中所需的日期,循環遍歷篩選符合要求日期的單元格數據,按照編碼規則數字0 表示第1 行,1 表示第2 行,寫入(write)新的Excel 表格,命名為“日期結果”。主要編碼如下:

1.審計思路
將需要審計的應收賬款往來、結余表格運用Python讀取(open),輸入代碼,提取收付金額、時間、壞賬,考慮公司應收賬款是否按規定登記并計提壞賬,查找大額增加的款項,是否存在關聯方交易,以完成審計存在、準確性目標。
2.實現方式
初始化變量n,讀取(open)應收賬款的工作簿,提取單元格中所需的日期,篩選符合日期條件的單元格,保存(save)新的Excel 表格為“應收賬款結果”。部分編碼如下:

現國內的大公司都開始推行數據審計而不是傳統的人工審計,大部分中小企業還未應用數據分析軟件,但基本都實行了Excel 表格進行數據的查取,并認為Excel表格的數據分析和圖表已經足夠企業的審計工作,不必耗費另外的時間和精力運用數據軟件執行操作能力,數據軟件意識淡薄,只能越來越落后于同業。
數據軟件審計下,如何將數據融合重建,檢查數據,結合算法建立數據庫是很重要的。使用數據軟件的成本高,它不僅包括對于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的投入,還包括后續員工學習成本。Python 資源使用成本并不高,只需要配置環境基本可以實現,但是財務人員學習代碼的過程,包括時間成本、聘請講師,這需要耗費較大的成本。
1.技術素質
相關業務人員大部分屬于非技術型人員,復合型人才也是少數,技術知識不夠導致相關人員不能正確使用Python 軟件對數據進行匯集和篩選,對于數據庫內不同來源、不同形式的資源不知道如何高效使用,不知道如何運用最簡單的方法利用數據進行匯總查取,技術素質短時間培養困難,這是審計人員利用數據軟件進行審計的“固有痛點”。
2.專業素質
拋開技術層面,對于數據利用的出發點還是業務能力的高低,審計人員是根據業務和審計程序選擇合適的數據,而非僅根據數據進行審計。再者,即使具備技術知識,拿到數據之后,如何解讀和選擇,輸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斷,又回到了考評業務能力的出發點,因為會審專業素質的不同,主觀“算法”的差異會引起“輸出”不同,這個問題不可避免,根本還是專業素質的高低。
Python 的應用對于審計程序提供了便利,但是公司的審計業務是完整的閉環,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分析平臺,嵌入Python 等軟件,讓搜集到的數據變成流動的實體,實現數據“哪里需要哪里搬”、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及時調用;建立監督機制,對于數據平臺結合內部審計進行監督,隨時調用數據及時形成審計線索證據,以平臺為起始點和終結點,實現自動化輸入輸出閉環。
數據軟件審計下,需要投入較高的軟件費、員工培訓費等,但是購置軟件資源并且員工培訓到位之后,員工學會軟件技術可以利用數據軟件進行便捷的數據提取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個體的業務處理時間以處理更多工作;而且員工學會使用數據軟件之后,因為不會使用技術設施導致軟件設備掉線、損壞的情況大大減少,減少設備的維護成本,所以提前投入是對未來降低成本的投資。
1.提高專業素養
審計是監督活動,專業素養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審計人員需要對自身有要求。因為審計的出發點和結束點都是基于業務完成的,本質還是審計業務,所以雖然技術不足,但還是要落實到自身的業務水平。審計人員要革新審計價值觀念,緊跟法律法規的政策以及實際工作需要,根據不同模式下的審計流程,提高自身業務能力,進行持續性學習知識和保持對外部變化的敏感性。
2.學習技術知識
數據時代的審計人員不僅僅要了解審計知識,而且需要計算機技術知識。為此,公司可以引進技術人才加入審計團隊提供技術指導,建立激勵機制,對于自學數據以及編程軟件的員工及時測評,發放獎勵;同時,由公司提供資金和渠道指導員工進行培訓,建立整體“輸出”統一的思想;最后,為防止員工懈怠,建立適度的淘汰機制,淘汰不上進的員工,為適應大數據發展整裝好“外部環境”。
前瞻化、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是一個轉折,運用數據軟件進行審計是大勢所趨。大數據潮流下,企業要不斷建立數據思維,自發尋找數據,印證數據,預測、感知風險和價值,持續往復構建符合自身的數據模型,利用數據軟件技術帶來創新發展。另外,技術是迭代的,要未雨綢繆,不斷更新技術思想,借助數據軟件和環境背景更好地實現大數據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