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增杰
(上海海關學院,上海 201204)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高校的商科教育與人才培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商科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和發展方向。作為一所行業辦學特色明顯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上海海關學院國際商務專業針對傳統封閉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有效支撐雙創型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適應新時代新技術新變革對商科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提出全新要求的需要,創新性提出了雙創型商科人才培養“四重融合”的理念,結合學校的行業背景和辦學特色,共筑“全過程、多平臺、分階段、遞進式”的雙創型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如圖1),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有力地推動了行業院校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化和創新。

國際商務專業以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提升為核心,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的教學,激發學生創新與創業潛能,建立商科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新體系。具體包括:1.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探索建立起“創業必修課(創業基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業選修課(創業管理、創業融資、創業投資)+創業提升課(創業風險管理管理、商務策劃)”的創業課程體系;2.在具體課程體系中,構建體現行業特點、融入創新創業思維和方法的商科專業課程群(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跨國公司管理、供應鏈管理、商務談判),實現專業課程與雙創課程的交叉、滲透與融合;3.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列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以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商科專業教育,以商科專業教育帶動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商科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

國際商務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始終以創新創業為主線,形成“專業實踐能力+素質拓展能力+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綜合體驗鏈。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突出課程“創新意識培養+創業知識普及+創業能力體驗”的創業育人功能,倡導全體專業教師積極通過探究式教學、角色實踐體驗教學,積極挖掘專業課程教育中的創新創業元素,形成系列綜合體驗的教學模式。如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商務策劃課程嵌入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經貿與商務專題競賽內容,創業基礎、創業管理等課程嵌入創新創業大賽內容;在第二課堂教學中,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高水平的學科競賽為抓手,構建創新創業競賽體系,充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積極鼓勵其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并進一步強化專業及綜合實踐體驗;在畢業論文環節,倡導學生畢業論文選題與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社會實踐項目相結合,邀請海關專家、行業專家作為兼職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共同和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提高畢業論文的創新性、應用性。
國際商務專業積極探索“導師團隊制”,即組建學院專職優秀創新創業導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結合的導師團隊,再組建對雙創項目和不同學科競賽感興趣的學生團隊,通過指導雙創項目和學科競賽、開設創新創業專題講座等形式,構建校企雙導師與學生團隊融合機制(如圖3),打造雙創教育實踐環境,實現從知識獲取到知識內化再到知識創造的螺旋式演進、能力的積累與創新,最終實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新精神與團隊精神的不斷提升。

國際商務專業充分整合產學研資源,將校內實驗實訓平臺、雙創項目研究和競賽平臺、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平臺等多個平臺多元融合,以學生基礎技能—專業能力—創新創業培養為主線,形成了分層次、分階段、遞進式創新創業實踐育人平臺。如學院加強與企業深度合作,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計開發了《關務綜合實訓》軟件,建設了新商科多專業(國際商務、物流管理、審計)虛擬仿真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再比如,不斷深化與海關、相關企業合作內涵,積極開拓外高橋保稅區、蘇州工業園區為新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創建跨學科大學生“創客空間”,作為實踐教學活動和學生創新的新型載體;積極和學生處共同推進上海高校創業指導站、為創業大學生提供能力提升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導師幫扶、見習實訓孵化、開業代理辦證等服務。
針對傳統封閉的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有效支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國際商務專業以“創新能力提升、創業意識加強、形成創新創業成果”為目標,提出了基于“四重融合”理念的雙創型商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通過四重融合,破解了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各自為政的難題,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第一與第二課堂之間的協同以及校企之間的合作,產生了卓有成效的融合效應,推動了商科人才培養質量地提高。
國際商務專業通過校內外導師團隊與學生團隊合作、師生共為,構建校級、省部級及國家級三級學科競賽體系,形成跨年級、跨專業、跨界多重協同的創新創業項目訓練模式;通過校內平臺深度融合社會資源,建立了特色明顯的“創客空間”,促進了傳統實踐教學由基礎技能、專業能力向創新創業訓練延伸;通過與上海海關、東方國際集團、跨境公服等政府單位、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實訓課程、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共同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實現了傳統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向一體化新型實踐教學模式轉化,推動了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形成。
國際商務專業始終將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本科學生培養全過程,通過校內綜合實驗實訓平臺、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雙創項目研究和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平臺等多個平臺,將學生的基本專業能力、綜合專業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訓練分層次、分階段、遞進式進行四年不間斷地培養,構建了“全過程、多平臺、分階段、遞進式”的雙創型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全方位彰顯了多元、開放、協同的鮮明特色。
近三年來,上海海關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共獲得22個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項目”立項,其中獲得1 個國家級創業實踐項目,3 個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18 個市級創新創業項目,在學校各專業立項比例和數量上名列前茅。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學科競賽活動中成績斐然,為學校贏得了榮譽(見表1)。2020 年國際商務專業生在“挑戰杯”等科創競賽中獲得上海市金獎、全國銅獎、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最佳創業項目獎”,實現了學校在國家級各項創新創業大賽中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

表1 上海海關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競賽獲獎情況匯總


表2 國際商務專業教育研究課題匯總
經過建設,上海海關學院國際商務專業雙創型新商科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得到顯著增強,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等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商務專業作為上海海關學院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專業,其建設成效得到了同行專家和企業界的普遍認可,特別是在學科競賽上的經驗和成果正在成為學校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催化劑。
多家企業為國際商務專業學生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為優秀學生成才提供支持。2017—2019 年,學生的整體就業率均達100%,就業質量穩步提高,每年約有20%的學生赴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多名學生進入普華永道、畢馬威、匯豐銀行等世界500 強企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