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古籍傳承性保護利用

2021-10-26 14:45:50郭春玲
圖書館 2021年10期
關鍵詞:圖書館

李 巍 黃 英 郭春玲

(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 哈爾濱 150030)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 擁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獻典籍 ,它們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記載著一代代先賢的政治主張、典章制度、社會生活、思想感情、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等,涵蓋政治、經濟、歷史、哲學、地理、科技、文學、藝術、法律、宗教等各方面內容,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研究歷史、傳承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制度保障和實踐進度

2007年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7〕6號)[1],提出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全面開展古籍普查工作,建立中華古籍聯合目錄和古籍數字資源庫;建立《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實現國家對古籍的分級管理和保護;命名“全國古籍保護單位”,完成一批古籍書庫的標準化建設,改善古籍的存藏環境;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古籍保護專業人員,加強古籍修復工作和基礎實驗研究工作;逐步完善古籍保護體系,進一步加強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特別是要將現代技術應用于縮微工作并加速古籍數字化進程,建設中華古籍保護網;完成“十一五”國家古籍整理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繼續實施中華再造善本二期工程,使我國古籍得到全面保護。

從2007年開始,全國范圍內陸續組織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對我國現存古籍的品種、數量、級別、等次、破損等情況和保存環境進行調查、鑒定和記錄,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由國家層面發布的古籍保護方案,由此展開了我國300多萬部3 000多萬冊的古籍普查工作。從2008年3月1日至2020年11月國務院已批準公布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收錄13 026部國家珍貴古籍,命名203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

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3],高屋建瓴地說明了古籍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

2017年在《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中“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作為一個重點項目列入其中,形成《“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4],這也是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方面的首個五年規劃。

2017 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5],將國家古籍保護工程納入其中并作出部署。

2020年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6]中再一次強調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

1.1 厘清古籍概念

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因素,今人對古籍概念的理解存在著不確定性,有以裝訂形式為標準的、有以語言形式為標準的、也有以著者時代為標準的等等。經過2007年以來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目前學術界和古籍專家普遍統一采納古籍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是指書寫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即《古籍定級標準》(WH/T20—2006),全國古籍普查也基于此開展。

1.2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制度保障

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上以古籍為檢索詞進行標準類別檢索,檢索出21條數據,其中除《古籍館員國家職業標準》(勞社廳發〔2004〕10號)和《縮微攝影技術在35mm卷片上拍攝古籍的規定》等目前仍然沿用,其余實施于2006年前的標準和規范已大部分被廢止或被代替(如下表所示)。

名稱 標準號 發布日期 實施(廢止)日期 狀態古籍著錄規則 GB/T3792.7—2008 2008-07-16 2009-01-01現行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 GB/T217.12—2008 2008-04-23 2008-07-01現行縮微攝影技術在16mm卷片上拍攝古籍的規定GB/T7517—2004 2004-03-15 2004-12-01現行縮微攝影技術在35mm卷片上拍攝古籍的規定GB/T7518—2005 2005-04-19 2005-10-01現行圖書館古籍書庫基本要求 GB/T30227—2013 2013-12-31 2014-12-01現行古籍著錄規則 GB/T3792.7—1987 1987-01-03 1987-10-01被代替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1部分:古籍GB/T31076.1—2014 2014-12-22 2015-07-01現行古籍函套技術要求 GB/T35662—2017 2017-12-29 2018-07-01現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定級 GB/T36748—2018 2018-09-17 2019-04-01現行古籍普查規范 WH/T21—2006 2006-07-28 2006-09-01現行古籍定級標準 WH/T20—2006 2006-07-28 2006-09-01現行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 WH/T22—2006 2006-07-28 2006-09-01現行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 WH/T23—2006 2001-07-28 2001-06-01有更新版

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 WH/T24—2006 2006-07-28 2006-09-01現行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標準 WH/T14—2001 2001-03-26 2001-09-01廢止縮微攝影技術 在16mm卷片上拍攝線裝古籍的規定GB7517—1987 1987-03-25 / 廢止縮微攝影技術 在35mm卷片上拍攝線裝古籍的規定GB7518—1987 1987-03-25 2006-07-17廢止縮微攝影技術在35mm卷片上拍攝線裝古籍的規定GB/T7518—1987 1987-03-25 2005-10-01廢止學術出版規范古籍整理 CY/T124—2015 2015-01-29 2015-01-29現行圖書館古籍蟲霉防治指南 WH/T88—2020 2020-03-06 2020-04-01現行古籍館員國家職業標準勞社廳發〔2004〕10號 2004-7-27 / 現行

從上表可以看出:為更好地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2006年文化部相繼制定發布了《古籍普查規范》《古籍定級標準》《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五項標準,這些標準彼此相互關聯,為有效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提供了基本保證。與此相呼應,在古籍的普查、保護過程中原有一些行業標準也提升為國家標準如:《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WH/T23—2006)提升為《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GB/T21712—2008),《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WH/T24—2006)提升為《圖書館古籍書庫基本要求》(GB/T30227—2013),《古籍定級標準》(WH/T20—2006)提升為國家標準并細化成六部分,分別為已批準公布的《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1部分:古籍》(GB/T31076.1—2014)和列入國家標準計劃正在批準待公布實施的《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2部分:簡帛古籍》《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3部分:敦煌遺書》《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4部分:佛教古籍》《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5部分:碑帖拓本》《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 第6部分:古地圖》;同時還制定了行業標準《圖書館古籍蟲霉防治指南》、國家標準《學術出版規范 古籍整理》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定級》。

古籍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古籍保護制度的完善將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進入良性運行保駕護航。但由于古籍標準的提出單位、歸口單位、發布單位對古籍整理、組織存在著差異性,導致標準中術語定義存在差異,造成從業者和讀者對“古籍”概念不清。例如:歸口單位為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范 古籍整理》(CY/T124—2015)中術語“古籍”的定義為:“中國古代書籍的總稱,主要指書寫或刻印于1912年以前的書籍。注:1912年至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編纂出版,凡內容涉及古代文化,采用傳統著述方式,并具有古典裝幀形式的圖書也視為古籍”。而歸口單位為文化部的術語“古籍”的概念就是1912年以前書寫或刻印的書籍,且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中所用的古籍概念也基于此。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實施主體是古籍館員,但目前對古籍館員的執業標準卻一直沿用2004年發布的《國家職業標準:圖書資料業務人員(古籍館員)》,此標準中部分內容已不適應現代社會文化需求和公眾信息需求,要根據時代需求進行調整和更新。為了保證古籍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應加快推進古籍館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提升古籍館員的綜合素質。

1.3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開展現狀

全國古籍普查工作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首要和基礎性任務,是古籍搶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重要環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基本方針,通過每部古籍的身份證——“古籍普查登記編號”的相關信息,建立起古籍總臺賬,對登記的古籍進行詳細清點和編目整理,構建了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中華古籍綜合信息數據庫,以便國家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古籍保護工作, 加強對古籍的管理和利用。2014年10月10日,“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正式開通,截至2020年11月,累計發布264家單位古籍普查數據825 362條7 973 050冊[7]。該數據庫的數據制作以選項操作為主,支持各種格式數據直接轉入,經過轉換成為普查基礎數據。用戶可以按照普查編號、索書號、題名、著者、版本、收藏單位等內容進行簡單檢索和高級檢索,支持繁簡共檢。用戶可在檢索結果中按照單位進行導航,從而對古籍在全國的收藏分布情況一目了然,提高了古籍整理編目及普查效率。該數據庫所公布的古籍普查數據是全國各古籍存藏單位通過現場核驗原書,首次按照統一的古籍著錄規則完成的普查工作成果,有效履行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要求的摸清古籍家底職責,實現了全國古籍的統一檢索。截至2020年底國務院已批準發布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國家古籍保護重點單位”。各省的古籍保護中心已組織本省各圖書館和文博單位開展《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2 古籍的傳承性保護

睹喬木而思故鄉,考文獻而愛舊邦。中國素有朝代更迭,易代修史、編志、整理典籍的傳統。以史為鑒、資政育人,傳承中華文明,實現民族復興。久經歷史的沉淀,古籍內容博大精深,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但也存在一些現實難題。首先,由于古籍使用繁體字和文言文縱向排版,加之沒有句讀,給已習慣于橫向排版現代閱讀方式的讀者帶來閱讀障礙;其次,古籍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且少有復本,一旦破損很難復原,目前多數圖書館缺乏古籍修復人才,往往把館藏古籍視為“鎮館珍寶”,輕易不讓讀者與之接觸;再次,圖書館古籍管理工作人員普遍專業性不強,對館藏的加工整理水平偏低,嚴重影響了古籍的保護和推廣利用;最后,古籍文獻數字化水平不高也制約了古籍的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古籍保護體系,讓古籍得以傳承,使其價值有所增益,是古籍管理人員參與“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要任務。

古籍具有易損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性。早在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 雜說第三十》就明確了閱讀卷軸書籍時應該怎樣操作,以達到保護的目的。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卷四也記載了趙子昂關于閱讀時保護書籍的一篇跋語。古籍的酸化、老化、霉蝕、蟲蛀、鼠嚙、燼毀、水浸等問題直接影響其壽命,對古籍的保護一定要遵循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原則,建立起科學長效的保護機制。

第一,加強古籍的原生性保護。原生性保護是不改變古籍原始特征和載體形式的一種保護形式,主要包括按原樣修復和按特藏書庫標準保存等[8]。古籍書庫是建立和改善古籍保護的基本設施,依據《圖書館古籍書庫基本要求》(GB/T30227—2013)的規定,要對古籍保存環境的溫濕度、空氣質量、光照條件、現代消防、安保技術和防護措施等進行科學調控,建立起符合古籍保護條件的書庫環境,防止古籍的損壞,延長古籍的自然壽命,為古籍的長期保護和利用提供物質保障。如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針對北方空氣干燥、冬夏氣溫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等不利于古籍保護因素,為古籍閱覽室加裝空調系統、安裝藍色防光窗簾保證古籍閱覽室始終處于恒溫恒濕狀態,避免陽光直射,同時給每套古籍都加裝上函套,這也是在目前缺少古籍專業修復技術人員情況下的一種補救性的保護手段。

第二,加大古籍的再生性保護。再生性保護是改變古籍的原始特征和載體形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通過數字化服務、影印出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古籍的利用,主要包括古籍影印、數字化、縮微復制和整理出版等方式。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陸續開展《中華再造善本》《中國古籍珍本叢刊》《中華醫藏》等一批國家級重點古籍影印和整理出版項目。各省各古籍存藏單位正在加緊對古籍進行普查、積極參與中華古籍總目分省卷整理及編纂工作;參與中華古籍數據庫建設。

第三,提升圖書館古籍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加強培養其專業技能,創新古籍保護技術,提高其對古籍信息的優化和處理水平,實現古籍資源共享,發揮古籍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服務價值。2008年2月19日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與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聯合開辦“古籍鑒定與保護課程”正式開課。2009年12月文化部公布首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主要職能是組織實施古籍修復項目、培養古籍修復人才[9]。2020年黑龍江省圖書館開辦古籍保護培訓班,從古籍著錄整理、定級、定損等方面對全省從事古籍保護工作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并建立了利于交流的“全省古籍工作群”,從而有效提高了古籍工作人員的職業水平。

第四,多國多地多機構多部門聯動開展古籍保護工作。如《美國埃默里大學神學院圖書館藏中文古籍目錄》的出版就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和美國埃默里大學圖書館兩館合作的輝煌典范,這一成果有效激勵了和促進了古籍保護學術研究的發展[10]。2019年黑龍江省古籍保護中心工作會議上邀請俄羅斯遠東國家科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對與會人員進行西文古籍修復培訓,現場實地演示和操作讓黑龍江省古籍工作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古籍修復知識、有力提升了其古籍修復能力。

3 古籍的傳承性利用

無論是對古籍的原生性保護還是再生性保護,其最終目的都是為實現古籍資源的開發利用。圖書館古籍館員要樹立“藏用并重”的古籍利用觀,依托館藏古籍特色資源,運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等現代技術手段,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在保證原件古籍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多媒體、多渠道、多種方式地積極展示館藏古籍特色,引導讀者加大對館藏古籍的了解、研究、利用。

3.1 古籍傳承性利用與展示、教育結合

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深入開展,依托全國古籍普查平臺,各圖書館相繼建設各具特色的古籍數據庫,解決了讀者古籍信息獲取的困難。例如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建立的《中華古籍書目數據庫》《中華古籍數字資源庫》《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數據庫》[7]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建設的《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高校古文獻資源庫》[11],方便讀者檢索包括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國內外圖書館館藏古籍元數據。同時,各圖書館還依托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開展古籍線上展示推介活動,如浙江大學圖書館依托微信公眾號“浙江大學圖書館”進行古籍文獻資源宣傳推廣,開展數據庫使用推介、古籍知識科普、古籍閱讀推廣相關活動的宣傳[12]54-58,把歷史知識、書史知識、文獻知識融合于活動中。此外,圖書館還應開展古籍動態信息展示,可以利用例如“世界讀書日”等特定時間進行館藏特色古籍文獻、古籍修復技術等的展示宣傳。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就結合學校水利水電專業認證活動,向學校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師生定向開展古籍知識保護講座及館藏展示活動,展示《欽定四庫全書農書》《綏遠墾務計畫》《農政全書》《農書》《水利營田圖說》《山東運河備覽》《水經注》等15種57冊水利方面的古籍文獻,讓讀者了解古籍中各大水系流域內的地理變遷概況、前人水利治理措施等信息,引導讀者博古通今,將古籍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進行學習研究。2021年河南電視臺春節晚會上的舞蹈《唐宮夜宴》,以唐朝服飾、妝扮為參考,從博物院三彩樂俑找靈感,汲取了唐俑服飾的造型特點,以河南博物院為背景,生動展現了唐朝獨有的美學風范,將傳統文化元素在節目中運用得淋漓盡致。這既是文物進行現代化展現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文物數字化背景下的生動呈現。

3.2 古籍傳承性利用與研究、咨詢結合

古籍極具歷史文物價值,重視古籍收藏對保護歷史文物有著重要意義。古籍又具有重要的文獻資料價值,對古籍潛力進行深入挖掘,將更好地發揮其存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古籍的數字化和縮微工作可使古籍的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分離,有效解決古籍的藏用矛盾。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各圖書館相繼加強了古籍研究整理工作,一方面對館藏古籍進行展示、反映、宣傳;另一方面,依托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平臺,建立相應的古籍信息資源庫,在實現古籍一般性檢索功能基礎上,建設全國古籍聯合書目通用檢索系統,實現古籍有關數據在全國范圍內的開放共享。如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就專門成立了特藏部,依據《古籍著錄規則》(GB/T3792.7—2008)對館藏古籍加工整理,對每一冊古籍進行數字化,對古籍的序跋、鈐印等進行辨識整理,形成東北農業大學古籍資源庫。資源庫將館藏1 500余冊古籍文獻按原貌逐頁掃描存儲為圖像文件并儲存在計算機硬盤內,從而實現數據的存儲、處理、壓縮 、轉換,同時鏈接常用的工具書和古籍數據庫內容所涉及的學科研究新成果等內容,使古籍數據庫形成一個動態的不斷更新的緊跟學科研究發展的知識庫,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閱讀和研究。同時,各圖書館在提供古籍的日常事實性咨詢服務和導向性咨詢服務的基礎上,開展主動性咨詢服務[13]164,結合館藏特色和學科建設開展專題文獻信息的整理與研究,根據學校教學、科研的課題需要,提供研究必備的古籍文獻資料信息。如聊城大學圖書館針對聊城大學運河研究、南太平洋島國研究和海源調研等重點課題項目,設立專門學科館員,從圖書采購、數據庫建設、文獻傳遞等多方面為重點項目提供服務,《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和《民國史料叢刊及續刊》就是為運河研究量身采購的,對學校教學研究保駕護航[14]。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通過對秦漢時期、晉隋唐時期、宋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和近代的中醫古籍文獻進行整理研究,闡釋了復發性流產的主要病因病機,治療方面結合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同時側重治療時間,遵循預培其損與既孕保胎的治療法則,立足于標本同治,臨床上可不斷改進治療方案,從而減少復發性流產發生[15]。

3.3 古籍傳承性利用和開發性利用相結合

古籍資源中蘊含豐富的情報信息,獨具優勢,深入有效地開發利用古籍資源,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適應信息社會新發展的需要。對于圖書館來說,應依托“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對館藏古籍進行二次開發,提升古籍數字化建設質量,促進古籍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第一,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和教師館員的作用,將古籍引入日常教學活動,開展古籍嵌入式課堂教學服務,擴大古籍利用群體。浙江大學有古典文獻學專業課程,在講到古代典籍裝幀形式時,授課教師便與圖書館合作,圖書館修復中心成為課程實踐參觀環節場地之一,讓學生親歷古籍實物裝幀形制,并可觀摩各項古籍修復工作,讓古籍走進師生,甚至走到社會中去[12]54-58。2012年在中山大學圖書館召開的“中文古籍整理與版本目錄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及2016年召開的“古籍保護與修復國際學術研討會”對進一步推動全球中文古籍保護與修復、古籍資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古籍版本學、目錄學、書志學、文獻學等學術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重大意義[7]。

第二,依托古籍單位開展的學術交流,加強古籍單位橫向開發合作,深化古籍社會化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可利用地方文獻,搜尋古籍,挖掘方志、傳說,追根溯源,提高古籍服務社會的能力。中國科學院成都圖書館查閱大量三峽庫區的人文歷史變遷、水文氣象、地質礦產資源、物產生物分布等古籍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為三峽工程建設的規劃、庫區選址、移民安置、文物搶救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13]15-164。國家及各地古籍保護中心推出系列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社會影響的專題典籍整理成果,如《文獻為證:釣魚島圖籍錄》收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文獻120種、中外輿圖260幅,客觀揭示了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釣魚島并對釣魚島進行長期管轄的歷史事實;《南海諸島圖籍錄:全三冊》收錄南海諸島文獻313種、圖片876張,較全面地呈現了文獻所載南海諸島情況,為維護國家主權提供了文獻依據。

第三, 對古籍的開發利用同時要堅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原則,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6]。我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帶領科研團隊遍尋歷代醫學典籍、本草和偏方,從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獲得靈感,采用低溫提取,首次以乙醚為溶劑,制備出具有明顯抗瘧效果的青蒿提取物,使我國利用青蒿素抗擊瘧疾達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屠呦呦所說,中醫藥是個偉大的寶庫,但也不是撿來就可以用的,還是需要創新,需要繼承與發揚的。面對2020年肆虐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病毒,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院士根據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的幾個經典名方,研制成治療新冠肺炎輕癥普通型的有效處方藥——清肺排毒湯,就是最好的實證。對《隨園食單》《紅樓夢》中紅樓宴的研究和傳承性的探索應用,對旅游餐飲業的發展亦起到了推動作用。民間獸醫在動物疫病防治實踐中依據《元亨療馬集》記載,不斷進行傳承性應用,并在實踐中驗證和積累經驗,是《元亨療馬集》出現多版本的主要原因。

第四,研究古籍,挖掘古籍,開發古籍文創產品,讓古代典籍進入民眾生活,讓古籍活起來。1979年甘肅歌舞劇院依據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創作的《絲路花雨》,被譽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范”,將歷史性、民族性、現實性相結合把中國的藝術和歷史文化展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不僅兼容并蓄地開啟了文化傳承,同時發揮了文化品牌效應,大量文化衍生品的出現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文創開發的目的是整合館藏古籍資源推介給民眾,讓古籍文獻最大程度地被讀者接受。2019年國家圖書館在建館110周年之際,推出過一系列全新文創產品:國圖藏書票、永樂大典紙膠帶、慶賞昇平鑰匙扣、四庫全書筆袋……這種推廣不僅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讓文創新品帶動文化傳承,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助力,實現了來源于古籍,用之于古籍。

4 結語

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和博物館參與到古籍開發利用工作中來。在總結古籍開發利用實踐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以下幾點關于圖書館開展古籍開發利用工作的思考,以期對古籍開發利用有所增益:一是古籍保護標準體系還缺乏頂層規劃與設計,應構建完備的古籍保護標準和管理規范體系,完善和健全古籍保護管理制度;二是多數圖書館古籍保護人才匱乏,應統籌組織分類分層培訓,培養一批古籍保護人才和骨干力量;三是目前各圖書館普遍面臨經費緊張的現狀,構建合格的古籍珍藏書庫實在是力不從心,且有相當部分圖書館古籍數量不足以建設書庫,應盡快探索實現古籍“托管”制度,確保古籍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四是依托全國古籍資源數據庫,建立適合古籍開發利用的數字化平臺,探索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OCR文字識別等技術在古籍開發利用上的應用,加強古籍開發利用的橫向和縱向發展;五是加強多國多地多部門多機構的協作、交流和探索,做好古籍的傳承性保護和應用,將古籍的使用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六是多開發和設計古籍文創產品,讓古籍走入民眾生活,讓古籍活起來,以古籍養古籍,以實現最大化保護和利用古籍的目的。

猜你喜歡
圖書館
去圖書館坐坐
發明與創新(2021年6期)2021-03-10 07:13:54
圖書館
圖書館里送流年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夜間的圖書館
幽默大師(2019年5期)2019-05-14 05:39:38
圖書館里的小驚喜
圖書館 Library
幼兒畫刊(2018年11期)2018-12-03 05:11:44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飛躍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毛片在线|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h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麻豆国产精品|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系列| 一区二区影院|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a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青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久久77777|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久久毛片基地| a毛片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中文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伊人|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大香伊人久久| 久视频免费精品6|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1级黄色毛片| 99久久性生片|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国产毛片一区| 日本黄色a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久久一级电影|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任我操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区一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