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楊
2021年既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和“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局之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討論交流教育出版的未來之路有著特別的意義。7月15日下午,由第三十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承辦的教育出版融合發展創新論壇在濟南舉行。作為本屆圖書交易博覽會的重點活動之一,論壇圍繞“十四五”時期教育出版的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從技術、媒介、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展開討論,為教育出版融合發展提供新思維和新角度。
一、打造多元立體圖書發展矩陣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出版業不斷與時俱進,采用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拓展新模式,創新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董伊薇在致辭中指出,在融合轉型過程中,傳統教育出版發行業要為圖書發展模式注入新鮮的互聯網血液;應用新興科學技術,豐富圖書的形式與體驗感,強化圖書吸引力;加強與電商平臺業務合作,探索全產業鏈精準營銷和跨平臺跨領域應用;改善傳統出版社被動單一的發行模式,打造多元立體圖書發展矩陣;各地主管部門要針對教材網絡發行、線上網絡傳播的亂象,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侵權盜版和違法違規發行中小學教材的違法行為。
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孔繁柯表示,山東身為教育大省、出版大省,更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堅定地邁出融合發展的步伐,遵循守正創新的原則,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豐富內容,創新內容形式,不斷提升傳播效果,在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贏得自身更大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善海講道,“十四五”時期,濟南出版行業將更加注重堅守主業陣地,堅守國家出版導向,加大精品出版的力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二、出版業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從如何認識出版業融合發展講道,出版融合發展有兩個維度,一是出版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二是出版業與數字網絡技術的融合。他認為,隨著加快數字化發展與建設數字中國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從教育出版的融合發展圍繞國家數字經濟轉型發展的大目標大方向角度,可以有三方面思考:一是數字經濟戰略背景下數字出版大有可為,數字出版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未來五年數字出版應該作出更大的貢獻,有更快的發展;二是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應該有更大的作為,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內容資源優勢、人才優勢,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實現創新發展;三是數字出版的發展更加多元,數字出版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邊界在不斷擴展,傳統出版單位要開拓思路,實現破圈跨界發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常務副書記兼人教數字出版公司董事長、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院長王志剛同樣認為,只有內容、技術、平臺、運營商和硬件提供商等合作融合才可能打造新的業態并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未來教育出版發展的主題,從產品和服務層面來看,教育出版要發揮自身特長,實施精品化、體系化、數據化布局,建設符合教育發展要求的精、準、新的優質資源,為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教學提供整體化的改革方案,把加強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他講道,未來教育出版的發展必須重視創新,產品層面的創新首先要思考用戶的應用需求,要樹立新的認識,從傳統出版的產品思維向互聯網思維轉變,從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等多個方面推進。
三、教育出版產品和服務趨向融合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市場發行研究所所長兼調查統計中心主任張曉斌結合2016年至2019年行業發展數據指出,從圖書出版大的形勢來看,新出和重印圖書品種變化顯著。2018年以后新出圖書品種數持續下降,重印圖書品種數增加,印數上重印圖書超過了新出圖書的數量。其中,中小學課本品種占全部圖書的2%,印數占全部圖書總印數的31%左右。從新華書店系統與出版社發行單位的銷售數據來看,圖書銷售的增長主要來自于課本和教輔,中小學教輔構成了中小學學生用書,構成了整個出版發行單位的生命線,特別是民營書業教輔銷售比重更高。他提出,教育出版融合發展的核心是以產品和服務為主導向以消費者和讀者為主導的轉變,要追加大量原創資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內容上具備競爭力。
世紀金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泉從歷史維度、現實維度和行業維度分析了教輔圖書出版對于教育公平的意義,以及目前世紀金榜在融合發展方面的做法和思考。他講道,從形式和內容來看教輔是教材的衍生品,教材是知識,教輔是幫助學生如何學會知識。世紀金榜通過不斷跟進教學信息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在融合發展上將紙質與數字融合、教輔與教培融合、教輔與文具融合,并研發“金榜題名”APP,將海量資源數字化,通過算法讓用戶高效學習。
世紀天鴻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總經理任倫基于教育出版物講道,出版的核心價值在于對內容的篩選和組織,這種理念不只體現在圖書產品上,對信息化領域的科技產品同樣適用。他建議以技術推動教育出版,利用數據篩選用戶對題目的使用量,為教輔內容提供參考,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最終實現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效率提升。他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產品和服務將趨向融合,世紀天鴻將通過教學場景的升級,研發不同形態的內容產品助力學生綜合發展、全面成長,會更加關注閱讀、體育、藝術、科普等素質教育。
喜馬拉雅副總裁兼出版SBC事業部總經理張曉平表示,融合出版的趨勢體現在傳播載體多樣化、內容形式多元化、生產流程數字化。他講道,一方面閱讀從過去口口相傳,到竹簡木簡,到紙質傳播,再到互聯網傳播,介質和形式不斷發生著變化;另一方面不變的是讀者對優質內容的渴求,所有閱讀最終是為了人的學習和成長,為了知識的傳承。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版業優質內容的生產仍然缺乏,同時優質內容也是永遠值得做的。從技術變革角度來看,傳統出版和融媒體協同必然會發生,數字化傳播將通過新媒體的方式打通。
四、技術推動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
梁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秀生介紹了梁山教育服務產業的情況和發展歷程。他講道,梁山現有67家圖書研發企業,發行120多個品牌,涵蓋2萬多種單品,印刷企業34家,2020年印刷產值130億元。梁山教育產業的形成首要原因是堅守內容為王,產品在精不在多,產品研發的內容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符合高考發展趨勢,有助于學生成才。他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強化主業,打造精品教輔基地,聚焦教改前沿,通過提升編教人員的業務能力,增強服務意識,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結合現有數字化技術,多元探索,從單一教輔向提供多媒體產品、多樣化產品服務轉變;從銷售圖書向銷售服務轉變,從單純的產品提供商向全方位的服務商轉變。
未來之音創始人兼CEO盧俊分析了標簽匹配對于圖書銷售的影響。他講道,內容即流量,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才會有流量;算法即場景,數據和算法賦能的場景才會驅動交易;企業即媒體,精準的流量將產生有效轉化。他表示,單純賣書難以吸引用戶,傳遞知識才能實現消費,垂直類媒體將內容標簽與用戶標簽高效匹配,實現有效推薦方能產生交易。用戶行為是不斷供給、不斷反哺供應商做產品和服務最重要的產能,大數據時代所有流量都來自于用戶的預測。
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市場總監葉芳圍繞版權與出版行業融合發展講道,資本、技術和內容互相推動將完成教育公平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在金融行業,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可以作為產品提前投放,由此出現現代紙書出版融合交易模式。比如圖書二維碼提供了讀者的大數據,文化領域相關資本就會通過提前變現的方式將一定時間內的收益提前撥付給出版單位,從而使出版單位生產更好的內容,達到完整的循環。通過這個體系可以做到三個服務:一是將行業之外的社會資本融入到出版行業;二是保護原創作者的生產積極性;三是將相關數據和讀者需求留在出版單位內部,做到投入產出優化配置。
(作者單位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