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9月30日,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至創紀錄的100歐元/兆瓦時(荷蘭天然氣期貨價)以上,彭博社引述專業機構的評估指出,這相當于石油期貨價格升至190美元/桶價格的沖擊力。
盡管隨后因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等供貨商發布“安民告示”,歐洲天然氣價格有所回落,但大多數專業人士對至今年底、明年初的歐洲天然氣價格不抱樂觀期望。
果不其然,10月4-5日,歐洲天然氣價格再度瘋漲,荷蘭天然氣期貨價竟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上升逾60%,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162.1歐元/兆瓦時。與此同時,業已“脫歐”,且原本能源自給自足的英國,其天然氣價格也一度大漲39%至創紀錄的407.8便士。
歐洲即將進入取暖季,氣象部門預計,自10月中旬起西歐大部分地區將出現明顯降溫,整個歐洲大陸今年冬季的氣溫將低于正常水平。這意味著供暖壓力將增大,天然氣供需缺口也將持續放大。
歐洲經濟分析師們普遍指出,隨著天然氣危機持續擴大,歐盟范圍內大量能源密集型企業不得不縮減乃至關閉經營,以削減一路走高的運營成本。
分析師們表示,歐洲能源庫存已處于十多年來最低的季節性倉儲水平(歐洲存儲站點使用率在75%以下),最主要的供應商俄羅斯奇貨可居、待價而沽。與此同時,全球對另一大天然氣來源—液化天然氣(LNG)的爭奪加劇,亞洲LNG價格近日升至創紀錄的每百萬英熱單位34.5美元。這意味著隨著冬季臨近,歐盟天然氣的供需缺口還會有增無已。
這將造成更嚴重、更深層面的危機。由于取暖、排碳需求大增,歐盟碳交易價格同期升至每噸63.5歐元,歐盟最大工業國和能源消耗國德國的電力價格同期上漲3.8%,至每兆瓦時134.2歐元。“彭博經濟”的研究預計,歐元區今年第四季度平均通脹率將因此接近4%,遠高于歐洲央行年初的預測值。
總部位于巴黎的咨詢公司 Engie EnergyScan的數據顯示,歐洲基準天然氣合約價今年以來上升了4倍。這不僅導致大量高能耗企業關閉(這類企業是歐洲產業復蘇和提供就業崗位的中堅,能源危機將嚴重阻礙疫情后經濟和就業復蘇),而且極可能抑制整個市場和社會的消費能力和意愿。
同一數據來源顯示,2021年10月截至12日的歐洲平均天然氣消費量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大幅拉低12%—這較兩個月前的缺口(5%)擴大了一倍有余。Engie EnergyScan負責人朱利安·霍阿勞表示,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極可能減緩歐洲經濟復蘇進程,“因為這輪首先受影響的是工業用戶”。
彭博資深分析師安德烈斯·岡多爾夫擔心,天然氣價格已漲到“足以抑制需求的程度”,對于一些歐洲工業企業而言,天然氣價格已變得實在太貴;對于需要在冬季燃氣取暖的家庭用戶而言,如果天然氣價格繼續這樣一路飆升,他們或許不得不在一年中最寒冷月份到來之際,認真考慮是否要冒險關閉自家暖氣,以免家庭財務崩盤。
持續近兩年的新冠疫情已導致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而能源價格的飛漲,似乎正越來越現實而迫切地危及經濟復蘇的前景。
盡管今年迄今,美國汽油零售價上漲65%,天然氣價格更飆升112%,但“因為美國能源價格偏低,只有達到上漲2~3倍的水平才會把美國經濟拖到負增長”。
越來越多經濟學家擔心,盡管能源價格的上漲尚達不到上世紀70年代初“石油戰爭”那種引發全球性大蕭條的水平,但“趨勢令人不安”,能源漲價和隨之而來的通脹,可能“嚇壞消費者”并促使其減少支出。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認為,能源價格飆升往往系“供應驅動型”,通常具有強大的“破壞性因素”,并在多領域拖累復蘇和增長,“如今已不是發出經濟衰退警告的問題,而是必須擔心天然氣漲價會以實質性方式損害增長的時候了”。
花旗集團預計,冬季歐洲天然氣供需缺口還將擴大,這可能導致歐洲第四季度天然氣均價超過每百萬英熱單位30美元,如果今冬異常寒冷,“超過100美元也不足為奇”(這相當于石油期價漲至恐怖的580美元/桶)。這將令歐洲經濟處于危機的最前沿。
相對而言,作為能源生產大國,美國的情況似乎要好得多。
Columbia Threadneedle多資產策略主管安維提·巴胡古納認為,盡管今年迄今,美國汽油零售價上漲65%,天然氣價格更飆升112%,但“因為美國能源價格偏低,只有達到上漲2~3倍的水平才會把美國經濟拖到負增長”。
卡斯曼認為,目前美國能源價格的上漲趨勢截至10月上旬,會促使美國第四季度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約2.5%,并對GDP構成0.5個百分點或更多一點的拖累,“這不小,但還不足以被稱作衰退”。
但憂慮正悄然上升:摩根大通已調低了對2021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從原先的8%調低至4%,并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平均增長率都為3.5%。摩根大通預計,2021年下半年美國CPI平均漲幅高達4%,如果原油期價推高至100美元以上,CPI通脹年化將推高10%。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贊迪則認為,美國過去4周平均日進口380萬桶原油,“盡管產量巨大卻仍是能源進口國”,因此能源價格上漲對美國經濟、社會弊大于利。照他的計算,每加侖汽油價格漲一美分,美國消費者損失就將增加10億美元,每漲1美元則將損失1000億美元,且漲得越高,對GDP和消費意愿的影響也將越大,因為其他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