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當下,課后服務作為倍受社會關注的一項“民生工程”,在各地中小學校先后鋪開、悄然落地,讓眾多家長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可諸如“服務時間難稱心”“服務質量難如意”“服務費用難免單”等種種吐槽也無法避免,自然會不同程度困擾、沖擊學校原本的管理秩序,讓中小學校深為苦惱。但每所學校更應該將其視為一門“管理新課程”,在種種困境下去主動發現、自覺珍視課后服務給予學校管理的“催化劑”潛在效應,因勢利導,拓寬師生成長的新平臺;順勢而為,培育深化改革的新契機;創新舉措,激活健康發展新活力。
關注話題日益豐富,家校溝通空間必須盡快拓寬,彼此理解好攜手,課后服務應是合作育人形勢趨好的“助推器”。課后服務的出現也必然將家校溝通壓力同步擺在學校管理者面前,如何消除種種服務質疑?如何化解“眾口難調”的尷尬?把好事辦好是學校必然擔當,主動拓寬溝通空間自然也成為學校釋放壓力、獲取理解、贏得支持的正確選項。關于收費,學校必須提前公開相關批準文件、提前全面了解家長們的意見建議、提前與周圍學校充分協商,然后用好各種溝通平臺深度宣講,切實將收費緣由和走向清晰呈現給每一位學生家長,并在服務過程種切實落實好自愿參與的服務要求,用透明溝通贏得理解和支持。關于服務安排,學校必須創新溝通模式,除及早公開服務方案誠懇征求意見建議外,或邀請家長走進“服務現場”,身臨其境感受服務實況,即時化解各種質疑;或鏈接“線上互動”,在交流群里主動呈現家長們關注的特別場景,消除他們的困惑、疑慮、擔心;或搭建課后服務成果展示平臺,讓家長們清楚感受到學生成長效果的同時一起研討改善策略和提升渠道……家長們必然會充分理解、肯定、支持課后服務工作,進而主動支持和配合學校其他育人舉措。
辦學責任明顯加重,校園應急機制必須及早優化,動力來源于壓力,課后服務應是精致管理不斷深化的“加速器”。課后服務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時也擠占了教師的研修時間,面對必然加重的壓力和責任,學校當然不可將其視為臨時任務權宜應付,更不能將其脫離教學工作另起鍋灶,必須及早將其納入日常管理,不僅要盡早從不同崗位的實際工作狀況全面考量不同教師的課后服務參與方式,還要從不同學科的輔導需求酌情設置課后服務內容,更要精心調研學生興趣社團的需求狀況精準安排和引進校外師資,并切實從機制建設入手推進和規范每一個服務環節。將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規范意識、廉潔意識的強化動作清晰在管理制度上、明確在管理過程中、嚴厲在獎懲動作里。新壓力自然會滋生創新動力,課后服務相關機制逐步完善和優化的過程也必然會帶動學校對原來管理機制重新審視、深度優化,也會帶動干部教師自覺審視自我,自覺見賢思齊,自覺擔當作為,學校精致化管理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無法覺察的消極機制可能會悄然浮出水面并得以及早糾正,原本無法克服的管理顧慮可能會在嶄新機制生成中意外化解,原本讓人倍感頭疼的“扯皮區域”可能會因服務實踐的出現而被主動認領……
育人狀態大為改觀,教師評價模式必須盡快適應,辦法總比困難多,課后服務應是機制創新不斷深入的“清醒劑”。課后服務的出現讓原本的評價機制面對“捉襟見肘”“顧此失彼”等種種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如何科學考量包括課后服務在內的工作,充分體現對教師的尊重?如何找到正反激勵結合的最佳契合點,呵護好教師工作的熱情?如何統籌好校內外服務資源讓彼此主動融合、互相增色?這是學校管理者面對課后服務應該保持的清醒既要看到課后服務短期內帶來的壓力和干擾,更應引導教師清醒地看到其便于分層輔導、利于拓展育人的難得空間,激勵校內外教師用心耕耘,切實獲得支持、贏得肯定;既要看到課后服務惠及學生家長的一面,更應引導全體教師清醒地看到其利于學校教育、利于學生成長的潛在價值,全神貫注于課后服務的規范過程和創新實踐,切實讓其充分惠及學生成長。
課后服務應是學校管理的“催化劑”。在課后服務已經悄然納入校園生活正軌的形勢下,每一所學校都必須摒棄“雞肋意識”,清醒認識、主動發掘、創新發揮其潛在管理價值,才能確保課后服務惠及教師、學生及其家庭,進而拓寬學校辦學思路、提升辦學水平。
(作者單位: 山東省棗莊市中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