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光
新課程改革以來,高效教學成為當下廣大教師渴望并孜孜以求的課堂境界。生命化課堂是以培養師生的“生命活力”為核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一節好課離不開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只有將三者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地進行搭配,才能將一節課上得精彩而有實效。下面我以《分式》為例,說明如何實現“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的出發點和落地點都是目標,明確“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得以把握 “怎么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制定以學生實際為基礎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分式》是對“代數式”概念的進一步研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豐富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因為學生已經有分數和整式的知識儲備,所以通過類比學習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我擬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理解分式的含義,能區分分式和整式;掌握分式有無意義、值為0的條件,會求對應字母的取值范圍。過程與方法:經歷分式概念的形成過程,體會類比思想、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培養學生數學符號感。情感和價值觀:利用實際情境,體會分式是表示現實世界中量的數學模型,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三個活動。
活動一:回想初一時學過的整式知識,舉出幾個整式的例子。
活動目的:在引入新概念或新問題時,預設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把相關的舊概念及舊知識聯系起來,調動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二:完成課本的“做一做”。
活動目的:以問題引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體會所列的代數式與以前所學不同,初步建立分式模型,感受分式在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活動目的:學生們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并同伴交流分享,得出結論,發現分數與整式的區別和聯系,得到分式的概念,也為今后其他概念的學習積累經驗。
學生討論的結果:這幾個代數式都有分數線,形式與以前所學的分數類似;這幾個代數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中有的沒有字母,有的有字母,但分母中都有字母,這與以前所學的代數式不同。
這三個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得出了分式的定義,也能正確區分整式和分式的表現形式,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代數表達能力和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自然盡如人意。
合理地使用教學評價,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兩方面目標更好達成。在教學中,每節課我都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評價的方面很多,均是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為基礎;方式也很多,如針對教學效果的提問、交流、練習、檢測等,或者是對學生的心理發展進行評價等。
精煉的課堂小結,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它可以再次激起學生思維高潮,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提供源動力。
本節課的小結分為兩部分:
一是課堂學習評價。知識方面,比如說這節課學生學到了什么樣的代數式是分式,分式在什么情況下有意義。方法層面,比如我們是通過與分數類比的方法得到了分式在分母不等于0的情況下有意義。能力方面,比如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會了歸納轉化的思想,提高了代數語言表達能力。認識方面,如生活中一些數量關系要用分式來表示,體會到了分式的模型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必要性。小結切忌流于形式,要通過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再次反思,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能力,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二是小組表現評價,我經常使用的是組間互評。小組間相互的評價,能夠使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小組表現,也能從評價中學習到別的小組的優點和長處。此外還有小組內評價等等。
通過小結,回看目標,看是否達成預期目標,及時調整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它不是課堂的結束,而是高效課堂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開始。
無論怎樣的教學方式,我們都要“以生為本”,一切以生命為中心,一切為了生命的發展。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圍繞學生進行,從分析學生學情出發,將目標、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聯系起來考量,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實現生命化教學。
(作者單位: 山東省威海市溫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