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屈俊成 馬超越 成林林 張昕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人們對蛋、奶、肉等高營養價值的產品需求量在進一步提高,這使得我國的畜牧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無論是養殖規模還是養殖質量都在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疫病的發生幾率越來越高,究其原因能夠發現,造成該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還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抑制策略去做好控制,以免疫情對畜牧養殖業造成嚴重的影響。基于此,文章對畜牧養殖疫病多發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有效的抑制策略。
關鍵詞: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有效策略
畜牧養殖主要就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對禽畜進行喂養,之后在其長大 之后獲取其肉蛋制作畜產品的具體過程。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離不開畜牧養殖業的支持,在畜牧養殖規模逐步擴大和養殖數量不斷增多的狀況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發生畜牧養殖疫病的概率有所增加, 嚴重影響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本文從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人手,展開闡述,針對如何對疫病進行嚴格管控進行深人探討。
一、動物疫病的種類
為了能夠確認出畜牧養殖疫病經常出現的原因,需要深層次的剖析畜牧業較為常見的疫病類型,對此,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動物疫病的具體類 型,希望能夠為疫病的防控提供幫助。在動物的檢疫法中明確提出,按照 動物疫病對養殖業和人體健康產生的危害進行分析,動物疫病主要包括三類:一類疫病,會極大的危害任何動物的健康,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控;二類疫病,這類疫病的出現可能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需要及時止損,避免其進一步的擴散;三類疫病,這種疫病較為常見,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對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動物疫病還可以分成普通、寄生性和傳染性疫病三類。普通性疫病和人類疫病存在有相似之處,主要是在外科、內科和產科上有著明確的體現, 外科表現在皮膚和眼病上,內科的癥狀比較多,包括消化道疾病等;產科則主要是雌性牲畜上,產后和產中比較容易出現病癥。寄生性疫病主要是 指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由寄生蟲引起的疫病,寄生蟲主要是有著固定的宿主,寄生蟲長時間寄生在牲畜上,汲取營養,繁衍后代,傳染的方式表現為直接傳染,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要了解寄生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防治。另外,畜牧養殖疫病還有可能來自于傳染病,傳染病主要是微生物病原體產生的,在特定的病理條件下,危害生物的生長。然后在水和空氣下進行傳播,使得養殖的牲畜大范圍的感染這種癥狀,這種疫病具有較強的擴散性,很難制止,要想根治這種疾病難度較大。
二、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
(一)養殖管理人員的防疫意識不強
由于大部分養殖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不高,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疫病防控培訓,很難具備較強的疫病防控意識。畜牧養殖管理人員對疫病預防的意識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牲畜圈舍清理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員甚至幾天才清理一次圈舍,大量的牲畜糞便堆積容易滋生細菌。為減少牲畜生長環境中有害微生物的數量,養殖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消毒,但很 多管理人員的消毒工作沒有做到位。沒有基本的疫病防控常識,部分牲畜出現癥狀后,但由于養殖人員意識不足,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二)疫病診治效果不佳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疫病診治效果不佳也是導致畜禽疫病高發的一個 重要原因。而疫病診治效果不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疫病診斷不及時, 由于養殖人員對疫病缺乏重視,只有等疫病嚴重時才進行就醫,從而導致疫病治療難度加大,極易造成疫病蔓延擴散;二是著重短期效益,在對畜禽疫病診治時,只從畜禽的臨床表現出發,卻并未其發病的根源進行深究, 從而導致畜禽疫病極易卷土重來。
(三)畜牧養殖管理方式不科學
受養殖技術的影響,很多養殖場的養殖管理方式不夠科學,在飼料用 量以及飼喂時間的選擇上都不夠科學。首先,禽畜不同生長階段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不同,結合具體養殖實際,科學飼喂能夠有效地提高禽畜免疫 力,促進其健康生長,提高抗病能力,但是當前很多養殖場并未做到科學飼喂。其次,部分養殖場養殖密度不合理,圈舍空氣質量差,溫度設置不合理都為疫病的出現埋下了隱患。
三、畜牧養殖疫病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基礎設施和防疫制度建設
養殖場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消毒設施。生產區門口要設 置消毒池、消毒室等消毒設施,藥物濃度要合理,并定期更換消毒藥品的種類,以免出現耐藥的情況。外來車輛和人員嚴禁進人養殖區內,必要時需要同相關工作人員一樣,穿戴好專門的防護衣物。養殖場一定要建立嚴 格的檢疫防疫制度,同時認真貫徹落實,規范禽畜養殖、管理和流動工作, 避免疾病進一步傳播。另外,養殖工作人員還需要結合自身養殖場的養殖 實際以及本地區常見疫病的流行狀況,制定較為完善的防疫制度,結合制度做好各項免疫接種工作、衛生消毒工作等,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二)科學開展飼養管理
養殖人員在對畜禽喂養時,必須根據畜禽的生長年段,合理的制定飼 喂計劃,科學搭配飼料,采取針對性的飼喂策略。同時,養殖人員必須對畜牧養殖密度加以控制,不易過分集中,也不易過分稀疏,不同種類、不同年段的畜禽必須分開飼養。此外,養殖人員必須注意衛生清潔,及時清 理污水糞便,定期開窗通風,以此來為畜禽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另外, 養殖人員必須對消毒藥物加以合理選擇,要盡量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符 合相關安全認證的消毒藥物,并且要定期對消毒藥物的種類進行更換,以 此來避免細菌、病毒產生抗藥性,從而影響消毒效果。
(三)開展疫病知識學習活動,提升疫病防控知識傳播效率
無論是對于畜牧養殖業的發展而言,還是對于其他產業,在經營與管理期間都離不開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支持。為了能夠降低產生疫病問題的概率,各大畜牧養殖場就要組織飼養人員學習疫病防控方面的知識內容, 在明確掌握疫病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前做好防控工作,這樣即便后期發生疫病,也能精準診斷和治療。通過對疫病防控知識高效傳播,防止疫病大范圍擴散,降低經濟損失。在實際落實畜牧養殖工作期間,要做好各個階段的疫苗接種工作,特別是對于引種過程而言,要加大檢疫力度。
(四)做好檢疫工作與防疫宣傳
防疫機構應進人養殖場,宣傳疫病的危害,讓養殖人員意識到防疫工 作的重要性。防疫機構應對養殖從業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督促防疫工作的實施。如消毒工作的展開要合理定制消毒流程,某些消毒藥劑揮發性較強,應避免在高溫天氣下使用,以確保其藥效的發揮。消毒池應每周更換 藥劑,以提高其消毒效果。對于細菌容易滋生的區域應重點噴灑藥劑,避 免疫病加速傳播。在疫病多發季節提前使用防疫藥物,預防疫病的產生與傳播。采用正確的防疫方法,制定合乎實際情況的防疫程序,從而使防疫 工作滲透到日常養殖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養殖場的整體防疫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畜禽疫病高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養殖人員只有明確畜禽疫病高發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舉措加以應對,才能 避免畜禽疫情蔓延擴散,推動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丹. 劉冬冬. 李偉. 等. 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探討[J].新農業 .2020(2):18.
[2]楊向毅.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 ( 電子版 ).2019(2):67-68.
[3]蔡 金 喜.畜 牧 養 殖 疫 病 多 發 原 因 及 有 效 控 制[J].甘 肅 畜 牧 獸醫 .2019(7):68-69,71
[4]楊顯權.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吉林畜牧獸醫 .2019.40(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