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茹 張斌峰
摘要:混凝土屬于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種類,現階段的多數建筑工程都需要運用混凝土作為建筑施工材料。混凝土的工程建筑材料只有滿足材料抗 腐蝕性、耐久性以及強度性能標準,才能真正投入建筑施工操作環節與過程。對于混凝土全面實施與開展材料性能的試驗檢測工作,旨在確保混凝土滿 足工程材料檢驗測試的合格標準,保障建筑居民的人身安全利益。
關鍵詞:混凝土;試驗檢測;施工現場;應用分析
1水文、氣候條件
1.1水文條件
某大橋橋址區位于渭河上游。項目區地表水主要為渭河及其支流玉澗河。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受大氣降水及渭河兩 岸高階地地下水補給,排泄方式為蒸發和向河流下游滲流。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 0.50 ~ 9.80m,地下水位標高 531.30 ~ 536.44m,平均水位標高 533.63m。地基土與地下水、地表水對碎結構及鋼筋碎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
5 年一遇洪水流量 2500m3/s;10 年一遇洪水流量 3841m3/s;20 年一遇洪水流量 5160m3/s;50 年一遇洪水流量 6408m3/s;100 年一遇洪水流量 7450m3/s。
1.2氣候條件
屬大陸性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為 14.5℃,1 月平均氣溫 -8℃,7 月平均氣溫 25.5℃,極端最高氣溫 41.6℃,極端最低氣溫 -16.7℃。年降水量平均 679.1mm,降水量在月季分布上很不平衡:冬季降水量不足 21mm;春季 35 ~ 50mm 之間:盛夏至初秋是全年降水高峰期,7 ~ 9 月的降水量為 348mm,占全年總量的 49.7%。日降水量在 50mm 以上的暴雨,平均每年只出現一次,但強度大, 暴雨出現時段為 6 ~ 9 月。最大凍結深度小于 0.6m,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70% 左右。
2現場實施情況
施工單位在施工前編寫了現澆箱梁專項施工方案,提前完成各類材料的試驗檢測工作、完成混凝土完成配合比試驗,并報監理單位審批。
2.1混凝土中原材料情況
2.1.1水泥:千陽海螺普通硅酸鹽P﹒052.5 水泥
2.1.2細集料:渭河砂石料廠Ⅱ類中砂
2.1.3粗集料:千陽石料廠Ⅱ類(10-20)mm 碎石
2.1.4和料:寶二發電有限公司F 類Ⅱ級粉煤灰
2.1.5減水劑:靖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減水劑
2.2混凝土配合比情況
此箱梁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 C50,試驗室混凝土理論配合比為水泥: 細集料:粗集料:粉煤灰:減水劑:水 1:2.19:2.78:0.25:0.019:0.45360kf/ m3:787kf/m3:1001kf/m3:90kf/m3:7.0kf/m3:162kf/m3
2.3箱梁模板安裝
2.3.1底模采用 15mm 厚竹膠板作為模板,采用 6bm×10bm 方鋼管(內設方木)作為背楞。方鋼順橋向布置,間距30bm。竹膠板用鐵釘固定在背楞上,支架預壓完畢卸載后,根據預壓觀測的彈性變形和非彈性變形實 際數據設置底模預拱度。
2.3.2預拱度設置平順曲線,且與道路豎曲線縱坡一致。
2.3.3側模采用 15mm 厚竹膠板作為模板加工制作。 背楞采用10bm*10bm 方木,緊貼模板沿梁體縱向水平布置,上下層間距 40bm,豎背楞同樣采用10bm*10bm 方木,縱橋向按支架布置形式每道立桿設置一道, 用 448*3.6mm 鋼管橫向與支架連接,固定。鋼管上下設置兩道,上一道鋼管設置在翼緣板下 50bm 處,下一道鋼管設置在梁底上 20bm 處。
2.3.4底板、腹板鋼筋施工完畢,預應力波紋管準確就位后,開始 安裝內模。箱梁內頂模、側模均采用 10bm×10bm 方木作為支撐,采用10bm×10bm 方木作為分配梁,采用 8bm×8bm 方木作為背楞,采用 15mm 厚竹膠板作為模板。內模在地面拼接、加固,方木與模板、方木與方木之間均采用鋼釘充分加固,拼接完成后采用汽車吊整體吊裝。并合理預留下料孔,按照設計圖紙布置人孔。
2.4混凝土澆筑
2.4.1對進場混凝土坍落度進行檢測,不符合要求的堅決清退,并按要 求做好標養及同條件養生試件。同條件養生試件在脫模后立即移至梁上,并同梁體混凝土一起覆蓋和灑水養生。
2.4.2混凝土澆筑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澆筑底板及腹板,第二次澆筑頂 板。混凝土采用在拌合站集中拌合,用罐車運至墩底由天泵泵送人模,兩 端的混凝土對稱澆筑成型。混凝土的澆筑要嚴格按照方案中所要求的順序進行,兩臺泵車對稱澆筑的速度盡可能保持一致。應盡可能地下探軟管, 以減小混凝土的灌筑高度,確保直接灌筑其最大灌筑高度不超過 2m,并避免混凝土直接沖擊波紋管。
2.4.3頂板混凝土澆筑。
其澆筑順序為先中間,后澆兩側翼緣板,先澆低側,后澆高側。兩側翼板、頂板碎澆注與腹板斜向水平同步進行向兩端推進。采用插人式振動器進行振搗。為控制橋面標高和坡度,在兩側模板標示高度,并在箱梁頂 面按邊坡點焊接標高控制點,保證主梁混凝土面平整和梁面縱、橫向坡度符合要求。頂板混凝土澆筑至設計標高后隨即進行用沙板抹面收平,并且做好變坡坡度控制。待碎初凝前再進行第二次收漿抹面。
2.4.4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振搗棒碰撞波紋管和模板。
在混凝土澆筑前振搗工要提前掌握清楚波紋管在各區段的具體位置, 做到心中有數。震搗要本著"快插慢拔"的原則,避免漏振和過振,以混凝土表面開始翻漿并無大氣泡翻出為度。應特別重視對錨區位置混凝土的搗固,振動棒不易插人的地方,換用小點的振動棒輔助振搗,確保該處混凝土內部密實,防止錨墊板后部混凝土中出現空洞。
2.5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筑后首先進行粗抹找平,待收漿后初凝前進行三次抹面壓光。在氣溫高于 5℃時,混凝土初凝后應及時覆蓋并灑水養生,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干縮裂紋。氣溫低于 5℃時,嚴禁灑水,需在混凝土三次抹面壓光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對外露混凝土進行覆蓋,待混凝土初凝后,再在其上覆蓋保溫材料,拆除側模及底模后,及時對箱梁混凝土外側面噴涂混凝土養生劑。箱梁混凝土全部采用灑水養護的方法:混凝土帶模養護期間,應采取帶模包裹、澆水等措施進行保溫、潮濕養護,保證模板接縫處不失水干燥。養護時間不少于 14c。
3檢測措施
3.1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
超聲回彈綜合法是無損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一種方法,它具有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方便使用、精度高,應用范圍廣等優點。
3.2聲波透射法
檢測方法:本次檢測的主要儀器有聲波檢測儀,換能器,計算機等。按照規范要求并結合被測箱梁的實際情況,選點,用兩只傳感器在同一側 面,進行連續平測。求得各點聲波波速及平均聲波波速,繪制聲時、聲波 曲線圖,現場檢測時采用對穿法。
3.3回彈法檢測方法
在每塊腹板混凝土橫向長度上,分別選擇 3 個點作為檢測點,每個點的檢測面積為 40*40bm 的平面,鑿去表面浮漿,并用砂輪打磨平整,每個平面區共測試 16 次回彈值。
檢測結論
通過對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強度結果及該箱梁腹板外觀質量的綜合判定,該箱梁實體的強度滿足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艷秀.混凝土建筑材料試驗檢測及相關質量控制[J].居舍.2020(06):30-31.
[2]唐嘉洪.低應變在混凝土樁基礎無損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水泥 .2020(02):36-37.
[3]郭濤.預應力在混凝土樓蓋中的應用及施工方法淺析[J].中國設備工程 .2021.(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