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望,景朝暉,梁倩,謝新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動力工程系,湖北武漢430079)
《鉗工基礎實訓》是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的必修公共課程,是專業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根據不同院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進程以及實訓條件,課程可靈活安排鉗工、車工、銑工和焊工等實訓內容。我校金工實訓內容以鉗工基礎實訓為主,課程面向動力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和電力工程系學生開展,實訓時間為一到兩周。實訓內容安排以培養學生鉗工基礎操作能力為主線,以鋸削、銼削、鉆孔等實際操作技能訓練為載體,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安排對應的實訓任務,使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掌握工量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簡單金屬零件的加工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著力培養其勞動觀念、安全意識、敬業精神以及團隊協作意識。
教材是教學環節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撐?!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圍繞“教師、教材、教法”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1]。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提出,要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深化三教改革,推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新范式建構[2]?!躲Q工基礎實訓》課程是我校獲批的“雙高計劃”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群的平臺課程,為提升專業群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產出度,以教材改革為抓手,在對《鉗工基礎實訓》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和項目化改革的同時,探索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思路,總結配套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的經驗,以期為后續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提供參考。
一門優質的實訓課程應當實現,實訓現場就是生產現場、實訓過程就是生產過程,因此教材縱向內容安排應與實際工作流程保持高度一致[3-4]。活頁式鉗工基礎實訓教材的內容編排應以培養學習者良好的工作習慣和職業素養為主線,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參照鉗工中級工考核標準,充分吸取實踐教學成功經驗,堅持“做中教、做中學、做中評”的教學理念。內容涵蓋安全知識、量具與測量、鉗工基本工藝、典型工件制作等內容,以實際生產流程為主線,對項目任務書、任務分析、作業前準備、作業項目實施和總結評價等模塊進行逐一講解,如圖1 所示。教學內容的選取應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注重基礎性和實用性,以“夠用、實用”為原則,著重講解劃線、鋸削、銼削、鉆孔、锪孔以及攻套螺紋等常用工藝,對鏨削、鉚接、刮削等學生應用得比較少的操作內容可簡要介紹或略去,延長有效學習時間,為學習者牢固掌握鉗工基本技能奠定基礎。

圖1 教材縱向結構圖
教材的主要使用對象為高職高專院校的鉗工實訓課程,高職高專的生源主要有兩種:普通高考學生以及技能高考學生,這兩類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差異較大。與此同時,不同專業對本門課程的要求也有較大區別,動力類和機電類專業對本門課程要求相對更高,電力類專業對本門課程的要求相對較低。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要,教材的橫向結構應涵蓋不同難度的實訓任務。針對動力類和機電類專業學時為兩周的學習者,教材設計扁尾錘制作項目,在學習者完成實訓項目、創造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實現對鉗工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針對學時只有一周的電力類專業學習者,教材設計制作V 型鐵塊的項目,初步培養學習者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針對參加過技能高考、有一定基礎的學習者,教材設計難度稍大的鐘表錘制作項目,進一步提高學習者鉗工綜合技能。不同層次的學習者通過完成對應的實訓任務,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如圖2 所示。

圖2 不同難度等級任務(V 形鐵塊、扁尾錘、以及鐘表錘)示意圖
教材設計應為學習者提供全工藝流程的詳盡理論指導,包括從識讀工件圖、制定加工工藝流程、任務準備、任務實施和總結評價的各個環節。針對具體任務,采用導航模式詳細解讀工件加工的操作步驟,對應每一個加工步驟設置對應獨立的檢測評價表,同時制定詳細的、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標準,對操作要點、注意事項、質量檢查以及常見錯誤等內容進行提示,引發學習者的重視,同時將重要步驟及相關內容制作成活頁,與學習者的每一步操作相對應,便于學習者進行自學、自測和自評,同時還應附加實訓報告頁,供學習者在工件制作完成后進行總結,實現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如表1 所示。

表1 下料檢測評價表
隨著信息化教學不斷推進,傳統的紙質教材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實訓課程由于其需要動手操作的天然屬性,對教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6]。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盡量采用以圖代文的編寫形式,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啟發和引導學習者開展操作。對于每一個重點操作步驟,不僅需講解其對應的理論及操作要點,還應通過微課、視頻等形式對操作方法進行演示,對技術動作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習者通過掃描教材二維碼觀看視頻,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使學習者的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如圖3 所示。

圖3 教材配套數字資源展示鋸削和挫削正確操作
《鉗工基礎實訓》新型活頁式教材在2020年出版,并已在多所高職院校金工實訓環節得到了使用,教材編寫團隊對使用者進行了細致的調研和分析,結果顯示使用者對教材的評價非常高,教材閱讀方便,易學易做,有利于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鉗工綜合技能。但是也存在著以下問題:
在使用《鉗工基礎實訓》教材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根據預習任務單的要求通過手機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觀看第二天實訓任務和相關示范操作的視頻,但是這個過程的完成情況無法被實時記錄下來,教師無法確切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只能通過指導反饋才能發現問題,影響了課程的整體進度。如何實現在線教學平臺的監控功能與課程資源平臺的數據互通,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被實時記錄,是后期需要解決的問題。
活頁式教材中的數字教學資源屬于教師和出版社共同所有,隨著國家職業院校“雙高”建設計劃的進一步推進,各入選院校均開始大力建設專業群教學資源庫[7-8]。如何將活頁式教材中的高質量數字教學資源融入專業群教學資源庫中,如何解決版權問題、避免重復建設、充分內化資源,如何利用專業群建設契機進一步優化活頁式教材、如何通過活頁式教材高質量資源推動專業群資源庫建設,實現高水平協同發展,是后期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型活頁式教材建設對于教學質量提升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鉗工基礎實訓”教材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學習者通過典型工件的制作實現鉗工基礎工藝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完成實訓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者從讀圖、分析技術要求到擬定具體加工方案,再付諸實施的良好工作習慣,并通過活頁評價表對實訓效果及時做出評價,以實現學習者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通過活頁式教材開展“金工實訓”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提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培養自我總結和提升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高職擴招工作的不斷推進,如何充分發揮活頁式教材的功能,更好的服務不同生源的學習者,如何將其應用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后期需要摸索和探討的問題。后期教材建設與修訂工作應探索與虛擬仿真平臺建設相結合,擴寬線上學習的途徑,圍繞高質量、可操作的數字資源建設為主,使學生通過虛擬仿真平臺或者手機APP模擬實訓操作強化對鉗工基本工藝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保障學習效果。